首页 > 古诗词

【苦寒行】_曹叡 | 魏晋

【苦寒行】作者:曹叡 朝代:魏晋

[苦寒行]苦寒行原文

悠悠发洛都。
茾我征东行。
征行弥二旬。
屯吹龙陂城。
顾观故垒处。
皇祖之所营。
屋室若平昔。
栋宇无邪倾。
奈何我皇祖。
潜德隐圣形。
虽没而不朽。
书贵垂伐名。
光光我皇祖。
轩耀同其荣。
遗化布四海。
八表以肃清。
虽有吴蜀寇。
春秋足耀兵。
徒悲我皇祖。
不永享百龄。
赋诗以写怀。
伏轼泪沾缨。

[苦寒行]诗词问答

问:苦寒行的作者是谁?答:曹叡
问:苦寒行写于哪个朝代?答:魏晋
问:曹叡的名句有哪些?答:曹叡

[苦寒行]参考注释

[苦寒行]悠悠

(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苦寒行]洛都

即 洛阳 。因是著名的古都,故称。 宋 张元干 《满庭芳·寿富枢密》词:“ 韩国 殊勋, 洛都 西内,名园甲第相连。”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 永嘉 之乱, 洛都 覆没。”

[苦寒行]征行

(1).远行,旅行。《国语·晋语四》:“夙夜征行,不遑启处,犹惧无及。” 宋 苏轼 《张寺丞益斋》诗:“譬如远游客,日夜事征行。” 宋 杨万里 《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诗:“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

(2).从军出征。《三国志·魏志·曹真传》:“ 真 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晋书·刘弘传》:“﹝ 刘弘 ﹞乃以 侃 为前锋督护,委以讨 敏 之任。 侃 遣子及兄子为质, 弘 遣之曰:‘贤叔征行,君祖母年高,便可归也。’” 唐 杜甫 《清明》诗:“ 马援 征行在眼前, 葛强 亲近同心事。”

(3).谓从正道前行。 汉 蔡邕 《伤故栗赋》:“树遐方之佳木兮,于灵宇之前庭。通二门以征行兮,夹阶除而列生。”

[苦寒行]顾观

观看。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厨娘》:“如言,备物以待,顾观其如何处分。”

[苦寒行]故垒

古代的堡垒;旧堡垒。《晋书·李矩传》:“ 刘聪 遣从弟 畅 步骑三万讨 矩 ,屯於 韩王 故垒。” 唐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诗:“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清 方文 《赠马嘉甫》诗:“故垒那能巢玉燕,明珠犹自握灵蛇。” 梁启超 《过渡时代论·过渡时代之中国》:“其一老朽者流,死守故垒,为过渡之大敌。”

[苦寒行]皇祖

(1).君主的祖父或远祖。《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 孔 传:“皇,君也,君祖 禹 有训戒。”《仪礼·聘礼》:“孝孙某,孝子某,荐嘉礼于皇祖某甫。”《左传·哀公二年》:“曾孙 蒯聵 ,敢昭告皇祖 文王 ,列祖 康叔 ,文祖 襄公 。” 汉 张衡 《南都赋》:“皇祖止焉, 光武 起焉。” 明 孙传能 《剡溪漫谈·曾孙》:“今朝廷祭告宗庙,高祖而上,概称皇祖;自称皆孝玄孙,乃不称曾。”

(2).对已故祖父的敬称。《隶续·晋右军将军郑烈碑》:“遝至曾祖先生,皇祖徵君。”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伊皇祖之弱辰,逢时艰之孔棘。” 唐 韩愈 《祭十二兄文》:“惟我皇祖,有孙八人。惟兄与我,后死孤存。” 宋 欧阳修 《泷冈阡表》:“皇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 清 梁章鉅 《称谓录·亡祖》:“ 李习之 述其大父事状题曰《皇祖实録》。当时不以为怪;若施之近代,则犯大不韙矣。故古时称有不可通於今者,此类是也。”

[苦寒行]屋室

房屋,住宅。《战国策·赵策一》:“愿大夫之往也,毋伐树木,毋发屋室。”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褌衣。” 宋 曾巩 《瀛州兴造记》:“ 河 北地大震,坏城郭屋室, 瀛州 为甚。”

[苦寒行]平昔

以往,过去;

秋先平昔最恨的是攀枝折朵。——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我平昔很少读小说,忽然来了兴趣

[苦寒行]栋宇

泛指房屋

[苦寒行]邪倾

歪斜。

[苦寒行]奈何

(1) 怎么办

无可奈何

(2) 如何

奈何不礼

不予我城奈何。——《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为之奈何。——《史记·项羽本纪》

(3) 又

且为之奈何。

奈何取之尽锱铢。(锱铢(zīzhū ),古代重量单位,一铢等于二十四分之一两,六铢为一锱,喻微小。)—— 唐· 杜牧《阿房宫赋》

奈何饮于酒肆。——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惩治;对付

等我慢慢的奈何他

[苦寒行]潜德

谓不为人知的美德。 汉 刘歆 《遂初赋》:“□幽潜德,含理神兮。” 宋 薛季宣 《答陈同甫书》:“发潜德之幽光,某愧焉多矣。”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固由圣主名臣表扬潜德,而 忠端 灵爽至於三百年后,犹足以感天地而动风雨。”

[苦寒行]没而不朽

没:同“殁”,死。指人的身体虽死,但其精神、业绩、文章永存人间。

[苦寒行]光光

(1) 没有留下一点头发的

光光的脑壳

(2) 光亮亮的

亮光光

(3) 十分平滑的

光光滑滑

(4) 没留下一文的

输得光光的

(5) 一丝不挂的

脱得光光的

(6) 光明显耀

元功盛勋,光光如彼。——晋· 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

[苦寒行]轩耀

轩辕星的光耀。借指后妃。 三国 魏 曹叡 《苦寒行》:“光光我皇祖,轩曜同其荣。”或本作“轩燿”、“轩耀”。《文选·谢朓<齐敬皇后哀策文>》:“化自公宫,远被南国。轩曜怀光,素舒佇德。” 李善 注:“《淮南子》曰:‘轩辕者,帝妃之舍。’ 高诱 曰:‘轩辕,星也。’”参见“ 轩辕 ”。

[苦寒行]遗化

前人留下的教化。《史记·儒林列传》:“及 高皇帝 诛 项籍 ,举兵围 鲁 , 鲁 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絶,岂非圣人之遗化,好礼乐之国哉?” 三国 魏明帝 《苦寒行》:“遗化布四海,八表以肃清。” 宋 王十朋 《会稽风俗赋》:“因 舜 禹 之遗化,明吾君之至仁。”

[苦寒行]四海

(1) 指全国各地

四海为家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准

(3) 豪放、豁达

老牛说:[真是大手笔,四海得很]

[苦寒行]八表

又称八荒。指极远地方

[苦寒行]肃清

(1) 完全清除

肃清贪污

(2) 清平;太平

八方肃清,上下无事

(3) 冷清

冬夜肃清

[苦寒行]吴蜀

(1). 三国 时的 吴国 与 蜀国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今但可然赞其伐 蜀 ,而自説新据诸郡,未可兴动, 吴 必不敢越我而独取 蜀 。如此进退之计,可以收 吴 蜀 之利。”《晋书·愍帝纪论》:“ 王弥 者, 青州 之散吏也……新起之寇,乌合之众,非 吴 蜀 之敌也。”

(2).泛指 吴 地与 蜀 地。《宋史·儒林传六·陈亮》:“夫 吴 蜀 天地之偏气, 钱塘 又 吴 之一隅。”

[苦寒行]春秋

(1) 一年,四季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诗·鲁颂·閟宫》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2) 年龄

(3) 我国古代名,指公元前770—前476年中国各诸侯国争霸的时代

(4) 史书名。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

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苦寒行]耀兵

炫耀兵威。《三国志·魏志·满宠传》:“今大举来欲要一切之功,虽不敢至,必当上岸耀兵以示有餘。”《新唐书·执失思力传》:“会 毗伽可汗 死,耀兵磧北而归。”《明史·沐英传》:“明年充征西副将军,从 卫国公 邓愈 讨 吐蕃 ,西略 川 藏 ,耀兵 崑崙 。” 胡鄂公 《辛亥革命北方实录》:“世人不察,犹以和议中輟,遂使 世凯 得以藉口进攻 山 陕 ,耀兵 潁 亳 。”

燿兵:犹观兵。检阅军队。《后汉书·灵帝纪》:“甲子,帝自称‘无上将军’,燿兵於 平乐观 。”

[苦寒行]不永

谓寿命不长久。 汉 韦贤 《讽谏》:“迺及夷王,克奉厥绪,咨命不永,惟王统祀。” 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刘眘虚》:“惜其不永,天碎国宝。”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 爱堂 ﹞霍然惊寤,自知不永。”

[苦寒行]百龄

犹百年。指长久的岁月。亦指人的一生。 汉 蔡邕 《翠鸟诗》:“驯心託君素,雌雄保百龄。”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徵圣》:“百龄影徂,千载心在。”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州府滕王阁饯别序》:“捨簪笏於百龄,奉晨昏於万里。” 唐 李德裕 《寄题惠林李侍郎旧馆》诗:“百龄惟待尽,一世乐长贫。”

[苦寒行]赋诗

吟诗;写诗。《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唐 王维 《慕容承携素馔见过》诗:“纱帽乌皮几,閒居懒赋诗。”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他生长在 北平 的书香门第,下棋,赋诗,作画,很自然地在他的生活里占了很多的时间。”

[苦寒行]写怀

抒 * 怀。 汉 蔡邕 《司徒袁公夫人马氏碑铭》:“哀子 懿达 、 仁达 ,衔恤哀痛,靡所写怀,乃撰録母氏之德所履,示公之门人。” 三国 魏明帝 《苦寒行》:“赋诗以写怀,伏軾泪沾缨。” 清 李赓芸 《炳烛编》卷四:“坐间思忆二帝有感,作一絶写怀。”

[苦寒行]伏轼

亦作“ 伏式 ”。俯身靠在车前的横木上。《庄子·渔父》:“ 孔子 伏軾而嘆曰:‘甚矣, 由 之难化也!’”后多用以指乘车。《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国白头游敖之士皆积智欲离 齐 秦 之交,伏式结軼西驰者,未有一人言善 齐 者也。” 晋 卢谌 《览古》诗:“奉辞驰出境,伏軾逕入关。” 清 吴伟业 《行路难》诗之九:“伏軾説人主,谈笑称上客。”

[苦寒行]沾缨

谓泪水浸湿冠缨。指痛哭、悲伤。《淮南子·缪称训》:“ 雍门子 以哭见 孟尝君 ,涕流沾缨。” 唐 黄滔 《祭陈先辈》:“既闕殷勤而执紼,空将呜呼以沾缨。” 明 刘基 《题墨竹》诗:“独立凄凉对图画,为君惆悵一沾缨。”

,

  • 【赠韩德真诗】_曹摅 | 魏晋
  • 【赠韩德真诗】_曹摅 | 魏晋 >> 【赠韩德真诗】_曹摅 | 魏晋...

  • 【大安二年夏四月大将军出祖王羊二公于城南堂】_陆云 | 魏晋
  • 【大安二年夏四月大将军出祖王羊二公于城南堂】_陆云 | 魏晋 >> 【大安二年夏四月大将军出祖王羊二公于城南堂】_陆云 | 魏晋...

  • 【胡姬年十五】_刘琨 | 魏晋
  • 【胡姬年十五】_刘琨 | 魏晋 >> 【胡姬年十五】_刘琨 | 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