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儿沆再之婺】作者:陈著 朝代:宋代
[送儿沆再之婺]送儿沆再之婺原文
父母生汝期望汝,地阔天宽从著步。
霜叶飞红橙橘黄,一笠西风正宜路。
送汝出门不肯行,低头进前出苦语。
双亲虽安身已高,菽水为欢盍朝暮。
夏初奉命见两山,往还恨不身生羽。
如今又为千里行,直是恋慕难轻去。
有不忍听手抚背,至哉天理人伦处。
我岂欲汝寸步难,事有乘机恐差误。
晚年正欲汝有成,此行倘与心相副。
皱皮瘦骨便精神,当为汝喜非汝惧。
不妨安稳趁前程,但及梅花时归学莱舞。
[送儿沆再之婺]诗词问答
问:送儿沆再之婺的作者是谁?答:陈著
问:送儿沆再之婺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著的名句有哪些?答:陈著
[送儿沆再之婺]参考注释
[送儿沆再之婺]父母
(1)
(2) 父亲和母亲的总称
父母者,人之本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具有父亲和母亲作用的人
[送儿沆再之婺]期望
对人或事物的未来有所等待和希望
期望看到他的对手失败
[送儿沆再之婺]霜叶
(1).经霜的叶子。《魏书·田益宗传》:“霜叶将沦,非劲飈无以速其籜。” 宋 苏轼 《谒金门·秋兴》词:“霜叶未衰吹未落,半惊鸦喜鹊。”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霜叶微黄石骨青,孤吟自怪太零丁。”
(2).特指经霜变红的枫叶。 唐 杜牧 《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於二月花。” 宋 张抡 《朝中措·渔父》词之五:“ 松江 西畔水连空,霜叶舞丹枫。” 元 萨都剌 《寓栖云》诗:“最怜八月 江 南好,老雁叫云霜叶红。” 明 刘基 《仍用韵酬衍上人》之二:“有情霜叶欺花貌,无用风荷象客衣。”
[送儿沆再之婺]飞红
脸色因羞愧等很快地变红
羞答答把脸飞红
[送儿沆再之婺]橘黄
(1).比黄色略深如橘皮般的颜色。
(2).指医者闲休之时。 明 陈继儒 《书蕉·橘黄》:“ 唐 李伯珍 《与医帖》云:‘白金一梃,奉备橘黄之需。’始不晓所谓,及观《续世説》,有‘枇杷黄医者忙,橘子黄医者藏’,乃知时使然耳。”
[送儿沆再之婺]西风
(1) 从西方吹来的风
温带的盛行西风
(2)
(3) 指秋风
(4) 比喻腐朽没落的力量或气势
[送儿沆再之婺]出门
(1) 离家外出或远行
(2) 〈方〉∶出嫁
[送儿沆再之婺]不肯
——用于否定式助动词表示拒绝
他不听劝告,不肯在他的船上装一台辅助引擎
[送儿沆再之婺]低头
(1)
(2) 垂下头
低头默哀
(3) 比喻屈服
低头认罪
[送儿沆再之婺]进前
犹前进,向前。《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彘逸出於竇中,马退而却,策不能进前也。”《敦煌变文集·张义潮变文》:“ 汉 军勇猛而乘势,拽戟衝山直进前。”《红楼梦》第五三回:“ 乌进孝 忙进前两步回道:‘回爷説,今年年成实在不好。’” 许地山 《空山灵雨·荔枝》:“他们嫌从正门进去麻烦,就把篱笆拆开,大摇大摆地进前。”
[送儿沆再之婺]苦语
犹苦言。 南朝 梁 刘孝绰 《栖隐寺碑》:“苦语软言,随方弘训。” 宋 苏轼 《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诗:“临分出苦语,愿子书之笏。” 清 黄景仁 《明州客夜怀味辛稚存却寄》诗:“各抱百年忧,念我更惻惻。苦语犹在耳,形影儵以隔。”
[送儿沆再之婺]双亲
父亲和母亲
[送儿沆再之婺]安身
(1) 在某地居住和生活——多指在困难条件下
无处安身
(2) 在某处躲避
敌人四处搜捕抓人,我们只得在破庙里安身
[送儿沆再之婺]菽水
豆与水。指所食唯豆和水,形容生活清苦。语出《礼记·檀弓下》:“ 子路 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 孔子 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后常以“菽水”指晚辈对长辈的供养。 宋 陆游 《湖堤暮归》诗:“俗孝家家供菽水,农勤处处筑陂塘。” 明 高明 《琵琶记·高堂称寿》:“入则孝,出则弟,怎离白髮之双亲?到不如尽菽水之欢,甘齏盐之分。” 郁达夫 《再游高庄偶感续成》诗:“只愁母老羣儿幼,菽水蒲编供不周。”
[送儿沆再之婺]朝暮
(1) 清晨和夜晚
(2) 从早到晚;无时无刻
朝暮思念
[送儿沆再之婺]奉命
(1) 被命令,被要求
那个士兵奉命应在上午返回
(2) 接受命令,遵守命令
奉命出发
肃请得奉命吊 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资治通鉴》
尝奉命至金陵。——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送儿沆再之婺]往还
去和来;往来
[送儿沆再之婺]如今
在这些日子里;现在,当今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
如今咱们山村也有了自己的大学生
[送儿沆再之婺]里行
官名。 唐 置, 宋 因之。有监察御史里行、殿中里行等,皆非正官,也不规定员额。 唐 刘肃 《大唐新语·举贤》:“初, 周 以布衣直门下省, 太宗 就命监察里行,俄拜监察御史。‘里行’之名,自 周 始也。”《新唐书·百官志三》:“ 开元 七年……又置御史里行使、殿中里行使、监察里行使,以未为正官,无员数。” 宋 欧阳修 《再论台官不可限资考札子》:“令举官自京官已上,不问差遣次第,惟材是举。使资浅者为里行,资深者入三院。”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持宪储闱·里行》。
[送儿沆再之婺]恋慕
留恋爱慕,依依不舍
[送儿沆再之婺]不忍
(1).不忍心,感情上觉得过不去。《穀梁传·桓公元年》:“先君不以其道终,则子弟不忍即位也。”《史记·项羽本纪》:“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
(2).不忍耐;不忍受。《论语·卫灵公》:“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二:“ 阮士瑀 伤於虺,不忍其痛,数嗅其疮。” 宋 苏轼 《休兵久矣而国用日困策》:“不忍药石之苦、针砭之伤,一旦流而入於骨髓,则愚恐其苦之不止於药石,而伤之不止於针砭也。”
(3).不收敛。《楚辞·离骚》:“ 浇 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汉 朱浮 《为幽州牧与彭宠书》:“高论 尧 、 舜 之道,不忍 桀 、 紂 之性,生为世笑,死为愚鬼,不亦哀乎?”
(4).不能忍受;不愿意。《孟子·离娄下》:“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史记·亷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 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三国志平话》卷上:“﹝妻子﹞到於庵门,见学究疾病,不忍见之,用手掩口鼻,斜身与学究饭吃。”
(5).舍不得。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予初閲时,不忍释卷。”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 香山 诗﹞古体则令人心赏意愜,得一篇輒爱一篇,几於不忍释手。” 郭小川 《木瓜树的风波》诗:“此刻呀,他还不忍和同志们告别。”
[送儿沆再之婺]抚背
(1).抚摩脊背。表示安慰、关切等。 唐 韩愈 《送区弘南归》诗:“出送抚背我涕挥,行行正直慎脂韦。”
(2).比喻控制背面的要害。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西南当扼喉之势,东北承抚背之机。”
[送儿沆再之婺]理人
治理百姓。 汉 蔡邕 《陈政要七事疏》:“既加之恩,难復收改;但守奉禄,于义已弘,不可復使理人及仕州郡。” 唐 张九龄 《郡内闲斋》诗:“理人无异绩,为郡但经时。” 宋 曾巩 《南轩记》:“其於天地万物小大之际,修身理人、国家治乱安危存亡之致,罕不毕载。”
[送儿沆再之婺]寸步
极小的步子,比喻极短或极小的距离
寸步难行
[送儿沆再之婺]乘机
利用机会
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明史·海瑞传》
[送儿沆再之婺]差误
错误
工作中的差误
[送儿沆再之婺]晚年
老年人一生中最后阶段
[送儿沆再之婺]有成
有成就;有成效
三年有成
[送儿沆再之婺]心相
(1).佛教语。指能感知之心。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五·宝亮》:“如来乘本愿以託生,现慈力以应化,离文字以设教,忘心相以通道。” 唐 张说 《鄎国长公主碑》:“贝叶真偈,现心相於银钩。”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四:“谚曰:‘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此言人以心相为上也。”
(2).方言。心思,兴趣。《何典》第六回:“人説‘叫化三年,做官无心相’。”
[送儿沆再之婺]瘦骨
(1).谓马的肢体强壮而不肥。 唐 杜甫 《房兵曹胡马》诗:“胡马 大宛 名,锋稜瘦骨成。”
(2).指瘦弱的身躯。 唐 陆龟蒙 《记事》诗:“瘦骨倍加寒,徒为厚繒纊。” 清 纳兰性德 《昭君怨》词:“瘦骨不禁秋,总成愁。” 清 陈梦雷 《东行口占》之二:“瘦骨可堪边地苦,敝裘寧耐朔风寒。”
[送儿沆再之婺]精神
(1) 指意识、思维、神志等
精神为之。——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复旧。——《聊斋志异·促织》
(3) 指内容的实质所在;主要的意义
译者没有体会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饱满
(5) 活跃;有生气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挠之精神。——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牺牲精神。
[送儿沆再之婺]不妨
(1)
最好还是
你不妨现在就告诉他
(2)
无任何害处
你不妨去碰碰运气
(3)
表示怀疑或不确定
我不妨说,传导声音的机械装置是完善的
[送儿沆再之婺]安稳
(1) 安全而稳当
她丢了那安稳的职务,情愿到这里来冒险,这一份精神,多么可爱!——茅盾《锻炼》
(2) 安定平稳
船走得很安稳
[送儿沆再之婺]前程
(1) 前面的路程
前程艰难
(2) 比喻未来在功业上的成就
锦绣前程
前程远大
(3) 特指婚姻
(4) 旧时指读书人或官员的功名、官职等
[送儿沆再之婺]花时
(1).百花盛开的时节。常指春日。 唐 杜甫 《遣遇》诗:“自喜遂生理,花时甘緼袍。” 宋 王安石 《初夏即事》诗:“晴日暖风生麦气,緑阴幽草胜花时。” 明 袁宏道 《除夕观诸公饮》诗:“角杯穷酒事,分帖记花时。”
(2).开花的时期。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娑罗树》:“观诸书所载娑罗树,不独此山有之,然其生特异凡木,树数百枝,枝十餘头,头六七叶,惜未见其花时也。” 郭沫若 《天地玄黄·消夏二则》:“我喜欢的 广东 木莲,两大株,对称地种在正院前面的院子里,可惜花时已经过了。”
[送儿沆再之婺]莱舞
莱衣起舞。表示孝养双亲。 清 李渔 《巧团圆·巧聚》:“到如今相逢不见笑声喧,毕竟是 莱 舞欠蹁躚。”参见“ 莱衣 ”。
宋代,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