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声声慢(寄叶书隐)】_张炎 | 宋代

【声声慢(寄叶书隐)】作者:张炎 朝代:宋代

[声声慢(寄叶书隐)]声声慢(寄叶书隐)原文

百花洲畔,十里湖边,沙鸥未许盟寒。
旧隐琴书,犹记渭水长安。
苍云数千万叠,却依然、一笑人间。
似梦里,对清尊白发,秉烛更阑。
渺渺烟波无际,唤扁舟欲去,且与凭阑。
此别何如,能消几度阳关。
江南又听夜雨,怕梅花、零落孤山。
归最好,甚闲人,犹自未闲。

[声声慢(寄叶书隐)]诗词问答

问:声声慢(寄叶书隐)的作者是谁?答:张炎
问:声声慢(寄叶书隐)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声声慢(寄叶书隐)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张炎的名句有哪些?答:张炎

[声声慢(寄叶书隐)]张炎声声慢(寄叶书隐) 书法图

【声声慢(寄叶书隐)】_张炎 | 宋代
声声慢(寄叶书隐)书法作品

[声声慢(寄叶书隐)]参考注释

[声声慢(寄叶书隐)]百花洲

(1).在 江西省 南昌市 东湖 中。有 冠鳌亭 、 九曲桥 等胜景。解放后扩建,辟为“八一公园”。 蒋士超 《秋日百花洲》诗之一:“ 百花洲 上百花残, 万柳堤 边柳色寒。”

(2).在 江苏省 苏州市 。 清 陈维崧 《望湘人·赠南水上人》词:“借问师家何处?在 百花洲 畔,近 胥江 渡。”原注:“上人住 吴门 百花洲 。” 清 孙枝蔚 《百花洲》诗:“君不见, 金閶 大道多酒楼,如花小妓立楼头,夜深能唱 吴中 曲,劝君一醉消千忧。请看英雄化黄土,春风不到 百花洲 。”

(3).在 山东省 济南市 大明湖 中,又名 百花堤 。 宋 曾巩 、 苏辙 皆有诗咏之。

[声声慢(寄叶书隐)]里湖

(1). 杭州 里西湖 或 西里湖 的省称。 明 刘暹 《湖山叙游·叙湖记》:“新篁摇曳,时间万竿之雨烟; 古荡 无波,长留千载之幽魄:其 西泠 、 里湖 之间乎?” 叶圣陶 《小记十篇·游了三个湖》:“ 外湖 和 里湖 从错落有致的枝叶间望去,似乎时在变换样儿。”参见“ 里西湖 ”。

(2).指内陆湖。 梁启超 《澳亚归舟杂兴》诗:“拍拍群鸥相送迎,珊瑚湾港夕阳明。远波淡似里湖水,列岛繁于 * 星。”

[声声慢(寄叶书隐)]沙鸥

指栖息沙洲的鸥一类的水鸟

[声声慢(寄叶书隐)]旧隐

(1).旧时的隐居处。 唐 项斯 《送归江州友人初下第》诗:“新春城外路,旧隐水边村。”

(2).昔日的隐士。 唐 吴融 《萧县道中》诗:“草堂旧隐终归去,寄语巖猿莫晓惊。”

[声声慢(寄叶书隐)]长安

长安地名始于秦朝,西汉、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陕西西安一带

[声声慢(寄叶书隐)]千万

副词,无论如何,不管怎样

千万不复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千万无渝 。——唐· 李朝威《柳毅传》

[声声慢(寄叶书隐)]依然

照往常,依旧

依然如故

依然有效

[声声慢(寄叶书隐)]人间

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声声慢(寄叶书隐)]清尊

亦作“ 清樽 ”。亦作“ 清罇 ”。酒器。亦借指清酒。《古诗类苑》卷四五引《古歌》:“清樽发朱颜,四坐乐且康。” 唐 王勃 《寒夜思》诗:“復此遥相思,清尊湛芳渌。” 唐 皇甫冉 《曾山送别诗》:“凄凄游子苦飘蓬,明月清罇祇暂同。” 宋 曾巩 《戏呈休文屯田》诗:“纵无供帐出郊野,尚有清樽就閒燕。” 明 吴琪 《喜汪振生归自云南》诗:“无穷故交心,相与尽清尊。” 清 黄遵宪 《七月十五日夜暑甚》诗:“满酌清尊聊一醉,漫愁秋尽落黄花。”

[声声慢(寄叶书隐)]白发

白头发

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清平乐》

[声声慢(寄叶书隐)]秉烛

谓持烛以照明。 唐 孟浩然 《春初汉中漾舟》诗:“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宋 梅尧臣 《送道损司门》诗:“朝看不足暮秉烛,何暇更寻桃与杏。”《三国演义》第七七回:“起坐内室,秉烛看书。”《红楼梦》第一一四回:“丫头秉烛伺候。”

[声声慢(寄叶书隐)]更阑

更深夜残。 唐 方干 《元日》诗:“晨鸡两遍报更阑,刁斗无声晓露乾。” 宋 刘克庄 《军中乐》诗:“更阑酒醒山月落,綵縑百段支女乐。”《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如今已是更阑时候,妾身出来了,不可復进。”

[声声慢(寄叶书隐)]渺渺

形容悠远;久远

云海渺渺无际

[声声慢(寄叶书隐)]烟波

烟雾笼罩的水面

烟波浩渺的洞庭湖

烟波江上使人愁。——唐· 崔颢《黄鹤楼》

[声声慢(寄叶书隐)]无际

无边

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声声慢(寄叶书隐)]扁舟

小船

一叶扁舟

扁舟寻钓翁。——唐· 李白《还山留别金门知己》

[声声慢(寄叶书隐)]凭阑

见“ 凭栏 ”。

[声声慢(寄叶书隐)]何如

(1) 如何,怎么样

今日之事何如。——《史记·项羽本纪》

诚好恶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

与其强攻,何如智取

[声声慢(寄叶书隐)]阳关

(1).古邑名。 春秋 鲁 地,后入 齐 。在今 山东省 泰安市 偏东而南约六十里。《左传·襄公十七年》:“ 高厚 围 臧紇 于 防 。师自 阳关 逆 臧孙 ,至于 旅松 。”

(2).古聚落名。在今 河南省 禹州市 境内。《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光武 将数千兵,徼之於 阳关 。” 李贤 注:“聚名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颍水》:“ 潁水 东南流,逕 阳关聚 ,聚夹水相对,俗谓之东西二土城也。”

(3).古关名。在今 甘肃省 敦煌市 西南 古董滩 附近,因位于 玉门关 以南,故称。《汉书·地理志下》:“ 敦煌郡 …… 龙勒 。有 阳关 、 玉门关 ,皆都尉治。” 唐 王维 《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 无故人。” 郭小川 《西出阳关》诗:“ 阳关 好像有意不开门。”

(4).古关名。常用以泛指远方。 元 顾瑛 《发阊门》诗:“ 閶门 西去是 阳关 ,迭迭秋风迭迭山。”

(5).古关名。 战国 时 巴国 三关之一。 三国 蜀 刘备 又置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江水 东逕 阳关 巴子梁 , 江 之两岸,犹有梁处, 巴 之三关,斯为一也。 延熙 中, 蜀 车骑将军 邓芝 为 江州 都督,治此。”

(6).古曲《阳关三迭》的省称。亦泛指离别时唱的歌曲。 唐 李商隐 《饮席戏赠同舍》诗:“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 宋 柳永 《少年游》词:“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上兰橈。” 清 姚鼐 《送演纶归里》诗:“金尊斟緑醅,为唱古《阳关》” 郁达夫 《奉赠》诗之一:“解识将离无限恨,《阳关》只唱第三声。”

[声声慢(寄叶书隐)]江南

(1) 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江南好风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能不忆江南。——唐·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长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记·货殖列传》

[声声慢(寄叶书隐)]梅花

(1) 梅树的花

(2) 〈方〉∶腊梅

(3) 梅花形的

梅花翅。——《聊斋志异·促织》

[声声慢(寄叶书隐)]零落

(1) 不景气;衰落

家事零落

(2) 散乱

零落的枪声

(3) 散落;好像散乱安排

零落的村庄

(4) 树木枯凋

草木零落

[声声慢(寄叶书隐)]孤山

山名。在 浙江 杭州 西湖 中,孤峰独耸,秀丽清幽。 宋 林逋 曾隐居于此,喜种梅养鹤,世称 孤山处士 。 孤山 北麓有 放鹤亭 和梅林。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人事二》:“ 林逋 隐居 杭州 孤山 ,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復入笼中。” 宋 林逋 《宿姑苏净惠大师院》诗:“ 孤山 猿鸟 西湖 上,懒对寒灯咏《式微》。” 清 赵翼 《寓西湖十日杂记以诗》:“ 孤山 好林馆,丹碧隐青涟。” 清 秋瑾 《梅十章》之九:“ 孤山 林下三千树,耐得寒霜是此枝。” 郭沫若 《瓶》诗之四:“我是凭倚在 孤山 的水亭,我是伫立在亭外的水滨。”

[声声慢(寄叶书隐)]最好

(1)

(2) 胜过所有的人和物

(3) 最佳,好到极点

煮咖啡的最好方法

[声声慢(寄叶书隐)]闲人

(1) 闲着没有事的人

村里一个闲人也没有

(2) 与事无关的人

闲人免进

[声声慢(寄叶书隐)]犹自

尚,尚自

现在提起那件事,犹自叫人心惊肉跳

,

【声声慢(寄叶书隐)】_张炎 | 宋代
  • 【颂古一○一首】_释子淳 | 宋代
  • 【颂古一○一首】_释子淳 | 宋代 >> 【颂古一○一首】_释子淳 | 宋代...

    【声声慢(寄叶书隐)】_张炎 | 宋代
  • 【岁寒口占】_钱时 | 宋代
  • 【岁寒口占】_钱时 | 宋代 >> 【岁寒口占】_钱时 | 宋代...

    【声声慢(寄叶书隐)】_张炎 | 宋代
  • 【偈六十三首】_释道宁 | 宋代
  • 【偈六十三首】_释道宁 | 宋代 >> 【偈六十三首】_释道宁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