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六十八首】作者:释法薰 朝代:宋代
[偈颂六十八首]偈颂六十八首原文
佛来也打,祖来也打,德山老人,甚生风彩。
灵山这裹,佛来也著,祖来也著,手中拄杖,权且架阁。
擎茶扫地,也要一个半个。
[偈颂六十八首]诗词问答
问:偈颂六十八首的作者是谁?答:释法薰
问:偈颂六十八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法薰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法薰
[偈颂六十八首]释法薰偈颂六十八首 书法图
偈颂六十八首书法作品
[偈颂六十八首]参考注释
[偈颂六十八首]老人
(1) 上年纪的或较老的人
(2) 上了年纪的父母或祖父母
[偈颂六十八首]甚生
犹言非常。《伊川语录》八上:“若能於《论》、《孟》中深求玩味,将来涵养成甚生气质。”
什么样。 元 李寿卿 《寿阳曲》:“添得醋来风韵美,试尝道甚生滋味。”
[偈颂六十八首]风彩
(1).风度神采。《晋书·景帝纪》:“﹝ 景皇帝 ﹞雅有风彩;沉毅多大略。”《旧唐书·裴度传》:“ 度 状貌不踰中人,而风彩俊爽,占对雄辩,观听者为之耸然。”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四折:“感谢得 金 母提携,识认了羣真风彩。”
(2).文采。 宋 王禹偁 《谏议大夫臧公墓志铭》:“公年十七八,始执笔为四六文字,甚有风彩。”
(3).犹言声威名望。 清 钱谦益 《南京江西道监察御史陈必谦授文林郎母张氏仍前封制》:“朕之諫臣,有居正秉义、风彩著闻者,所谓非积习名教不至此者也。”
[偈颂六十八首]灵山
(1).道家指 蓬莱山 。《文选·左思<吴都赋>》:“巨鼇贔屓,首冠 灵山 。” 吕向 注:“ 灵山 ,海中 蓬莱山 。”
(2).指传说中的 昆仑山 曾城 。 晋 陶潜 《游斜川》诗序:“若夫 曾城 ,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 灵山 ,有爱嘉名。” 逯钦立 校注:“ 灵山 ,指 崑崙 曾城 。”
(3).借指 昆仑山 。 南朝 梁 沉约 《锺山》诗:“ 灵山 纪地德,地险资岳灵。” 锺山 , 昆仑山 的别名。参见“ 曾2城 ”。
(4). 印度 佛教圣地 灵鹫山 的简称。 南朝 齐 王融 《净行诗》之五:“朝游浄国侣,暮集 灵山 羣。” 唐 刘禹锡 《送僧元暠南游》诗:“ 彭泽 因家凡几世, 灵山 预会是前生。”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既到 灵山 ,岂可不朝我佛。” 赵朴初 《访云冈石窟及华严寺》诗:“彷彿 灵山 集海会,弟子或坐或立或语或默或悲或欣然。”原注:“ 灵山 ,即 灵鷲山 ,佛説法处。”
(5).道书所称的福地之一。在今 江西省 上饶县 北。《云笈七籤》卷二七:“其次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间,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间多得道之所……第三十三 灵山 在 信州 上饶县 北, 墨真人 治之。”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西三·上饶县》:“ 灵山 ,府西北六十里,一名 灵鷲山 。道书第三十三福地,实郡之镇山也。”
(6).指有灵应的山。《云笈七籤》卷一二二:“ 江油 旧壤,境带灵山,自狩 巴 梁 ,屡照感应。”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七九:“急报东方两星使,灵山吐溜为粮船。”
(7).对山的美称。 唐 刘斌 《咏山》:“灵山峙千仞,蔽日且嵯峨。 紫盖 云阴远, 香炉 烟气多。”
[偈颂六十八首]拄杖
(1).执持。 三国 魏 曹操 《陌上桑》:“食芝英,饮醴泉,拄杖桂枝佩秋兰。”
(2).支撑着拐杖。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韩康伯 病,拄杖前庭消摇。” 宋 苏轼 《次韵参寥寄少游》:“当年步月来幽谷,拄杖穿云冒夕烟。”
(3).手杖,拐杖。 唐 钱起 《题延州圣僧穴》诗:“四时树长书经叶,万岁巖悬拄杖籐。” 宋 陆游 《晚步江上》诗:“高柳阴中扶拄杖,平沙稳处据胡牀。”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憨皮袋》:“乃 贯休 所画 弥勒佛 像,横一拄杖挑皮袋於背,腰间曳一蕉扇。”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 禹 来治水,一定不成功,如果他是 鲧 的儿子的话,’一个拿拄杖的学者说。”
[偈颂六十八首]权且
姑且、暂且
定稿本一时找不到,权且送上初稿本
[偈颂六十八首]架阁
(1).指架阁库。 宋 苏辙 《论户部乞收诸路帐状》:“至於驛料等帐,非三司国计虚赢所繫,故止令勘磨架阁。”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张浮休书》:“无以遣日,因取架阁陈年公案,反覆观之。”参见“ 架阁库 ”。
(2).指架阁库官。 宋 陈亮 《甲辰答朱元晦书》:“五月二十五日, 亮 方得离棘寺而归,偶在 陈一之 架阁处逢一 朱秀才 。”《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三年》:“架阁 卫博 ,论用人宜録所长,弃所短。”
(3).建造楼阁。 唐 韩愈 《送僧澄观》诗:“构楼架阁切星汉,夸雄鬭丽止者谁。”
(4).空中楼阁。比喻虚幻,乌有。 元 汤式 《醉花阴·离思》套曲:“俺娘铁石心肠更狠如虎豹,将将将好姻缘成架阁。”
[偈颂六十八首]扫地
(1) 用扫帚等清扫地面
(2) 比喻名誉、威信等全部丧失
威信扫地
[偈颂六十八首]一个半个
谓为数甚少。 宋 陈亮 《水调歌头》词:“ 尧 之都, 舜 之壤, 禹 之封;於中应有,一箇半箇耻臣戎。” 明 袁宏道 《西湖杂记》:“吾辈麄根浮器,不曾见得一箇半箇智识,可轻易谈佛法哉?”
宋代,释法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