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衡仲归侍次福建帅属二首】作者:张镃 朝代:宋代
[送徐衡仲归侍次福建帅属二首]原文
和篇犹未忽成行,无奈离情杂愧情。
风雨连朝难远送,湖山何日再寻盟。
饱参屡见从头举,识破悬知到处轻。
疎懒祗愁书问少,望君因便却传声。
[送徐衡仲归侍次福建帅属二首]诗词问答
问:《送徐衡仲归侍次福建帅属二首》的作者是谁?答:张镃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镃的名句有哪些?答:张镃
[送徐衡仲归侍次福建帅属二首]参考注释
[送徐衡仲归侍次福建帅属二首]成行
指旅行、出访等出发上路;启程旅行
年底恐难成行
[送徐衡仲归侍次福建帅属二首]无奈
(1) 没有别的办法
无奈反对意见太多,只得取消会议
(2) 表示[惋惜]的转折
[送徐衡仲归侍次福建帅属二首]情杂
爱情不专一。 元 乔吉 《一枝花·杂情》套曲:“小则小,心肠儿到狡猾,显出些情杂。”《全元散曲·三番玉楼人》:“暗想他,忒情杂,等来家,好生的歹鬭咱。”
[送徐衡仲归侍次福建帅属二首]愧情
羞惭的心情。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夫服药求汗,或有不获,而愧情一集,涣然流离。”
[送徐衡仲归侍次福建帅属二首]风雨
(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送徐衡仲归侍次福建帅属二首]连朝
犹连日。 唐 杜甫 《奉赠卢参谋》诗:“説诗能累夜,醉酒或连朝。” 元 戴表元 《招子昂饮歌》:“不见朱楼高到天,凤簫龙管连朝起。” 清 魏源 《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我来正值连朝雨,两崖逼束风愈怒。”
[送徐衡仲归侍次福建帅属二首]湖山
(1).湖水与山峦。 唐 元稹 《酬郑从事四年九月宴望海亭》诗:“湖山四面争气色,旷望不与人间同。” 唐 杜牧 《江楼晚望》诗:“湖山翠欲结蒙笼,汗漫谁游夕照中。” 宋 曾巩 《归老桥记》:“虽欲遗章綬之荣,从湖山之乐,余知未能遂其好也。” 元 赵孟頫 《钱塘怀古》诗:“湖山靡靡今犹在,江水悠悠只自流。” 林之夏 《生日同泛西湖》诗之一:“ 林逋 、 苏軾 俱名世,指点湖山感慨深。”
(2).特指用太湖石堆迭成的假山。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写真》:“倚湖山梦绕,对垂杨风裊。”
[送徐衡仲归侍次福建帅属二首]何日
哪一天;什么时候。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仲仙 ﹞又吟曰:‘儂别去,泪双流,使我揉断离肠何日休。’” 刘大白 《各各作工》诗:“各各作工,各各作工!什么财东,什么雇佣,一样的人,阶级重重!无人不工,何日成功!”
[送徐衡仲归侍次福建帅属二首]寻盟
重温旧盟。《左传·哀公十二年》:“今吾子曰: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 杜预 注:“寻,重也。寒,歇也。” 孔颖达 疏引 郑玄 《仪礼》注云:“寻,温也……则诸言寻盟者,皆以前盟已寒,更温之使热。温旧即是重义,故以寻为重。”
[送徐衡仲归侍次福建帅属二首]饱参
谓充分领略事理。 宋 晓莹 《罗湖野录》卷四:“ 明州 和庵主 ,从 南岳 辨禪师 游,丛林以为饱参。”《增修诗话总龟后集》卷二八引 宋 无名氏 《雪浪斋日记》:“为诗当饱参,然后臭味乃同,虽为大宗匠者亦然。”
[送徐衡仲归侍次福建帅属二首]从头
(1) 从开始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 * 《忆秦娥·娄山关》
(2) 重新
[送徐衡仲归侍次福建帅属二首]识破
看穿;看破
识破他的伪装,并揭发他的真面目
[送徐衡仲归侍次福建帅属二首]悬知
料想;预知。 北周 庾信 《和赵王看伎》:“悬知曲不误,无事畏 周郎 。”《太平广记》卷七一引《玄门灵妙记》:“法之效验,未敢悬知。” 宋 秦观 《和东坡红鞋带》:“悬知百年事已定,却笑列仙形甚臞。” 明 吴承恩 《移竹寺中得诗》之四:“悬知此君意,亦自要狂夫。”
[送徐衡仲归侍次福建帅属二首]到处
各处;处处
陪客人到处参观
到处找他
[送徐衡仲归侍次福建帅属二首]书问
书信;音问。 三国 魏 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足下所治僻左,书问致简,益用增劳。”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十五:“故足迹不至於门藩,书问不通於左右者,且十餘年矣。”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在京各公,弟虽多旧识,但久不通书问,殊无可托也。”
[送徐衡仲归侍次福建帅属二首]因便
顺便。 宋 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陶副车求荐见忌》:“今夜领二三十人入驛,斫取蕃使头,因便入衙杀了蕃王所差使长。” 宋 苏轼 《乞令高丽僧从泉州归国状》:“差人船送到 明州 ,附因便船舶归国。”
[送徐衡仲归侍次福建帅属二首]传声
用传声器传送声音
宋代,张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