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黄大临秀才见寄】作者:苏辙 朝代:宋代
[次韵黄大临秀才见寄]次韵黄大临秀才见寄原文
故人聚散霜前叶,往事眇茫风际烟。
游宦一生非有已,隐居万事不由天。
崎岖槛阱方谋食,啸傲山林肯计年。
赖已将心问卢老,相逢他日笑风颠。
[次韵黄大临秀才见寄]诗词问答
问:次韵黄大临秀才见寄的作者是谁?答:苏辙
问:次韵黄大临秀才见寄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辙的名句有哪些?答:苏辙
[次韵黄大临秀才见寄]苏辙次韵黄大临秀才见寄 书法图
次韵黄大临秀才见寄书法作品
[次韵黄大临秀才见寄]参考注释
[次韵黄大临秀才见寄]故人
(1) 旧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国演义》
(2) 古称前妻或前夫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从门入,故人(指前妻)从阁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对门生故吏既亲切又客气的谦称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后汉书·杨震传》
[次韵黄大临秀才见寄]聚散
会聚与分散
人生聚散无常
[次韵黄大临秀才见寄]往事
从前的事情
往事历历在目
[次韵黄大临秀才见寄]眇茫
亦作“ 眇芒 ”。渺茫。遥远而模糊不清之貌。 汉 王充 《论衡·知实》:“故夫贤圣者,道德智能之号;神者,眇茫恍惚无形之实。”《魏书·术艺传·张渊》:“尔乃凝神远瞩,矖目八荒,察之无象,视之眇茫。”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三:“死者长眇芒,生者困乖隔。”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至於小人,虽宪典火烈, * 奸盗,犹不絶踵,而况地狱之眇茫乎?”
[次韵黄大临秀才见寄]游宦
远离家乡在官府任职
[次韵黄大临秀才见寄]一生
整个生命期间
[次韵黄大临秀才见寄]隐居
退居乡里,不肯出仕。退居山野
隐居之室。——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次韵黄大临秀才见寄]万事
一切事情;全部事情
万事如意
[次韵黄大临秀才见寄]不由
不能自主
扬州城下,进退不由。——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次韵黄大临秀才见寄]崎岖
山路不平
崎岖而经丘。——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崎岖坎坷
[次韵黄大临秀才见寄]槛阱
见“ 槛穽 ”。
[次韵黄大临秀才见寄]方谋
方策;谋略。 宋 秦观 《谢王学士书》:“前日復衣食所迫,求试有司,遂得进謁左右,属宾客盛集,不获荐其区区方谋。”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二:“ 毛文捷 通经典礼,廷对方谋,兹谓硕才,可宜旌劝。”
[次韵黄大临秀才见寄]啸傲
放歌长啸,傲然自得;指行为旷达,不受世俗礼法拘束(多指隐士生活)
啸傲东林下。——晋· 陶潜《饮酒》
啸傲江湖
[次韵黄大临秀才见寄]山林
有山和树木的地方
山林地区
[次韵黄大临秀才见寄]计年
(1).计算年龄;考虑年龄。《宋书·王华传》:“若才实拔羣,进宜尚德,治 阿 之宰,不必计年,免徒之守,岂限资秩。”《魏书·酷吏传·李洪之》:“ 洪之 始见 元后 ,计年为兄。” 宋 陈师道 《谢傅监》诗:“论交不计年,取材忘其愚。”
(2).计算岁月多少。 宋 胡宿 《周大象可秘书丞任利有可殿中丞陈之损可右赞善大夫制》:“国家制法以检官成,计年而攷吏治,劳能者进,否劣知劝。” 明 都穆 《南濠诗话》:“ 吴师道 诗云:‘学诗浑似学参禪,竹榻 * 不计年。’”
[次韵黄大临秀才见寄]相逢
彼此遇见;会见
偶然相逢
[次韵黄大临秀才见寄]他日
(1) 将来;来日,将来的某一天或某一时期
他日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他日驴一鸣。——《战国策·魏策》
他日不忘老人芋。——清· 周容《芋老人传》
愿他日得志。
(2) 以往;昔日
[次韵黄大临秀才见寄]风颠
疯癫。 唐 寒山 《诗》之二二○:“时人见 寒山 ,各谓是风颠。”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四折:“諕的他对面无言,有似风颠。”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三朝要典》:“是其叙述,已极支离,,虽未必教导之伪辞,要不过风颠之譫语。”
宋代,苏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