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其二】作者:克符道者 朝代:唐代
[颂·其二]颂·其二原文
夺境不夺人,寻言何处真?
问禅禅是妄,究理理非亲。
日照寒光澹,山摇翠色新。
直饶玄会得,恬似眼中尘。
[颂·其二]诗词问答
问:颂·其二的作者是谁?答:克符道者
问:颂·其二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克符道者的名句有哪些?答:克符道者
[颂·其二]注释
1. 押真韵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2. 《人天眼目》作「遥」
[颂·其二]参考注释
[颂·其二]夺人
(1).犹损人。《初刻拍案惊奇》卷四:“某官性诡譎好名,专一暗地坑人夺人。”
(2).犹动人。 胡采 《<在和平的日子里>序》:“他的作品,自始至终洋溢着一种夺人的力量。”
[颂·其二]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颂·其二]问禅
犹参禅。 宋 苏轼 《送杜介归扬州》诗:“采药会须逢 蓟子 ,问禪何处识 庞翁 。” 宋 陆游 《次韵范参政书怀》:“插花醉舞春风里,不学 庞翁 更问禪。”
[颂·其二]究理
(1).尽理。《管子·大匡》:“智者究理而长虑,身得免焉。” 尹知章 注:“智者既尽理,而谋虑又长,故免於危亡。”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二》:“奈何其无究理而任天也。”《三国志·魏志·明帝纪》:“非所以究理尽情也。”
(2).推求道理。《旧唐书·职官志二》:“﹝考课之法﹞有二十七最……其二十二曰:推步盈虚,究理精密,为历官之最。” 元 刘伯亨 《朝元乐》套曲:“自寻思,闲究理。在地上者天,在天下者地。”
(3).追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素秋》:“公子於宪府究理甚急,邑官皆奉严令, 甲 知不可復匿,始出,至公堂实情尽吐。”
[颂·其二]日照
一日当中太阳光照射的时间
[颂·其二]寒光
惨白令人心寒的光
寒光一闪,刀已出鞘
[颂·其二]直饶
犹纵使,即使。 唐 李咸用 《依韵修睦上人山居》之七:“兼济直饶同巨楫,自由何似学孤云。” 宋 王禹偁 《战城南》诗:“直饶侵到 木叶山 ,争似垂衣施庙算。” 宋 黄庭坚 《望江东》词:“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箇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莫。”《五灯会元·临济宗南岳下十二世·仰山行伟禅师》:“直饶丹青处士,笔头上画出青山、緑水、夹竹桃花,祗是相似模样。”
[颂·其二]会得
(1).犹言能理会,懂得。 唐 元稹 《嘉陵驿》诗之二:“无人会得此时意,一夜独眠西畔廊。” 清 李渔 《比目鱼·改生》:“我们这一班兄弟,学了箇把月戏文,还不曾会得一两本。” 鲁迅 《且介亭杂文·连环图画琐谈》:“这也不能谓之失真,因为观者既经会得了内容,便是有了艺术上的真。”
(2).能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晚婆﹞也会得使人喜,也会得使人愁。”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记苏联版画展览会》:“我想,倘没有十月革命,这些作品是不但不能和我们见面,也未必会得出现的。”
[颂·其二]眼中
犹言心目中。 宋 苏轼 《予以事繫御史台狱遗子由》诗之二:“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克符道者,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