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作者:刘长卿 朝代:唐代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原文
仲父王佐材,屈身仇香位。
一从理京剧,万事皆容易。
则知无不可,通变有馀地。
器宇溟渤宽,文锋镆铘利。
憧憧洛阳道,日夕皇华使。
二载出江亭,一心奉王事。
功成良可录,道在知无愧。
天府留香名,铨闱就明试。
赋诗皆旧友,攀辙多新吏。
彩服辞高堂,青袍拥征骑。
此行季春月,时物正鲜媚。
官柳阴相连,桃花色如醉。
长安想在目,前路遥仿佛。
落日看华山,关门逼青翠。
行襜稍已隔,结恋无能慰。
谁念尊酒间,裴回竹林意。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诗词问答
问:《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的作者是谁?答:刘长卿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刘长卿的名句有哪些?答:刘长卿
全唐诗:卷150_9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参考注释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仲父
(1).古代称父亲的大弟。《释名·释亲属》:“父之弟曰仲父……仲父之弟曰叔父。”
(2). 春秋 时 齐桓公 尊 管仲 为仲父。《荀子·仲尼》:“﹝ 齐桓公 ﹞倓然见 管仲 之能足以託国也……遂立以为仲父。” 杨倞 注:“ 仲 者, 夷吾 之字;父者,事之如父。”后因用以称 管仲 。 三国 魏 曹操 《善哉行》:“ 齐桓 之霸,赖得 仲父 。”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十三:“ 仲父 献诚言, 姜公 乃见猜。” 逯钦立 校注:“ 仲父 , 管仲 。” 清 钱谦益 《光禄大夫赠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谥文通铁山王公墓志铭》:“昔者, 伊生 五就,拜币聘于 有莘 ; 仲父 一匡,谢沟瀆于 堂阜 。”
(3).用于帝王对宰相重臣的尊称。《史记·吕不韦列传》:“ 庄襄王 即位三年,薨,太子 政 立为王,尊 吕不韦 为相国,号称‘仲父’。” 张守节 正义:“仲,中也,次父也。盖效 齐桓公 以 管仲 为仲父。” 汉 刘向 《说苑·正谏》:“﹝ 秦始皇 ﹞乃立 焦 ( 茅焦 )为仲父,爵之为上卿。”《晋书·王导传》:“时 荆 扬 晏安,户口殷实, 导 为政务在清静,每劝帝克己励节,匡主寧邦。於是尤见委杖,情好日隆,朝野倾心,号为‘仲父’。”
(4).指 孔丘 。 丘 字 仲尼 ,故称。《文选·吴质<答东阿王书>》:“钻 仲父 之遗训,览 老氏 之要言。” 李善 注:“ 仲父 , 仲尼 也。”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王佐
(1).王者的辅佐,佐君成王业的人。《汉书·董仲舒传赞》:“ 刘向 称‘ 董仲舒 有王佐之材,虽 伊 吕 亡以加, 筦 晏 之属,伯者之佐,殆不及也。’” 晋 葛洪 《抱朴子·时难》:“怀其王佐之器,抱其邈世之材。” 唐 韩愈 《合江亭》诗:“维昔经营初,邦君实王佐。” 明 徐渭 《送李子遂序》:“ 汉 之称王佐者,人皆许之而已,而己则必知其为霸之餘习。”
(2). 清 末称襄佐恭亲王理事的部曹中书为王佐。《清朝野史大观·史料·帝师王佐鬼使神差》:“凡部曹中书充军机处及总理衙门章京者,以其襄佐恭邸,故曰王佐。”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屈身
(1).降低身份;委屈自身。《史记·乐毅列传》:“ 燕国 小,辟远,力不能制,於是屈身下士,先礼 郭隗 以招贤者。” 宋 秦观 《王俭论》:“ 宋 初受命, 陶潜 自以祖 侃晋 世宰辅,耻復屈身,投劾而归,躬耕於 潯阳 之野。”《三国演义》第十五回:“ 玄德 曰:‘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可与命争也。’”
(2).弯腰(行礼)。《 * 词话》第三回:“这 西门庆 连忙向前,屈身道唱诺。”《前汉演义》第二六回:“﹝ 英布 ﹞只得向前通名,屈身行礼。”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仇香
原为 东汉 仇览 的别名。因其曾任主簿,故后人常用以代称主簿。《事物异名录·爵位·主簿》引《野客丛书》:“文士有因其人名,遂为事用者,如近日呼主簿为仇香之类。” 宋 杨万里 《送罗宣卿主簿之官巴陵》诗:“惟君有子又擢桂,父子仇香仍一门。”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唐 拾遗 耿纬 《下邽喜叔孙主簿郑少府见过》诗云‘不是 仇梅 至,何人问百忧。’……近岁 均州 版本,輒改为‘仇香’。”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一从
(1).全都服从。《韩非子·扬权》:“凡上之患,必同其端,信而勿同,万民一从。” 陈奇猷 集释:“一从犹言皆从也。”
(2).一概听从或遵从。《晋书·卢志传》:“陛下今日之事,当一从右将军。”《晋书·成恭杜皇后传》:“今山陵之事,一从节俭,陵中唯洁扫而已,不得施涂车芻灵。”
(3).完全听任。 唐 高适 《重阳》诗:“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敧斜。” 元 乔吉 《即事》曲:“一从鞍马西东,几番衾枕朦朧。”
(4).自从。 唐 王昌龄 《寄穆侍御出幽州》诗:“一从恩遣度 瀟湘 ,塞北江南万里长。” 宋 王安石 《少年见青春》诗:“一从鬢上白,百不可见喜。”《红楼梦》第六八回:“妹子年轻,一从到了这里,诸事都是家母和家姐商议主张。” 毛 * 《和郭沫若同志》诗:“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京剧
我国主要剧种之一,由清代中叶的徽调、汉调相继传入北京合流演变合成。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后流行于全国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万事
一切事情;全部事情
万事如意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容易
(1) 可能性大
容易上当
(2) 不费什么力或没什么困难
不是这么容易能下来的
(3) 轻松自在地;流畅地
现在糊墙纸很容易撕下来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无不
没有不;全是。《礼记·中庸》:“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幬。”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序:“风雨晦明,无不从顺。”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序》:“凡六经 孔子 之书,无不牵合其论,而上下其词也。”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爱。”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通变
(1).通晓变化之理。《易·繫辞上》:“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 孔颖达 疏:“物之穷极,欲使开通,须知其变化,乃得通也。” 宋 苏轼 《与李端伯宝文》之二:“智识通变,而性极厚。”
(2).犹变通。不拘常规,适时变动。《文选·班固<典引>》:“通变神化,函光而未曜。” 李周翰 注:“变通神化,其光不见则难可知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通变》:“斯斟酌乎质文之间,而櫽括乎雅俗之际,可与言通变矣。”《西游记》第一回:“你这汉子,甚不通变。我方纔这般与你説了,你还不省?”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器宇
(1).度量;胸怀。《三国志·吴志·薛莹传》“著书八篇,名曰《新议》”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隐 《晋书》:“ 莹 子 兼 ,字 令长 ,清素有器宇,资望故如上国,不似 吴 人。” 唐 王勃 《秋日饯别序》:“论其器宇,沧海添 江 汉 之波。” 鲁迅 《坟·坚壁清野主义》:“第二,是器宇只有这么大,实在并没有‘澄清天下’之才。”
(2).仪表;气概。《晋书·安平献王孚传论》:“ 安平 风度宏邈,器宇高雅。”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观 李郎 仪形器宇,真丈夫也。” 明 陆采 《怀香记·京邸遇旧》:“羡郎君器宇堂堂,更德性谦虚慨慷。”《人民文学》1977年第9期:“怎奈我中华民族英雄器宇、天地威名。”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溟渤
溟海 和 渤海 。多泛指大海。 南朝 宋 鲍照 《代君子有所思》诗:“筑山拟 蓬 壶 ,穿池类 溟 渤 。” 唐 李涉 《却归巴陵途中走笔寄唐知言》诗:“后辈无劳续出头,坳塘不合窥溟渤。” 明 袁宏道 《答蹇督抚》:“唯是溟渤之大,不让渗潢;以兹沙石之顽,得效礱礪。” 清 唐孙华 《寄题三贤祠》诗:“ 江夏 今儒宗,词源倾溟渤。”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文锋
(1).文章的锋芒。谓文章犀利,如有锋芒,故云。 南朝 梁 沉约 《怀旧诗·伤谢朓》:“吏部信才杰,文锋振奇响。” 唐 刘长卿 《洛阳主簿赴选伏辞》诗:“器宇溟渤宽,文锋鏌鎁利。” 明 宋濂 《赠朱启文还乡省亲序》:“塤篪交奏,四经之义髓昭明;黼黻相宣,一姓之文锋犀利。”
(2).指剑。谓其锋芒内耀华彩,故云。 唐 窦庠 《于阗钟歌送灵彻上人归越》诗:“手提文锋百炼成,恐刜此鐘无一声。”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镆铘
古代宝剑名
不期乎镆铘。——《吕氏春秋·察今》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憧憧
(1) 摇曳不定的;常指不确定的和微弱地波动或运动的
树影憧憧
(2) 来往不绝的
人影憧憧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洛阳
河南省地级市。位于河南西部,市区面积79平方公里,人口97万。中国著名古都,有[九朝古都]之称,中国佛教祖庭白马寺位于市东,其南龙门石窟为中国三大石窟之一。河南省第二大城市,陇海铁路、焦枝铁路交汇于此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日夕
(1) 日夜
日夕策马,侯权者之门。——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2) 近黄昏时;傍晚
山气日夕佳。——晋· 陶渊明《饮酒》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皇华使
皇帝的使臣。 唐 王维 《送李判官赴江东》诗:“闻道皇华使,方随皁盖臣。” 唐 杜甫 《寄韦有夏郎中》诗:“万里皇华使,为僚记腐儒。” 宋 范成大 《赵州石桥》诗:“不因再度皇华使,谁洗奚车塞马尘?”参见“ 皇华 ”。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一心
(1) 全心全意地;专心;一心一意
一心为革命
(2) 齐心;同心
万众一心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王事
(1).王命差遣的公事。《诗·小雅·北山》:“四牡彭彭,王事傍傍。” 晋 王讚 《杂诗》:“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 宋 张孝祥 《题朱元顺浯溪图》诗:“去年到 浯溪 ,王事有期程。”
(2).特指朝聘、会盟、征伐等王朝大事。《易·坤》:“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高亨 注:“从征者有人未立功亦得赏,是无成有终。”《礼记·丧大记》:“既葬,与人立。君言王事,不言国事。” 孙希旦 集解:“王事,谓朝聘、会盟、征伐之事。”《南史·刘悛传》:“ 刘勔 殞身王事,宜存封爵。”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何宏中》:“父 子寄 守 武州 宣寧 尉,殁王事。”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第二节:“在 商 朝统治的区域里……王和国家是一体的,所以一切重大的国家事务都被称为‘王事’。”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无愧
没有什么对不起别人之处
于心无愧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天府
天然的府库,比喻物产富饶
天府之土。——《三国志·诸葛亮传》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香名
犹美名。 唐 岑参 《送许子擢第归江宁拜亲》诗:“青春登甲科,动地闻香名。” 唐 李嘉祐 《广陵送林宰》诗:“清政过前哲,香名达至尊。”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铨闱
政府设置的选拔官吏的考试场所。 唐 刘长卿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诗:“天府留香名,銓闈就明试。”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所谓太医局生者,始以赂隶名籍,每年则随銓闈公试。”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荫补未仕官人赴铨》:“每岁三月上旬,应文武官荫授子弟、宗子荫补者,并赴銓闈就试出官。”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明试
明白考验。《书·舜典》:“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孔颖达 疏:“诸侯四处来朝,每朝之处, 舜 各使陈进其治理之言,令自説己之治政。既得其言,乃依其言明试之。” 唐 韩愈 《祭虞部张员外文》:“往在 贞元 ,俱从宾荐,司我明试,时维邦彦。”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三》:“敷奏而明试,吾闻之乎 唐 虞 。”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赋诗
吟诗;写诗。《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唐 王维 《慕容承携素馔见过》诗:“纱帽乌皮几,閒居懒赋诗。”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他生长在 北平 的书香门第,下棋,赋诗,作画,很自然地在他的生活里占了很多的时间。”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旧友
旧日结交的朋友;相交已久的朋友;老友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服辞
见“ 服词 ”。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高堂
(1) 高大的厅堂
开户内光,坐高堂之上。——《论衡·别通》
观其坐高堂。——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指父母
委别高堂爱,窥觎明主恩。——唐· 陈子昂《宿空舲峡青树村浦》
抢剑辞高堂。——李白《送秀才从军》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青袍
(1).青色的袍子。《古诗》:“青袍似春草,长条随风舒。” 南朝 梁 何逊 《与苏九德别》诗:“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团扇。” 唐 杜甫 《渡江》诗:“渚花张素锦,汀草乱青袍。”
(2).比喻包围在树干上的苔藓。 元 明本 《苔梅》诗:“玉堂试看青袍客,莫忘 江 南有白衣。”按,苔梅,谓枝干上生有苔藓之梅。
(3).学子所穿之服。亦借指学子。 唐 许浑 《酬殷尧藩》:“莫怪青袍选, 长安 隐旧春。” 清 唐孙华 《浙闱撤棘后闻以铨曹公事连染左官》诗之二:“较比 翟公 添气色,青袍日日到门来。”参见“ 青衿 ”。
(4). 汉 以后贱者穿青色衣服。因指贱者之服。 唐 杜甫 《徒步归行》:“青袍朝士最困者,白头拾遗徒步归。” 仇兆鳌 注:“公往行在,麻鞋謁帝,有青袍而无朝服。”《宣和遗事》后集:“ 粘罕 令左右将青袍迫二帝易服。”
(5).借指寒士。 唐 李商隐 《泪》诗:“朝来 灞水桥 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刘学锴 等集解引 陈帆 曰:“然自我言之,岂 灞水桥 边以青袍寒士而送玉珂贵客,穷途饮恨,尤极可悲而可涕乎?”
(6). 唐 贞观 三年,规定八品、九品官服青色, 显庆 元年,规定深青为八品之服,浅青为九品之服。 唐 高适 《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诗:“此时亦得辞渔樵,青袍裹身荷圣朝。”按,此处“青袍”指县尉之服。
(7).泛指品位低级的官吏。 元 柳贯 《太子受册礼成赴西内朝贺退归书事》诗:“青袍最困微班忝,亲向前星挹斗杓。”
(8).借指出仕。 宋 林逋 《寄祝长官坦》诗:“深心赖黄卷,垂老愧青袍。”
(9). 唐 时幕府官居六品,六品服深绿,故称。 唐 杜甫 《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黄卷真如律,青袍也自公。” 仇兆鳌 注:“《唐志》尚书员外郎,从六品。 上元 元年制,五品服浅緋,六品服深緑。 朱 注:‘公时已赐緋,而云青袍者,以在幕府故耳。旧注谓青袍九品服,误矣。’”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征骑
(1).出征的骑士。 北周 王褒 《饮马长城窟行》:“北走 长安 道,征骑每经过。”
(2).指战马。 唐 韩愈 《送汴州监军俱文珍》诗:“晓日驱征骑,春风咏采兰。”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季春
农历三月,即春季最后一月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时物
(1).指一定时间内的事物。《易·繫辞下》:“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 韩康伯 注:“物,事也。”
(2).应时的作物。《后汉书·章帝纪》:“宜助萌阳,以育时物。”
(3).应时的食物。《三国志·吴志·孙晧传》“司空 孟仁 卒”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勃 《吴录》:“﹝ 孟仁 ﹞每得时物,来以寄母。”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是月巷陌杂卖》:“是月时物,巷陌路口,桥门市井,皆卖大小米水饭、炙肉。”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七:“ 乐氏 至孝,凡遇时物,必遣女踰岭餽其姑。”
(4).时节景物。 唐 杜甫 《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诗:“操纸终夕酣,时物集遐想。” 清 谭献 《<唐诗录>序》:“揽时物之迁变,感家室之仳别。”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鲜媚
明媚,鲜明妩媚。 南朝 陈 智永 《题右军乐毅论后》:“笔力鲜媚,纸墨清新。” 唐 李复言 《续幽怪录·张逢》:“时初霽,日将暮,山色鲜媚,烟嵐蔼然。”《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只见篱上的花枝鲜媚,四围树木繁翳。”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官柳
(1).官府种植的柳树。《晋书·陶侃传》:“﹝ 侃 ﹞尝课诸营种柳,都尉 夏施 盗官柳植之於己门。 侃 后见,驻车问曰:‘此是 武昌 西门前柳,何因盗来此种?’”
(2).大道上的柳树。 唐 杜甫 《郪城西原送李判官武判官赴成都府》诗:“野花随处发,官柳著行新。” 宋 辛弃疾 《满江红·送信守郑舜举被召》词:“车马路,儿童泣,风雨暗,旌旗湿,看野梅官柳,东风消息。” 宋 朱淑真 《春日杂兴》诗:“官柳欲眠多态度,海棠贪睡足精神。” 清 曹寅 《南辕杂诗·赵北口忆阮亭句》:“瓦桥官柳嫩黄生,鱼麦乡关倍引情。”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相连
互相连接;彼此关联
前后相连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桃花色
粉红色。 南朝 陈 阴铿 《渡青草湖》诗:“ 沅 水桃花色, 湘 流杜若香。” 北周 庾信 《咏画屏风诗》之十:“流水桃花色,春洲杜若香。”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长安
长安地名始于秦朝,西汉、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陕西西安一带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在目
在眼前;在视线之中。 唐 杜甫 《三川观水涨二十韵》:“火云出无时,飞电常在目。”《二刻拍案惊奇》卷八:“只见前堂东轩与那聚赌的小阁,宛然那夜光景在目,却无一个人影。”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况復掩自利之恶名,以福羣之令誉,捷径在目,斯不惮竭蹶以求之耳。”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前路
(1) 前面的道路
(2) 比喻以往的岁月或未来的岁月
茫茫前路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仿佛
好像;似乎
犹仿佛其若梦从者。——《汉书·扬雄传》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仿佛陈涉之称 项燕。——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读着这些有趣的故事,我仿佛也被引进了童话世界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落日
夕阳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华山
山名。五岳之一。在 陕西省 华阴市 南,北临 渭河 平原,属 秦岭 东段。又称 太华山 。古称“西岳”。有 莲花 (西峰)、 落雁 (南峰)、 朝阳 (东峰)、 玉女 (中峰)、 五云 (北峰)等峰,为游览胜地。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关门
关口上的门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青翠
鲜绿的;有新鲜植物覆盖的
雨后,垂柳显得格外青翠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行襜
见“ 行幨 ”。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无能
毫无能力
腐败无能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尊酒
犹杯酒。 唐 高适 《赠别沉四逸人》诗:“耿耿尊酒前,联雁飞愁音。”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尊酒之间,一谈一笑,甚有前辈风,今不復见矣。” 清 方文 《从吴锦雯读宋玉叔诗喜而有寄》诗:“惆悵掩尊酒,何时共懽讌。”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裴回
亦作“裵回”。1.彷徨。徘徊不进貌。《史记·吕太后本纪》:“ 吕产 不知 吕禄 已去北军,迺入 未央宫 ,欲为乱,殿门弗得入,裵回往来。”参见“ 徘徊 ”。
(2).徐行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於是 楚王 乃弭节裴回,翱翔容与。”参见“ 徘徊 ”。
(3).留恋。 唐 贾至 《送夏侯子之江夏》诗:“留欢一杯酒,欲别復裴回。”参见“ 徘徊 ”。
[洛阳主簿叔知和驿承恩赴选伏辞一首]竹林
竹子林
避哨竹林中。——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刘长卿,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