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重游清虚庵】_董嗣杲 | 宋代

【重游清虚庵】作者:董嗣杲 朝代:宋代

[重游清虚庵]重游清虚庵原文

夏初曾历此,信宿强舍去。
及其还城中,旅琐若羁驭。
凉秋复过时,又坐题诗处。
黄冠苦相佞,往往多过誉。
且谓笔力遒,真得鬼神助。
但将虚名污不具实眼觑。
顾予欲栖止,未有抛茅据。
难忘整屐游,赢得寘浮虑。
地旷寘仙源,野步岂宜遽。
且须穷嵌岩,何在事啖茹。
只酌神泉清,垢净不待滤。
拨云峰下石,晚霁且箕踞。

[重游清虚庵]诗词问答

问:重游清虚庵的作者是谁?答:董嗣杲
问:重游清虚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董嗣杲的名句有哪些?答:董嗣杲

[重游清虚庵]参考注释

[重游清虚庵]信宿

连住两夜,也表示两夜

公归不复,子女信宿。——《诗·豳风·九罭》

流连信宿,不觉忘返。——《水经注·江水》

[重游清虚庵]旅琐

旅居困顿。语出《易·旅》:“旅琐琐,斯其所取灾。” 王弼 注:“寄旅不得所安,而为斯贱之役,所取致灾,志穷且困。” 宋 张方平 《送客游兖海》诗:“访旧自堪宽旅琐,贤侯况似 蜀 文翁 。”《宋史·度宗纪》:“以文武官在选困於部吏,隆寒旅琐可閔,詔吏部长贰、郎官日趣銓注,小有未备,特与放行。” 清 顾炎武 《答王茂衍》:“乃荷千里赐书,勤勤恳恳,且为之谋其旅琐而助其躋陵,所谓情同金石,义薄云天,非时流之可企矣。”

[重游清虚庵]过时

(1) 陈旧不合时宜;过了流行的时间

过时的设备

过时的商品

这种武器已过时

过时的观念》

(2) 过了规定的时间

过时不候

过时作废

[重游清虚庵]题诗

(1).就一事一物或一书一画等,抒发感受,题写诗句。多写于柱壁、书画、器皿之上。 唐 高适 《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崔颢》:“后游 武昌 ,登 黄鹤楼 ,感慨赋诗。及 李白 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顥 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 清 金埴 《不下带编》卷二:“顷见一士题诗隣壁,甚佳。”

(2).指所题写的诗句。 鲁迅 《南腔北调集·“连环图画”辩护》:“《你的姊妹》木刻七幅,题诗一幅。”

[重游清虚庵]黄冠

(1) 黄色的冠帽,多为道士戴用

(2) 用以指代道人

入华山为黄冠。—— 明· 顾炎武《复庵记》

范君为黄冠矣。

空空黄冠

[重游清虚庵]苦相

(1).犹薄命。 晋 傅玄 《豫章行·苦相篇》:“苦相身为女,卑陋难再陈。” 唐 王建 《原上新居》诗之十二:“苦相常多泪,劳生自悟虚。”

(2).苦楚的表情。如:他一脸苦相。

[重游清虚庵]往往

(1) 每每;时常

往往而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老李往往工作到深夜才睡

(2) 处处;到处

往往山出棋置。——《史记·货殖列传》

卒中往往语。——《史记·陈涉世家》

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纷纷

吴王之弃其军亡也,军遂溃,往往稍降太尉、梁军。——《史记·吴王濞列传》

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汉书·司马迁传》

[重游清虚庵]过誉

过分的称赞,过格的赞赏。对别人的称赞表示客气的话

你太过誉了,实在不敢当

[重游清虚庵]笔力

写字、画画、写文章用笔行文的力量;文章的气势

笔力雄健

[重游清虚庵]神助

谓神明暗中相助。《诗·大雅·生民》“诞 后稷 之穡,有相之道” 汉 郑玄 笺:“谓若神助之力也。” 孔颖达 疏:“ 后稷 教民稼穡,若有神明相助之道,言种之必好,似有神助。” 唐 皎然 《诗式·取境》:“有时意静神王,佳句纵横,若不可遏,宛若神助。” 唐 杜甫 《游修觉寺》诗:“诗应有神助,吾得及春游。”

[重游清虚庵]虚名

空虚的名称,不符实际的声誉

不求虚名

[重游清虚庵]不具

(1)

不一一详说(旧时书信结尾用词)

余容面叙,不具

(2)

散失不完备

旧籍散亡,典章不具

[重游清虚庵]栖止

停留,居住

[重游清虚庵]未有

没有

未有封侯之赏。——《史记·项羽本纪》

未有以应。

吾尚未有子。——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城门未有烧脱。——《广东军务记》

[重游清虚庵]难忘

(1) 无法忘记

难忘的时刻

(2) 永远留在脑海里

一个具有政治胆识的难忘行动

(3) 值得记忆的

难忘的岁月

[重游清虚庵]赢得

获得

赢得仓皇北顾。——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赢得独立

[重游清虚庵]浮虑

谓世俗的烦恼。 宋 苏轼 《雨中过舒教授》诗:“浓茗洗积昏,妙香浄浮虑。” 明 杨士奇 《同蔡尚远游东山》诗:“何因此闲栖,永令浮虑遣。” 叶圣陶 《病夫》:“ 陆君 的无所集注的浮虑被打破了。”

[重游清虚庵]仙源

(1).道教称神仙所居之处。《云笈七籤》卷二七:“福地第四曰东仙源,福地第五曰西仙源,均在 台州 黄巖县 属地。”

(2).特指 晋 陶渊明 所描绘的理想境地桃花源。 唐 王维 《桃源行》:“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3).借指风景胜地或安谧的僻境。 明 顾大典 《青衫记·郊游访兴》:“花光艳,草色新,且停驂向仙源问津。” 清 吴伟业 《避乱》诗之一:“白云护仙源,劫灰应不扰。”

[重游清虚庵]野步

野外散步。 唐 孟郊 《秋怀》诗之四:“野步踏事少,病谋向物违。” 宋 陆游 《开东园路北至山脚因治路傍隙地杂植花草》诗之六:“乌桕谷寒迎野步,金沙泉冷洗尘襟。” 蔡有守 《薄莫》诗:“松径抱山延野步,梧江凿空接天流。”

[重游清虚庵]嵌岩

1.山洞。 2.山崖险峻貌。 3.指峻险的山岩。 4.鳞甲张开貌。

[重游清虚庵]在事

(1).居官任事。《东观汉记·冯勤传》:“ 魏 郡太守 范横 上疏荐 勤 为郎中给事尚书,以图议军粮,在事精勤,遂见亲识。” 宋 王安石 《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自 郭劝 已下,又得其在事之岁时。”《清史稿·高宗纪一》:“十一月丙午,上行大閲礼,连发五矢皆中的,赐在事王大臣银币有差。”

(2).指主持其事的官员。《北史·李訢传》:“吾与 李敷 ,族世虽远,情如一家。在事既有此劝,昨来引簪自刺,以带自绞,而不能致絶。”

(3).参与其事。 清 吴翌凤 《东斋脞语·张锻亭》:“探之,则 圣叹 纠往哭庙也。后在事者皆坐大辟。”

[重游清虚庵]神泉

灵异之泉。多指温泉。《淮南子·墬形训》:“凡四水者帝之神泉,以和百药,以润万物。”《初学记》卷七引 晋 王廙 《洛都赋》:“ 鸡头 温水, 鲁阳 神泉,不爨自沸,热若焦然。” 清 唐孙华 《题陈乾斋侍讲扈驾西征图》诗:“神泉自涌得甘醴,香草新茁供青芻。”

[重游清虚庵]不待

不必,不用;不等

不待你来,他就走了

[重游清虚庵]云峰

亦作“ 云峯 ”。1.高耸入云的山峰。 南朝 宋 谢灵运 《酬从弟惠连》诗:“寝瘵谢人徒,灭迹入云峰。” 宋 毛滂 《河满子·夏曲》词:“急雨初收珠点,云峰巉絶天半。” 清 厉鹗 《游菁山常照寺》诗:“閲世如浮囊,誓愿栖云峯。”

(2).状如山峰的云。 唐太宗 《饯中书侍郎来济》诗:“云峰衣结千重叶,雪岫花开几树妆。” 唐 杜甫 《对雨书怀走邀许主簿》诗:“东岳云峰起,溶溶满太虚。”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 渤海 北岸,海水平静,直与天接,天上云峰怒涌。”

(3).山名。在今 山东省 黄县 。 北魏 郑道昭 《与道俗□人出莱城东南九里登云峰山论经书》诗:“槃桓竟何为, 云峯 聊可息。”

[重游清虚庵]下石

往井下丢石块。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语出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六:“已挤沟壑,犹下石不休;方困蒺藜,尚弯弓而相射。” 清 唐孙华 《赠同年赵蒙泉》诗:“临危翻下石,颠岸復弯彀。”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我以为师如荒谬,不妨叛之,但师如非罪而遭冤,却不可乘机下石,以图快敌人之意而自救。”参见“ 落井下石 ”。

[重游清虚庵]晚霁

谓傍晚雪止或雨停,天气晴朗。 唐 唐彦谦 《咏葡萄》:“西园晚霽浮嫩凉,开尊漫摘葡萄尝。” 唐 司空图 《松滋渡》诗之一:“江乡宜晚霽, 楚 老语丰年。” 明 文徵明 《南楼》诗:“西山开晚霽,返照落窓中。”

[重游清虚庵]箕踞

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箕,名词作状语

箕踞而骂。——《战国策·燕策》

箕踞乾明佛殿。——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

  • 【次韵三四弟】_方岳 | 宋代
  • 【次韵三四弟】_方岳 | 宋代 >> 【次韵三四弟】_方岳 | 宋代...

  • 【纵笔六言七首】_刘克庄 | 宋代
  • 【纵笔六言七首】_刘克庄 | 宋代 >> 【纵笔六言七首】_刘克庄 | 宋代...

  • 【颂证道歌证道歌】_释印肃 | 宋代
  • 【颂证道歌证道歌】_释印肃 | 宋代 >> 【颂证道歌证道歌】_释印肃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