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谢文骥主簿见寄兼示刘宣叔】作者:陈与义 朝代:宋代
[次韵谢文骥主簿见寄兼示刘宣叔]原文
断蓬随天风,飘荡去何许。
寒草不自振,生死依墙堵。
两途俱寂寞,众手剧云雨。
坐令习主簿,下与鸡鹜伍。
遥知竹林交,未肯一时数。
翩翩三语掾,智与谩相补。
髯刘吾所畏,道屈空去鲁。
子才亦落落,倾盖极许予。
四夔照河滨,一笑宽逆旅。
堂堂吾景方,去作泉下土。
未知我露电,能复几寒暑。
思莼久未决,食荠转觉苦。
我不逮诸子,要先诸子去。
不种杨恽田,但灌吕安圃。
未知谁善酿,可作孔文举。
十年亦晚矣,请便事斯语。
[次韵谢文骥主簿见寄兼示刘宣叔]诗词问答
问:《次韵谢文骥主簿见寄兼示刘宣叔》的作者是谁?答:陈与义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与义的名句有哪些?答:陈与义
[次韵谢文骥主簿见寄兼示刘宣叔]参考注释
[次韵谢文骥主簿见寄兼示刘宣叔]断蓬
犹飞蓬。比喻漂泊无定。 唐 王之涣 《九日送别》诗:“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宋 柳永 《双声子》词:“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 明 刘基 《题陆放翁<湖上诗>后》诗:“细看墨蹟成怀古,叹息他乡类断蓬。”
[次韵谢文骥主簿见寄兼示刘宣叔]天风
风。风行天空,故称。 汉 蔡邕 《饮马长城窟行》:“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唐 韩愈 《辛卯年雪》诗:“波涛何飘扬,天风吹旛旂。”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赏春》:“好趁天风,直上青霄。” 郭沫若 《哀时古调》九:“天风吹,海浪流。满怀悲愤事,聊以寄箜篌。”
[次韵谢文骥主簿见寄兼示刘宣叔]飘荡
(1) 在水上浮动
从流飘荡。——吴均《与朱元思书》
渔船在湖中飘荡
(2) 在空中飘浮,飘摆或飞升
漂亮的头发在她的肩上飘荡
(3) 漂泊
[次韵谢文骥主簿见寄兼示刘宣叔]何许
什么;哪里
陈留老父者,不知何许人也。——《后汉书·陈留老父传》
不知何许人。——明· 魏禧《大铁椎传》
贾二是何许人,竟敢搞到我的头上来了
[次韵谢文骥主簿见寄兼示刘宣叔]寒草
指枯草。 唐 王维 《送孙二》诗:“祖席依寒草,行车起暮尘。” 唐 李颀 《赠张旭》诗:“下舍风萧条,寒草满户庭。”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二:“寒草白露里,乱山明月中。”
[次韵谢文骥主簿见寄兼示刘宣叔]自振
(1).自己振作起来。 唐 司空图 《送草书僧归越》:“洎天下将乱,则虽吾里,其风亦变,果傖荒之流民亦多矣。儻或未化,亦其益孤,不能自振。” 宋 曾巩 《进太祖皇帝总叙》:“盖 唐 之敝,自 天宝 以后,纪纲寖坏,不能自振,以至於失天下。”
(2).自救;自给。《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后汉书·桓帝纪》:“民有不能自振及流移者,禀穀如科。”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妾孤穷羸弱,不能自振。”
[次韵谢文骥主簿见寄兼示刘宣叔]生死
(1) 生存和死亡
生死攸关的问题
(2) 预言命运的
他认为什么时候死是在生死簿上早就注定的
[次韵谢文骥主簿见寄兼示刘宣叔]寂寞
(1) 冷清孤单;清静
寂寞难耐
(2) 静寂无声
[次韵谢文骥主簿见寄兼示刘宣叔]云雨
(1) 云和雨
(2) 指男女合欢
[次韵谢文骥主簿见寄兼示刘宣叔]坐令
犹言致使;空使。 唐 韩愈 《赠唐衢》诗:“胡不上书自荐达,坐令四海如 虞 唐 ?” 明 刘基 《结交行》:“寧知嫌隙翻掌成,坐令衽席生戈兵!” 丘逢甲 《汕头海关歌》:“坐令洋货日报关,万巧千奇无不备。”
[次韵谢文骥主簿见寄兼示刘宣叔]主簿
官名。 汉 代中央及郡县官署多置之。其职责为主管文书,办理事务。至 魏 晋 时渐为将帅重臣的主要僚属,参与机要,总领府事。此后各中央官署及州县虽仍置主簿,但任职渐轻。 唐 宋 时皆以主簿为初事之官。 明 清 时各寺卿也有设主簿的,或称典簿。外官则设于知县以下,为佐官之一。后省并。《南史·儒林传·伏曼容》:“﹝ 伏曼容 ﹞父 胤之 , 宋 司空主簿。”
[次韵谢文骥主簿见寄兼示刘宣叔]鸡鹜
(1).鸡和鸭。比喻小人或平庸的人。《楚辞·九章·怀沙》:“凤皇在笯兮,鸡鶩翔舞。” 王逸 注:“言贤人困厄,小人得志也。”《陈书·蔡景历传》:“欲以鸡鶩厕鸳鸿於池沼,将移瓦砾参金碧之声价。” 唐 李白 《送崔度还吴》诗:“胡为杂凡禽,鸡鶩轻贱君。”
(2).鸡和鸭。古代以之为赠送礼品。 宋 曾巩 《应举启》:“仰遵旧礼,敢忘桑梓之恭;輒进曼辞,庶当鸡鶩之贄。”
[次韵谢文骥主簿见寄兼示刘宣叔]遥知
谓在远处知晓情况。 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宋 王安石 《梅花》诗:“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金 元好问 《汴禅师自断普照石为斫以诗见饷为和》之一:“遥知玉音在,洗耳俟研磨。”
[次韵谢文骥主簿见寄兼示刘宣叔]竹林
竹子林
避哨竹林中。——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次韵谢文骥主簿见寄兼示刘宣叔]一时
(1) 一个时期
此一时彼一时
一时多少豪杰。——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短时间
一时半刻
一时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一时从者千人。——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同一时候。
一时收禽(一时:同时。禽:通[擒]。收禽:逮捕奸党)。——《后汉书·张衡传》
一时皆下。——唐·李朝威《柳毅传》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4) 一些时候
攻一时。——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次韵谢文骥主簿见寄兼示刘宣叔]翩翩
(1) 运动自如、鸟飞轻疾的样子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唐·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翩翩舞姿
(2) 举止洒脱的——多指青年男子
翩翩少年
翩翩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形容风采、文辞的美好
元瑜书记翩翩。—— 三国魏· 曹丕《与吴质书》
[次韵谢文骥主簿见寄兼示刘宣叔]三语掾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阮宣子 有令闻,太尉 王夷甫 见而问曰:‘ 老 庄 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世谓‘三语掾’。”《晋书·阮瞻传》亦载此事,但 王衍 作 王戎 , 阮修 作 阮瞻 。后常以“三语掾”作为幕府官的美称。 唐 刘商 《杂言哀悼姚仓曹》诗:“可怜三语掾,长作九泉灰。” 宋 苏轼 《虔州景德寺荣师湛然堂》诗:“欲知妙湛与总持,更问 江 东三语掾。” 金 元好问 《益父曹弟见过》诗:“从事旧惭三语掾,通家犹记十年兄。”
[次韵谢文骥主簿见寄兼示刘宣叔]落落
(1) 形容举止潇洒自然;豁达开朗 <落落大方>
(2) 形容跟别人合不来;孤独 <落落寡合>
(3) 堆积的样子
落落大满。——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次韵谢文骥主簿见寄兼示刘宣叔]倾盖
途中相遇,停车交谈,双方车盖往一起倾斜。形容一见如故或偶然的接触
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清· 周容《芋老人传》
[次韵谢文骥主簿见寄兼示刘宣叔]四夔
夔 , 舜 时贤臣, 舜 命以为典乐之官。见《书·舜典》。后因将同时而贤能出众的四人美称为“四夔”。《新唐书·崔造传》:“ 崔造 字 玄宰 , 深州 安平 人。 永泰 中,与 韩会 、 卢东美 、 张正则 三人友善,居 上元 ,好言当世事,皆自谓王佐才,故号四夔。”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师友》:“ 卢江 何长师 、 赵郡 李华 、 范阳 卢东美 ,少与 韩衢 为友, 江 淮 间号曰四夔。”
[次韵谢文骥主簿见寄兼示刘宣叔]河滨
〈方〉∶小河
[次韵谢文骥主簿见寄兼示刘宣叔]逆旅
客舍;旅店
宿于逆旅。——《庄子·山水》
寓逆旅。——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次韵谢文骥主簿见寄兼示刘宣叔]堂堂
(1) 形容盛大
人狮惊岳岳,王庙忆堂堂。——郭沫若《访埃杂吟》
曰:[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者而死乎!]——《晏子春秋》
(2) 形容容貌庄严大方
仪表堂堂
(3) 形容志气宏大
我们是新一代的堂堂青年,还怕这一点困难吗?
(4) 阵式或气势很大
堂堂的军乐队走过去了
[次韵谢文骥主簿见寄兼示刘宣叔]泉下
(1) 黄泉之下,指人死后所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泉下物
(2) ;又称[泉世],[泉壤]
[次韵谢文骥主簿见寄兼示刘宣叔]知我
(1).深切了解我。《诗·王风·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史记·管晏列传》:“ 管仲 曰:‘吾始困时,尝与 鲍叔 贾,分财利多自与, 鲍叔 不以我为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 鲍子 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长史 云:‘ 刘尹 知我,胜我自知。’” 宋 苏轼 《观鱼台》诗:“若信万殊归一理,子今知我我知鱼。”
(2).器重我。《史记·刺客列传》:“﹝ 豫让 ﹞去而事 智伯 , 智伯 尊宠之……﹝ 豫让 ﹞曰:‘嗟呼!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説己者容。今 智伯 知我,我必为报讎而死,以报 智伯 ,则吾魂魄不愧矣。’”
[次韵谢文骥主簿见寄兼示刘宣叔]露电
朝露易干,闪电瞬逝。比喻迅速逝去或消失。语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宋 苏轼 《送路都曹》诗:“那将露电身,坐待收千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重赴鹿鸣》:“即予同年生,八九已露电。” 林学衡 《溥泉约同子超韵松游石鼓山余以事未往》诗:“清游弃堪惜,光阴逼露电。”
[次韵谢文骥主簿见寄兼示刘宣叔]寒暑
(1) 气候的冷和热
寒暑表
(2) 冬天和夏天,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
经历了几十个寒暑
[次韵谢文骥主簿见寄兼示刘宣叔]思莼
亦作“ 思蓴 ”。同“ 思鱸蒓 ”。 宋 陈与义 《次韵谢文骥主簿见寄兼示刘宣叔》:“能復几寒暑,思蒓久未决。” 明 周履靖 《锦笺记·赴闽》:“几载戎衣满战尘,雄心拚裹革,肯思蓴?”
[次韵谢文骥主簿见寄兼示刘宣叔]未决
尚未决定
[次韵谢文骥主簿见寄兼示刘宣叔]不逮
(1).不足之处;过错。《书·冏命》:“懋乃后德,交修不逮。” 孔 传:“勉汝君为德,更代修进其所不及。”《汉书·文帝纪》:“詔曰……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諫者,以匡朕之不逮。” 颜师古 注:“不逮者,意虑所不及。” 唐 韩愈 《进顺宗实录表状》:“史官 沉传师 等採事得於传闻,詮次不精,致有差错。圣明所鉴,毫髮无遗,恕臣不逮,重令刊正,今并添改讫。”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萃全国学者之能,日稽考於古人之所已知,推求乎今人之所不逮,翻陈出新,开世人无限之灵机。”
(2).比不上;不及。《书·周官》:“今予小子,祇勤于德,夙夜不逮。” 孔 传:“虽夙夜匪懈,不能及古人。” 汉 陈琳 《为曹洪与魏文帝书》:“由此观之,彼固不逮下愚。” 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而况所在将吏,罢软凡庸,较之古人,万万不逮。” 臧克家 《京华练笔三十年》:“我自觉力有不逮,但勉力为之。”
[次韵谢文骥主簿见寄兼示刘宣叔]诸子
先秦时期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或他们的著作
诸子及经史。——明· 顾炎武《复庵记》
[次韵谢文骥主簿见寄兼示刘宣叔]可作
再生;复生。《国语·晋语八》:“ 赵文子 与 叔向 游於 九原 ,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 韦昭 注:“作,起也。” 南朝 宋 谢瞻 《张子房诗》:“逝者如可作,揆子慕周行。”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噫! 元 人可作,当必貰予。”
[次韵谢文骥主簿见寄兼示刘宣叔]十年
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次韵谢文骥主簿见寄兼示刘宣叔]便事
(1).便于行事。《墨子·号令》:“诸可以便事者,亟以疏传言守。”
(2).指希求行事之便。 宋 王安石 《答吕吉甫书》:“趣时便事,则吾不知其説焉,考实论情,则公宜照其如此。”
(3).谓利国之事。《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敬劳从者,愿得望见,口画天下便事。”《后汉书·崔寔传》:“﹝ 崔寔 ﹞明於政体,吏才有餘,论当世便事数十条,名曰《政论》。”
宋代,陈与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