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春楼】作者:周思久 朝代:明代
[收春楼]收春楼原文
半亩方塘一境开,烟波深处起楼台。
突兀元天刚尺五,洪崖青嶂相萦回。
桃李春风二三月,鸟语花香长不歇。
云起翻疑蓬莱宫,月明不减银蟾窟。
主人得暇即登临,童冠相随歌且吟。
凭栏远望岸轻帻,对友焚香弹素琴。
有酒时斟三五斗,气和耳热自击缶。
此身白日到羲皇,纷纷万代我何有。
别来倏忽度三秋,池荷窗草空悠悠。
独上楼头发长啸,无边春色一腔收。
[收春楼]诗词问答
问:收春楼的作者是谁?答:周思久
问:收春楼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周思久的名句有哪些?答:周思久
[收春楼]注释
1.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收春楼]参考注释
[收春楼]半亩方塘
半亩池塘,形容很小的池塘。 明· 李渔[竟不得半亩方塘为立身之地]用本义,此句引自 宋· 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诗中喻指书本
[收春楼]一境
(1).一个地方。 晋 葛洪 《抱朴子·百里》:“牧守虽贤而令长不堪,则国事不举,万机有闕,其损败岂徒止乎一境而已哉!”《南史·王诞传》:“ 孙伯符 岂不欲留 华子鱼 ,但以一境不容二君耳。”
(2).全境。《后汉书·桥玄传》:“为 汉阳 太守,时 上邽 令 皇甫禎 有臧罪, 玄 收考髠笞,死於 冀市 ,一境皆震。”《水浒传》第三十回:“ 快活林 一境之人,都知 武松 了得,那一个不来拜见 武松 。” 清 冯桂芬 《江苏减赋记》:“余议用…… 顾亭林 《日知録》所谓一境通摊之法,以所少之数均分於合县田中行之。”
(3).一种境界。《景德传灯录·南岳怀让禅师》:“是以三諦一境,法身之理常清;三智一心,般若之明常照。”《碧岩录·评唱三》:“一机一境,一言一句,且图有箇入处。”
[收春楼]烟波
烟雾笼罩的水面
烟波浩渺的洞庭湖
烟波江上使人愁。——唐· 崔颢《黄鹤楼》
[收春楼]深处
(1)
(2) 很深的地方
白云深处有人家
海洋深处的宝藏
(3) 内部
心灵深处
[收春楼]起楼
(1).高楼。 隋 江总 《和衡阳殿下高楼看妓》:“起楼侵碧汉,初日照红妆。” 清 蒋士铨 《戏园》诗:“三面起楼下覆廊,广庭十丈臺中央。”
(2).造楼。 宋 杨万里 《经始小筑觉江山辐凑因得长句》诗:“旧亭不为作山主,背山起楼何以故?”
(3).层层堆迭;层层迭迭。 清 褚人穫 《坚瓠馀集·秋海棠奇花》:“ 武林 王丹麓 ,墻东草堂,初植秋海棠一二本,数年遂蔓衍阶砌。岁乙丑,忽发奇葩,千朶起楼。” 端木蕻良 《曹雪芹》第十一章:“冠顶镂金起楼,正中嵌着一块大红宝石,旁缀珍珠八粒。” 老舍 《贫血集·不成问题的问题》:“谁的瓶里没有插过农场的大枝的桂花,腊梅,红白梅花,和大朵的起楼子的芍药,牡丹与山茶?”
[收春楼]突兀
(1) 突然变化的
平原过去了,面前山峦世界突兀而起
(2) 高耸的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突兀而已。——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苍然突兀。——明· 顾炎武《复庵记》
突兀的山石
(3) 突然
事情来得这么突兀,使她不知所措
(4) 出乎意料
[收春楼]元天
(1).苍天。《南齐书·曹虎传》:“神运兆中,皇居阐 洛 ,化总元天,方融八表。” 清 姚鼐 《杂诗》:“俯听深峥嶸,空曲巨声起,勃上充元天,下达幽泉底。”
(2).传说中高山名。《文选·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诗》:“ 元天 高北列,日观临东溟。” 李善 注:“ 元天 者,其高四见列星。 司马彪 曰:‘ 元天 ,山名也。’”
[收春楼]尺五
一尺五寸。极言离高处距离近。 唐 杜甫 《赠韦七赞善》诗“时论同归尺五天”自注:“俚谚曰:‘城南 韦 杜 ,去天尺五。’” 宋 吕渭老 《满路花·同柳仲修在赵屯》词:“星娥尺五,佳约误当年。” 清 黄景仁 《少年行》:“ 太白 高高天尺五,宝刀明月共辉光。”
[收春楼]洪崖
(1).亦作“ 洪厓 ”、“ 洪涯 ”。传说中的仙人名。 黄帝 臣子 伶伦 的仙号。 汉 张衡 《西京赋》:“ 洪涯 立而指麾,被毛羽之襳襹。” 汉 蔡邕 《郭有道林宗碑》:“将蹈 洪崖 之遐跡,绍 巢 许 之絶轨。”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三:“左挹 浮丘 袖,右拍 洪崖 肩。” 清 蒋士銓 《香祖楼·兰因》:“形相爱,影相怜,肯向 洪厓 又拍肩。”
(2). 唐 张氲 号。相传他隐居 姑射山 得仙。参阅《说郛》卷三十引 宋 张淏 《云谷杂记·二洪崖先生》。
[收春楼]青嶂
如屏障的青山。《文选·沉约<锺山诗应西阳王教>》:“鬱律构丹巘,崚嶒起青嶂。” 吕向 注:“山横曰嶂。” 唐 杜甫 《月》诗之一:“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 宋 贺铸 《凌歊·铜人捧露盘引》词:“控沧江,排青嶂, 燕臺 凉。”
[收春楼]萦回
回旋环绕
山上石径曲折萦回
[收春楼]桃李春风
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 宋 杨万里 《送刘童子》诗:“长成来奏三千牘,桃李春风冠集英。” 清 金人瑞 《吴明府生日》诗:“菖蒲夜雨平郊坰,桃李春风动学墙。”
[收春楼]三月
(1) 格里历(即阳历)每年的第三个月
(2) 农历(阴历)每年的第三个月,第三个朔望月
(3) 三个月
[收春楼]鸟语花香
鸟儿叫,花儿飘香,形容春天的令人陶醉的景致。也说[花香鸟语]
[收春楼]不歇
不罢休;不停止。《西游记》第六七回:“那徒弟心还不歇,至今还要告状,不得乾净。” 茅盾 《子夜》一:“直到他的狂跳不歇的心脏不能再跳动。”
[收春楼]云起
如云涌起。比喻众多的事物一下子出现。《艺文类聚》卷六二引 汉 刘歆 《甘泉宫赋》:“离宫特观,楼比相连,云起波骇,星布弥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自 后汉 以来,碑碣云起。”《云笈七籤》卷二八:“糗粮山积,匠石云起。” 汪辟疆 《唐人小说·<玄怪录>叙录》:“且小説自 贞元 、 元和 之间,作者云起,情文交互。”
[收春楼]蓬莱宫
(1). 唐 宫名。在 陕西省 长安县 东。原名 大明宫 , 高宗 时改为 蓬莱宫 。 唐 杜甫 《莫相疑行》:“忆献三赋 蓬莱宫 ,自怪一日声烜赫。”
(2).指仙人所居之宫。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昭阳殿 里恩爱絶, 蓬莱宫 中日月长。” 明 李梦阳 《上元访杜炼师》诗:“马前两两侍玉女,别馆多在 蓬莱宫 。”
[收春楼]月明
(1).月光明朗。 唐 白居易 《崔十八新池》诗:“见底月明夜,无波风定时。” 元 袁士元 《和嵊县梁公辅夏夜泛东湖》:“小桥夜静人横笛,古渡月明僧唤舟。”《水浒传》第九回:“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
(2).指月亮;月光。 唐 李益 《从军北征》诗:“磧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一出:“白苹红蓼緑簑衣,青海滩头一钓磯。只恐夜静水寒鱼不饵,满船空载月明归。”
[收春楼]减银
成色不足的银子。 元 张仲章 《勘头巾》楔子:“我要两件信物,芝蔴罗头巾,减银环子。”
[收春楼]蟾窟
犹蟾宫。 宋 张先 《少年游慢》词:“昼刻三题彻,梯汉同登蟾窟。” 宋 苏轼 《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赠元素》诗:“ 鷲峰 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 清 陈维崧 《百字令》词:“ 淮王城 下,有扶疎丛桂,香分蟾窟。”
[收春楼]主人
(1) 在社交或商业活动中接待客人或顾客的人
抵主人所。——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逆旅主人。——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财物的所有人
无罪于主人。——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3) 权力的所有人;有其他人为其工作或在他手下工作的人;狗、马等的所有者
国家的主人
主人与仆人
打狗也得看主人
(4) 接待宾客的人
主人下马客在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
主人忘归客不发。
[收春楼]登临
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南望彭泽、 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收春楼]童冠
指青少年。语出《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 沂 ,风乎 舞雩 ,咏而归。” 汉 蔡邕 《彭城姜伯淮碑》:“童冠自远方而集者,盖千餘人。” 晋 陶潜 《时运》诗:“童冠齐业,閒咏以归。” 清 洪亮吉 《游南湖记》:“童冠之乐,云当暮春;袚除之期,刚展十日。”
[收春楼]相随
(1).亦作“ 相隋 ”。谓互相依存。《老子》:“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之相随。” 马王堆 汉 墓帛书《老子·道经》作“相隋”。
(2).伴随;跟随。《史记·苏秦列传》:“是何庆弔相随之速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夫説贵抚会,弛张相随。” 马烽 《饲养员赵大叔》:“说完,匆匆忙忙相随那女人走了。”
[收春楼]凭栏
身倚栏杆
凭栏远眺
[收春楼]远望
(1).向远处看。《楚辞·九歌·湘夫人》:“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后汉书·光武帝纪论》:“及始起兵还 舂陵 ,远望舍南,火光赫然属天,有顷不见。”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远望渔舟,不阔尺八。” 陈毅 《游柏林失不雷河》诗:“登塔远望,极目天云。”
(2).弩名。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剑名大伤,角星主之;弩名远望,张星主之;戟名大将军,参星主之也。”
(3).弩神名。《艺文类聚》卷六十引《太公兵法》:“弩之神,名 远望 。”
[收春楼]轻帻
便帽,软帽。 唐 柳宗元 《旦携谢山人至愚池》诗:“新沐换轻幘,晓池风露清。”
[收春楼]焚香
(1) 烧香
焚香拜佛
(2) 点燃香支
焚香祷告
[收春楼]素琴
不加装饰的琴。《礼记·丧服》:“祥之日,鼓素琴,告民有终也,以节制者也。” 汉 秦嘉 《留郡赠妇诗》之三:“芳香去垢秽,素琴有清声。”《晋书·隐逸传·陶潜》:“﹝ 陶潜 ﹞性不能音,而蓄素琴一张,弦徽不具。” 唐 李白 《古风》之五五:“安识紫霞客,瑶臺鸣素琴。”
[收春楼]有酒
谓喝醉酒。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你且住者,今日有酒也, 红娘 扶将哥哥去书房中歇息,到明日咱别有话説。” 元 郑廷玉 《后庭花》第二折:“ 李 顺,你有酒了,你歇息咱。”《 * 词话》第四三回:“ 月娘 见他有酒了,打发他脱了衣裳,只教 李瓶儿 与他磕了头。”
[收春楼]三五
(1).谓十五天。《礼记·礼运》:“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闕。”后以指农历月之十五日。《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三五明月满,四五詹兔缺。” 宋 贺铸 《侍香金童》词:“三五彩蟾明夜是。屈曲栏干,断肠千里。” 清 林则徐 《中秋眺月有作》诗:“今夕何夕正三五,晴光如此胡不游?”
(2).指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 宋 李清照 《永遇乐》词:“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宋 刘辰翁 《永遇乐·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词为之涕下》词:“緗帙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
(3).谓十五岁。 晋 陶潜 《杂诗》之十二:“年始三五间,乔柯何可倚?” 唐 王翰 《飞燕篇》:“可怜女儿三五许,丰茸惜是一园花。” 明 何景明 《七述》:“三五冶容,二八曼姬。”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芳辰三五,方 洛阳 而自娇;阑干十二,弔 姮娥 而微叹。”
(4).指三十年和五百年。古谓天运三十年一小变,五百年一大变。《史记·天官书论》:“为国者必贵三五。” 司马贞 索隐:“三五,谓三十岁一小变,五百岁一大变。”
(5).指三皇五帝。《楚辞·刘向<九叹·思古>》:“背三五之典刑兮,絶《洪范》之辟纪。” 王逸 注:“言君施行,背三皇五帝之常典。”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夫谈主上之圣明,则君尽三五;述宰相之英伟,则人皆二八。” 宋 欧阳修 《憎蚊》诗:“荒茫三五前,民物交相黷。” 清 钱谦益 《大司马吉安茂明李公参赞留务序》:“主上神圣,度越三五。”
(6).指三王五霸。《楚辞·九章·抽思》:“望三五以为像兮,指 彭咸 以为仪。” 王逸 注:“三王五伯,可修法也。” 姜亮夫 校注:“ 战代 言三五,多指三王、五伯。”
(7).指三辰五星。《史记·天官书论》:“为天数者,必通三五。” 司马贞 索隐:“案:三谓三辰,五谓五星。”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考七耀之盈虚,步三五之变化。”《云笈七籤》卷二十:“九灵交度,三五相推。”
(8).指三正五行。《黄庭内景经·五行》:“五行相推反归一,三五合气九九节。” 梁丘子 注:“《玄妙经》云:三者,在天为日、月、星,名曰三光;在地为珠、玉、金,名曰三宝;在人为耳、鼻、口,名曰三生。天、地、人凡三而各怀五行,故曰三五……诸生之物,不得三五不立也,故曰:‘天道不远,三五復返。’”
(9).指三才五常。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禀神智以藏照,秉三五而垂名。” 逯钦立 注:“三五,三才五常。三才,天、地、人;五常,仁、义、礼、智、信。”
(10).指三所五位。《诗·大雅·大明》“燮伐大 商 ” 汉 郑玄 笺:“协和伐 殷 之事,谓合位三五也。” 孔颖达 疏:“言正合会天道於五位三所而用之。岁、日、月、辰、星五者各有位,谓之五位。星、日、辰在北,岁在南,月在东,居三处,故言三所。”《汉书·叙传上》:“东厸虐而歼仁兮,王合位虖三五。”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东厸, 紂 也。歼,尽也。王, 武王 也。欲合五位三所,即《国语》岁、日、月、星、辰之所在也。’……五位,谓岁、日、月、辰、星也。三所,谓 逢公 所凭神, 周 分野所在, 后稷 所经纬也。”
(11).指三田五脏。《黄庭内景经·治生》:“安在紫房幃幙间,立坐室外三五玄。” 梁丘子 注:“谓八景及二十四真神营护人身,则三田五藏真气调柔无灾病也。”
(12).九宫术谓三生五死。《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备鸣盗浅术之餘,豫三五贱伎之末。” 李善 注:“《抱朴子·军术》曰:大将军当明案九宫,视年在宫,常就三居五;五为死,三为生,能知三五,横行天下。” 唐 刘禹锡 《魏生兵要述》:“吾知元侯上舍,不独善鸡鸣、弹长鋏、三五、九九之伎,顓之而已。”参见“ 九宫 ”。
(13).指参宿和昴宿。《诗·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东。”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上》:“三五,举其数也;参昴,著其名也。”旧说以“三五”指心宿和柳宿(噣)。 毛 传:“三,心;五,噣。四时更见。” 三国 魏 曹丕 《杂诗》之一:“天汉迴西流,三五正从横。”
(14). 晋 时征人服兵役,在部分地区实行五丁抽三制,后因称发人征役为“三五”。《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又敕 河 南四州具南师之备, 并 、 朔 、 秦 、 雍 严西讨之资, 青 、 冀 、 幽州 三五发卒。”《宋书·孝义传·孙棘》:“ 世祖大明 五年,发三五丁,弟 萨 应充行。”《南史·循吏传·郭祖深》:“又 梁 兴以来,发人征役,号为三五。”
(15).约举之数。表示数目不多。 唐 李白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还西京》诗:“遂将三五少年辈,登高远望形神开。”《水浒传》第二回:“ 朱武 、 陈达 、 杨春 三个头领吩咐小嘍囉看守寨栅,只带三五个做伴。” 清 朱彝尊 《<腾笑集>自叙》:“庭有藤二本,檉柳一株,傍帖湖石三五,可以坐客赋诗。” 沉从文 《生存》:“长案旁坐下了三五个车夫。”
谓三令五申。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发徐州三五教》:“所统郡县,便普三五;咸依旧格,以赴戎麾。” 胡之骥 汇注:“三五,犹《孙子兵法》所谓三令五申之教。”
[收春楼]气和
(1).气候调和。《管子·幼官》:“会请命於天地,知气和则生物从。”
(2).态度和蔼。《三国志平话》卷上:“ 关公 见 张飞 非草次之人,説话言谈便气和。”
[收春楼]耳热
兴奋等所致的耳部充血发热
怪不得昨天耳热,原来你说我了
[收春楼]击缶
亦作“ 击缻 ”。敲击瓦缶。古人或以缶为乐器,用以打拍子。缶,瓦盆。《诗·陈风·宛丘》:“坎其击缶, 宛丘 之道。”《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於是, 秦王 不懌,为一击缻。 相如 顾召 赵 御史书曰:‘某年月日, 秦王 为 赵王 击缻。’”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堪嗟击缶千秋壮,莫道挥毫两鬢星。” 清 孙枝蔚 《赠江舟次诗》:“书空耻咄咄,击缶歌呜呜。不为今离别,焉知昨欢娱?”
[收春楼]白日
(1) 白天
(2) 太阳
白日依山尽。——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
(3) 泛指时光
浪费白日
[收春楼]羲皇
即 伏羲氏 。《文选·扬雄<剧秦美新>》:“厥有云者,上罔显於 羲皇 。” 李善 注:“, 伏羲 为三皇,故曰 羲皇 。” 唐 杜甫 《醉时歌》:“先生有道出 羲皇 ,先生有才遇 屈宋 。”
[收春楼]纷纷
(1) 多而杂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 高适《别董大》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一个接一个地,接二连三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收春楼]何有
(1).有什么。《诗·邶风·谷风》:“何有何亡,黽勉求之。” 郑玄 笺:“君子何所有乎?何所亡乎?” 晋 潘尼 《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 崐山 何有?有瑶有珉。”
(2).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难。《论语·里仁》:“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 何晏 集解:“何有者,言不难。”《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汉 袁康 《越绝书·计倪内经》:“王审用臣之议,大则可以王,小则可以霸,於何有哉?”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一:“意气倾人命,离隔復何有?”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怜惜、不爱重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除君之恶,唯力是视, 蒲 人、 狄 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 蒲 狄 乎!” 杨伯峻 注:“何有,古人习语,意义随所施而异,此谓心目中无之也。”《吕氏春秋·知接》:“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有於君?” 清 侯方域 《重修颜鲁公碑亭记》:“其视卿相王侯与其国封邸第,曾不若脱屣,而何有于亭?”
(4).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关。《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祁氏 私有讨,国何有焉?” 杜预 注:“言讨家臣,无与国事。”《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若利本之颠, 瑶 何有焉?”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苟其人之恶,则於铭乎何有?”
(5).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顾虑、不在乎。《左传·昭公元年》:“ 吉 若获戾,子将行之,何有於诸 游 ?” 杨伯峻 注:“言不必顾虑 游氏 诸人。” 明 李贽 《与周友山》:“士为知己者死,死且甘焉,又何有于废弃歟?” 鲁迅 《热风·反对“含泪”的批评家》:“然而一切青年的心,却未必都如此不净;倘竟如此不净,则即使‘授受不亲’后来也就会‘瞟’,以至于瞟以上的等等事,那时便是一部《礼记》,也即等于《 * 》了,又何有于《蕙的风》?”
(6).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得。《左传·僖公十五年》:“获 晋侯 ,以厚归也;既而丧归,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 杜预 注:“何有犹何得。”
(7).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有。《文选·木华<海赋>》:“弘往纳来,以宗以都。品物类生,何有何无?” 李善 注:“言诸品物以类相生,何所不有?何者而无?言其多也。”
(8).哪里有,岂有。 汉 张衡 《西京赋》:“泽虞是滥,何有春秋?”《后汉书·贾琮传》:“刺史当远视广听,纠察美恶,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何有去圣人之道,捨先王之法,而从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 明 吴承恩 《赠邑侯念吾高公擢南曹序》:“自仍岁之水也,洪涛冒夫城郭,而何有於田,何有於食,何有於租与赋哉!”
[收春楼]别来
(1).离别以来。 南朝 宋 谢惠连 《代古诗》:“别来经年岁,欢心不同凌。” 唐 窦群 《赠刘大兄院长》诗:“路自 长沙 忽相见,共惊双鬢别来殊。” 郭沫若 《喀尔美萝姑娘》:“我们别来将近两个月了。”
(2).另外。《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眼见得这座祖宅,还值万数银子,怎么又要捨作道院;别来募化黄金,兴铸仙像。”
[收春楼]倏忽
(1) 很快地
倏忽往来,莫知其方。——《吕氏春秋·决胜》
倏忽已三年
(2) 忽然
倏忽之间
[收春楼]三秋
(1) 指秋收、秋耕、秋播
(2) 指秋季的三个月
(3) 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
(4) 指三年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李白《江夏行》
[收春楼]悠悠
(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收春楼]楼头
(1).楼上。 唐 王昌龄 《青楼曲》之一:“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 建章 。” 宋 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江 南游子。” 郭沫若 《前茅·暴虎辞》:“猛虎在圈中,成羣相聚处……楼头观者人如堵。”
(2). 宋 时对欺诈者的鄙称。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五》:“言人虚伪不检者曰楼头。盖 宋 时 何 家楼下多亡赖,以滥恶物欺人,其时有‘ 何 楼’之号。楼头者,盖 何 楼之恶魁也。”
[收春楼]长啸
(1).大声呼叫。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长啸哀鸣,翩幡互经。” 宋 岳飞 《满江红·写怀》词:“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许地山 《空山灵雨·生》:“它在竹林里长着的时候,许多好鸟歌唱给它听,许多猛兽长啸给它听。”
(2).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古人常以此述志。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顾盼遗光采,长啸气若兰。”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左》:“向闻长啸月下,韵甚清激,私心奉慕,愿接清论。” 宋 苏轼 《和林子中待制》:“早晚 渊明 赋《归去》,浩歌长啸老 斜川 。”《群音类选·四节记·复游赤壁》:“长啸若轻狂,振山林谷应如璜。”
(3).钟之别名。 唐 冯贽 《南部烟花记·乐器名》:“鐘,一名为长啸。”
[收春楼]无边
没有边际
无边界框
[收春楼]春色
(1) 春天的景色
(2) 指脸上的喜色
[收春楼]一腔
(1).满腹;满胸。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三折:“若果是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西游记》第八二回:“你看他做出那千般娇态,万种风情。岂知 三藏 一腔子烦恼。” 清 陈天华 《警世钟》:“一腔无限同舟痛,献与同胞侧耳听。” 郭小川 《大海浩歌》:“好,一腔胆略,好,一身风采。”
(2).表数量。用于宰杀的牲体,如羊、猪等。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 唐 姜晦 为吏部侍郎,眼不识字,手不解书,滥掌銓衡,曾无分别。选人歌曰:‘今年选数恰相当,都由座主无文章,案后一腔冻猪肉,所以名为 姜侍郎 。’”《水浒传》第二回:“宰了一腔大羊,杀了百十箇鷄鹅。”《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少保大喜,赏了他一腔羊,一罎酒。”
周思久,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