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山谷韵·其二】作者:洪刍 朝代:宋代
[次山谷韵·其二]次山谷韵·其二原文
宝石峥嵘佛所庐,经宿何年下清都。
海市楼台涌金碧,木落牖户明江湖。
千波舂撞有崩态,万栋凌压无完肤。
巨鳌冠山勿惊走,欲寻高处垂明珠。
[次山谷韵·其二]诗词问答
问:次山谷韵·其二的作者是谁?答:洪刍
问:次山谷韵·其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次山谷韵·其二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洪刍的名句有哪些?答:洪刍
[次山谷韵·其二]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虞韵
2. 鲍校本、朱本作唾
[次山谷韵·其二]参考注释
[次山谷韵·其二]宝石
指那种经过琢磨和抛光后,可以达到珠宝要求的石料或矿物
装嵌宝石。——《广东军务记》
[次山谷韵·其二]峥嵘
(1) 形容山的高峻突兀或建筑物的高大耸立
(2) 高峻的山峰
敢请相公平贼后,暂携诸吏上峥嵘。——唐· 韩愈《奉和裴相公东征途经女儿山下作》
(3) 高爽空旷
举目四顾,霜天峥嵘。——唐· 李白《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
(4) 魁梧
形容典雅,体段峥嵘。——《西游记》
(5) 卓异,不平凡
元龙( 陈登)本志陋曹吴,豪气峥嵘老不除,—— 苏轼《和刘景文见赠》
[次山谷韵·其二]清都
(1).神话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宫阙。《楚辞·远游》:“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 清都 。”《列子·周穆王》:“ 清都 、 紫微 、 钧天 、 广乐 ,帝之所居。” 宋 苏轼 《隆祐宫设庆宫醮青词》:“伏以 长乐 告成,光动紫宫之像; 清都 下照,诚通絳闕之僊。”
(2).帝王居住的都城。 晋 左思 《魏都赋》:“盖比物以错辞,述清都之闲丽。” 唐 杨炯 《崇文馆宴集诗序》:“皇家以中枢北极,清都有天子之宫。” 宋 陆游 《谢赐历日表》之二:“詔班新历,虽举彝章;地近清都,独先下拜。”
[次山谷韵·其二]海市
(1).大气因光折射而形成的反映地面物体的形象。旧称蜃气。 晋 伏琛 《三齐略记》:“海上蜃气,时结楼臺,名海市。”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异事》:“ 登州 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臺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歷歷可见,谓之海市。”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一·蛟龙附蜃》附录:“﹝蜃﹞能吁气成楼臺城郭之状,将雨即见,名蜃楼,亦曰海市。”《老残游记》第一回:“大家住下,也就玩赏玩赏海市的虚情,蜃楼的幻相。” 杨朔 《海市》:“最奇的是海上偶然间出现的幻景,叫海市。”参见“ 海市蜃楼 ”。
(2).海边城市。 唐 鲍溶 《采葛行》:“蛮女将来海市头,卖与 岭 南贫估客。” 清 马建忠 《适可斋记言·富民说》:“上溯 康 乾 之际,税釐不征而度充,海市禁而闤闠足。” 陈毅 《初游青岛》诗:“海市灯辉煌,海水漫无边。”
[次山谷韵·其二]楼台
(1) 〈方〉∶凉台
(2) 较高的台榭,泛指楼(多用于诗词戏曲)
近水楼台
[次山谷韵·其二]金碧
(1).金和玉。《后汉书·乌桓传》:“妇人至嫁时乃养髮,分为髻,著句决,饰以金碧。”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序:“故玄黄经纬之辨,金碧沉浮之殊,僕以为亦合其美并善而已。”
(2).金黄和碧绿的颜色。 唐 罗邺 《上阳宫》诗:“深锁笙歌巢燕听,遥瞻金碧路人愁。” 宋 苏轼 《雍秀才画草虫八物·鬼蝶》诗:“双眉卷铁丝,两翅晕金碧。” 清 杜岕 《报恩寺塔灯歌》:“共推此塔天下少,金碧丹青壮丽殊。” 闻一多 《红烛·李白之死》:“又有琼瑶的轩馆同金碧的台榭。”
(3).金马、碧鸡。《文选·陆机<演连珠>》:“金碧之巖,必辱凤举之使。” 刘孝标 注引《汉书》:“或言 益州 有 金马 碧鸡 之神,可醮而致。” 唐 陈子昂 《送殷大入蜀》诗:“ 蜀 山金碧地,此地饶英灵。”参见“ 金马碧鸡 ”。
(4).指国画颜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绿。
[次山谷韵·其二]木落
树叶凋落。 晋 左思 《蜀都赋》:“木落南翔,冰泮北徂。” 南朝 齐 王融 《议给虏书疏》:“春草水生,阻散马之适;秋风木落,絶驱禽之欢。” 唐 李峤 《与雍州崔录事司马录事书》:“春还 江 北,时兴 楚 客之謡;木落 淮 南,乍动 潘生 之思。” 元 周权 《湘中》诗:“天寒 楚 云浄,木落 湘 山幽。” 清 顾炎武 《赋得老鹤万里心用心字》:“木落依空沼,云多失旧林。” 包蕾 《猪八戒学本领》:“行够多时,又是夏尽秋来,但平林木落,远山含烟。”
[次山谷韵·其二]牖户
(1).窗与门。《诗·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繆牖户。” 朱熹 集传:“牖,巢之通气处。户,其出入处也。”《仪礼·有司》:“司宫闔牖户。”《汉书·食货志上》:“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 明 张居正 《紫宸宫贺表》:“奄四海以为家,恒念绸繆於牖户。”
(2).特指窗户。 唐 韩愈 《和虞部卢四赤藤杖歌》:“空堂昼眠倚牖户,飞电著壁搜蛟螭。”
(3).借指屋舍。 宋 范仲淹 《泰州张侯祠堂颂》:“比比牖户,鳞鳞场圃。”
[次山谷韵·其二]舂撞
冲撞;冲击。 宋 苏轼 《江西》诗:“舟行十里磨九瀧,篙声犖确相舂撞。” 宋 赵希鹄 《洞天清禄集·石辨》:“先雕刻,置急水中舂撞之,久久如天成。”
[次山谷韵·其二]凌压
欺凌压迫
[次山谷韵·其二]无完肤
(1).没有完好无伤的肌肤。《新唐书·忠义传下·刘迺》:“﹝ 朱泚 ﹞復遣伪相 蒋镇 慰诱, 迺 佯瘖不答,灸无完肤。”
(2).比喻一无是处。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台省·王聚洲给事》:“而 邓给事 , 史御史 辈曹起代为之辨, 郑 被攻无完肤。”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王鸿绪》:“近读其《明史稿》……而於 惠帝 则指摘无完肤状。”
[次山谷韵·其二]惊走
受惊而逃。《诗·大雅·緜》“ 混夷 駾矣” 汉 郑玄 笺:“ 混夷 ,夷狄国也。见 文王 之使者将士众过己国,则惶怖惊走,奔突入此柞棫中而逃。” 宋 苏辙 《湖阴曲》:“荒城至今人不住,狐兔惊走风萧萧。” 清 李调元 《十八日闻贼渡潼柬潘李二君》诗:“高谈天下事,满坐皆惊走。”
[次山谷韵·其二]高处
(1) 隆起的地方或位置;山丘
(2) 相对较高的位置
带来一张在三万五千英尺高处拍摄的能反映真相、轮廓鲜明的照片
[次山谷韵·其二]明珠
珍珠,比喻珍爱的人或美好珍贵的事物
掌上明珠
宋代,次山谷韵,洪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