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四木叶山】_苏辙 | 宋代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四木叶山】作者:苏辙 朝代:宋代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四木叶山]原文

奚田可耕凿,辽土直沙漠。
蓬棘不复生,条干何由作。
兹山亦沙阜,短短见丛薄。
冰霜叶堕尽,鸟兽绝无托。
乾坤信广大,一气均美恶。
胡为独穷陋,意似鄙夷落。
民生亦复尔,垢污不知怍。
君看齐鲁间,桑柘皆沃若。
麦秋载万箱,蚕老簇千箔。
余粱及狗彘,衣被遍城郭。
天工本何心,地力不能博。
遂令尧舜仁,独不施礼乐。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四木叶山]诗词问答

问:《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四木叶山》的作者是谁?答:苏辙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辙的名句有哪些?答:苏辙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四木叶山]参考注释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四木叶山]耕凿

(1).耕田凿井。语出古诗《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后常用“耕凿”形容人民辛勤劳动,生活安定。 唐太宗 《临层台赋》:“肆黎元於耕凿,一文轨於车书。” 清 查慎行 《恩赐新刻御制诗集》诗:“耕凿万方民击壤,《簫韶》九奏帝垂裳。” 清 梁章鉅 《归田锁记·致刘次白抚部书》:“俾滨海臣庶,均各安耕凿於 尧 天 舜 日之中。”

(2).泛指耕种,务农。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太簇正月》:“某执鞭贱品,耕凿庸流,沉影南亩之间,滞迹东皋之上。” 唐 吴筠 《高士咏·庞德公》:“耕凿勤厥躬,耘锄课妻子。” 清 赵翼 《山行杂诗》之七:“洵美此家居,足以老耕凿。”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四木叶山]沙漠

地面完全为沙所覆盖、植物非常稀少、雨水稀少的荒芜地区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四木叶山]条干

枝干。 晋 陶渊明 《联句》诗:“高柯擢条干,远眺同天色。”《晋书·石崇传》:“﹝ 石崇 ﹞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高三四尺者六七株,条榦絶俗,光彩曜日,如 愷 比者甚众。” 宋 苏辙 《种松》诗:“中庭冉冉盈尺苗,条榦虽短风霜足。” 清 唐甄 《潜书·性才》:“气机不至,萌蘖立见其絶,条榦立见其槁。”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四木叶山]何由

亦作“ 何繇 ”。1.从何处,从什么途径。《楚辞·天问》:“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僕虽嚚顽,愿从足下。虽然,何由而自达哉!”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出处两不合,忠贞何由伸?”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 晋 张华 有鸚鵡,每出还,輒説僮僕好恶。一日,寂无言; 华 问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鲁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濑修竹茂林》诗:“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宋书·沉庆之传》:“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成?” 明 刘基 《次韵和脱因宗道感兴》诗之三:“路远无羽翼,何由得飞还?”《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稍加责罚,此辈就到家主面前轻事重报,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着意防范,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有云 太仓 王宫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无损。然与《玉版》对观,无少差,信为《玉版》未损时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剥漶?或造物忌之邪?”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四木叶山]沙阜

沙石积成的小山。 唐 刘禹锡 《和浙西李大夫晚下北固山》:“种松夹石道,紆组临沙阜。” 宋 苏辙 《木叶山》:“兹山亦沙阜,短短见丛薄。” 峻青 《老水牛爷爷》:“也有人拉着牲口抱着孩子往北面的沙阜上跑。”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四木叶山]短见

有意识地杀死自己

自寻短见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四木叶山]丛薄

(1).茂密的草丛。《楚辞·刘安<招隐士>》:“丛薄深林兮人上慄。” 洪兴祖 补注:“深草曰薄。” 唐 耿湋 《旅次汉故畤》诗:“广川桑遍緑,丛薄雉连鸣。” 宋 张九成 《秋兴》诗:“譬彼鷦鷯心,平生在丛薄。”

(2).丛生的草木。《淮南子·俶真训》:“夫鸟飞千仞之上,兽走丛薄之中,祸犹及之。”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三:“妇人輒四顾,入丛薄间而灭。” 明 何景明 《赠王文熙》诗之四:“迟迟仲春日,丛薄华且芬。” 清 戴本孝 《自题诗》:“丛薄何蓊薉,乔木无餘阴。”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四木叶山]冰霜

(1)

(2) 比喻操守纯洁清白

志固冰霜。——《临川烈武王道规传》

(3) 比喻神色严肃或态度冷淡

凛若冰霜

冷若冰霜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四木叶山]鸟兽

飞禽和走兽的统称

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明· 魏学洢《核舟记》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四木叶山]乾坤

(1) 天地

扭转乾坤

(2) 男女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四木叶山]广大

(1) 宽阔而弘大

广大地区

(2)

(3) (范围、规模)巨大

掀起广大的技术革新热潮

(4) 范围很宽的

广大农村

(5) 数目很多的

广大知识分子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四木叶山]一气

(1) 一举,一次,不间断地

一气呵成

(2) 同一帮派,声气相通;同伙

他们通同一气

(3) 一阵(多含贬义)

瞎闹一气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四木叶山]美恶

(1).美丑;好坏。指财货、容貌、年成、政俗等。《荀子·儒效》:“通财货,相美恶,辨贵贱,君子不如贾人。”《史记·天官书》:“凡候岁美恶,谨候岁始。” 汉 刘向 《说苑·谈丛》:“镜以精明,美恶自服。”《后汉书·贾琮传》:“刺史当远视广听,纠察美恶,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

(2).是非。《礼记·学记》:“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 郑玄 注:“美恶,説之是非也。”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四木叶山]胡为

何为,为什么。《诗·邶风·式微》:“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礼记·檀弓上》:“夫古之人,胡为而死其亲乎?”《汉书·黥布传》:“胡为废上计而出下计?” 颜师古 注:“胡,何也。” 唐 李白 《蜀道难》诗:“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宋 苏轼 《郑州别后马上寄子由》诗:“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明 高启 《赠金华隐者》诗:“嗟我胡为在尘网,远望高峰若天壤。” 何其芳 《画梦录·扇上的烟云》:“你这些话又胡为而来?我一点儿也不能追踪你思想的道路。”

胡作非为;任意乱来。《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如今説先朝一个宰相,他在下位之时,也着实有名有誉的,后来大权到手,任性胡为,做错了事,惹得万口唾駡,饮恨而终。”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二折:“由他閒戏,任你胡为。”《红楼梦》第一一一回:“ 寳釵 听着这话,好不自在,便説道:‘我原不该给他行礼,但只老太太去世,咱们都有未了之事,不敢胡为。’”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盖 中国 艺术家,一向喜欢介绍 欧洲 十九世纪末之怪画,一怪,即便于胡为,于是畸形怪相,遂弥漫于画苑。”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四木叶山]穷陋

(1).贫瘠而闭塞。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忠州 在 陕路 ,与 万州 最号穷陋。” 宋 苏辙 《木叶山》诗:“胡为独穷陋,意似鄙夷落。”

(2).浅薄鄙陋。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二书》:“穷陋之迹,故不敢望於众人,而独注心於大贤也。”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四木叶山]意似

似是而非。《三国志·蜀志·谯周传》:“是故智者不为小利移目,不为意似改步,时可而后动,数合而后举。”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四木叶山]夷落

古称少数民族聚居之地,亦借指少数民族。《文选·左思<魏都赋>》:“蛮陬夷落,译导而通,鸟兽之氓也。” 刘逵 注:“陬、落,蛮夷之居处名也。” 唐 刘禹锡 《令狐相公自天平移镇太原以诗申贺》:“夷落遥知真 汉 相,争来屈膝看仪形。” 宋 王禹偁 《宣徽南院使郭公墓志铭》:“ 西蜀 平,以公知 简州 军事。夷落未化,寇攘孔多。”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四木叶山]民生

民众的生计

国计民生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四木叶山]亦复

(1).也。表示同样。《后汉书·霍谞传》:“至於趋利避害,畏死乐生,亦復均也。”《世说新语·言语》“ 德操 曰”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如君所言,亦復佳。”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半途而废者居多,差釐毫而谬千里者,亦復不少也。” 茅盾 《子夜》七:“弱者终不免被吞并,企业界中亦复如此。”

(2).又。《世说新语·德行》“我何颜谢 桓公 ”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一门之内,有忠与孝,亦復何恨!”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四木叶山]垢污

肮脏;污浊。《汉书·万石卫直周张传赞》:“至 石建 之澣衣, 周仁 为垢污,君子讥之。” 三国 魏 阮籍 《东平赋》:“ 叔氏 婚族,实在其湄,背险向水,垢污多私。”《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太守﹞见 安石 头面垢污,知未盥漱,疑其夜饮,劝以勤学。” 明 方孝孺 《题杨先生墓铭后》:“而 白鹿子 独能操志篤行,不湼乎世之垢污。”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进而一观,则见 太炎先生 手写影印之《文始》四本,黯淡垢污,在无聊之群书中。”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四木叶山]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四木叶山]看齐

(1) 整队时,以指定人为标准排齐

向左看齐

(2) 以某人或某种人为榜样

向先进工作者看齐

(3) 跟上…的步伐

并不想在社交生活中和邻居看齐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四木叶山]桑柘

(1).桑木与柘木。《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无伐桑柘,鸣鳩拂其羽,戴胜降於桑。”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而先植桑柘已成,蚕丝之利,甲於东南,迄今尤盛。” 元 张养浩 《寨儿令·绰然亭独坐》曲:“杨柳风微,苗稼云齐,桑柘翠烟迷。” 清 周亮工 《樵川城中》诗:“林边桑柘好,何地认烽烟。”

(2).指农桑之事。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惟思涤瑕垢,长去事桑柘。” 清 黄宗羲 《郑兰生八十寿序》:“先生沉名於桑柘,弋者何慕。”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四木叶山]沃若

(1).润泽貌。《诗·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朱熹 集传:“沃若,润泽貌。” 唐 张说 《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序》:“故亦浚碧池之涟漪,增瑶林之沃若。” 明 刘基 《杂诗》之七:“枯萎仰沾溉,沃若生葱青。” 清 赵翼 《喜雨》诗:“润难期沃若,暵暂解焚如。”

(2).驯顺貌。《诗·小雅·皇皇者华》:“我马维骆,六轡沃若。”《文选·谢朓<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潢污之水,愿朝宗而每竭;駑蹇之乘,希沃若而中疲。” 李善 注:“《诗》曰:‘我马维骆,六轡沃若。’沃若,调柔也。”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四木叶山]麦秋

麦子成熟后的收割季节,一般在夏季,但具体日期各地不一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四木叶山]万箱

语出《诗·小雅·甫田》:“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 郑玄 笺:“ 成王 见禾穀之税委积之多,於是求千仓以处之,万车以载之,是言年丰收入踰前也。”后因以“万箱”借指粮食之多。《梁书·武帝纪下》:“其穫已及,冀及万箱。” 晋 陆云 《喜霁赋》:“望有年於自古兮,晞隆 周 之万箱。”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四木叶山]狗彘

犬与猪。常比喻行为恶劣或品行卑劣的人。《孟子·梁惠王上》:“鸡豚狗彘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汉 贾谊 《新书·时变》:“黥劓者攘臂而为政,行惟狗彘也。” 明 陆采 《明珠记·拒奸》:“ 左押衙 是个好男子,不为此狗彘之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闲话》:“有这样狗彘,该杀,该杀。” 罗瑞卿 《答友人》诗之二:“ 林贼 蛇蝎心,蔽空犹乌云。篡权之狠毒,远超狗彘行。”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四木叶山]衣被

(1).衣服和被褥。《吕氏春秋·节丧》:“轝马、衣被、戈劒,不可胜其数。”《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卢綰 ﹞以太尉常从,出入卧内,衣被饮食赏赐,羣臣莫敢望。”《晋书·孝友传·吴逵》:“家极贫窘,冬无衣被。”

(2).单指衣服。《荀子·正论》:“衣被则服五采,杂间色,重文绣,加饰之以珠玉。”《淮南子·人间训》:“车马所以载身也,衣被所以揜形也。” 晋 左思 《娇女诗》:“衣被皆重地,难与沉水碧。”

(3).指装殓死者的衣服与单被。《公羊传·隐公元年》:“衣被曰襚。” 何休 注:“襚犹遗也,遗是助死之礼。” 徐彦 疏:“襚专施于死。”

(1).穿衣盖被;给人穿衣盖被。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十三》:“使我后人道腴而义粱,诗冠而礼裳,非数圣人孰菑畬之而衣被之乎?”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 北宋 纺织业以 两浙 、 川蜀 地区最为发达。 开封 设绫锦院,为皇室贵族织造高级织品。 河北路 产绢,有‘衣被天下’的称号。”

(2).比喻养护,加惠。《老子》:“衣被万物而不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是以 枚 贾 追风以入丽, 马 扬 沿波而得奇,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宋 欧阳修 《夫子罕言利命仁论》:“衣被羣生,赡足万类。” 郭沫若 《蒲剑集·文化与战争》:“它受了 欧洲 文化的洗礼仅仅六七十年,在六七十年前完全是受着 中国 文化的衣被。”

(3).引申为包含。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夫书记广大,衣被事体,笔札杂名,古今多品。”

(4).比喻蒙受恩泽,得益。 宋 苏轼 《潮州韩文公庙碑》:“草木衣被昭回光。”《续资治通鉴·元成宗大德八年》:“ 世祖皇帝 天戈一麾,无思不服,今其民衣被皇庥,同于方夏。”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积素斋文》:“自海内论古文者,以 方 、 刘 、 姚 三家为大宗,而邑人士衣被 姚 门者尤众。”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四木叶山]城郭

城是内城的墙,郭是外城的墙。泛指[城邑]

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唐· 杜牧《阿房宫赋》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四木叶山]工本

从事物品制造所花费的成本费

不惜工本布置房屋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四木叶山]地力

土壤肥力,土壤供应作物营养的能力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四木叶山]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四木叶山]尧舜

(1) 尧和舜。据说都是上古的贤明君主

(2) 泛指圣人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四木叶山]施礼

行礼

仿法国舞蹈教师的敬礼式样向她施礼

,

  • 【冬青行二首】_唐珏 | 宋代
  • 【冬青行二首】_唐珏 | 宋代 >> 【冬青行二首】_唐珏 | 宋代...

  • 【禅人画师像请赞】_释如珙 | 宋代
  • 【禅人画师像请赞】_释如珙 | 宋代 >> 【禅人画师像请赞】_释如珙 | 宋代...

  • 【即席和人韵送荃翁】_李昴英 | 宋代
  • 【即席和人韵送荃翁】_李昴英 | 宋代 >> 【即席和人韵送荃翁】_李昴英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