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仇仁近有怀见寄十首】作者:方回 朝代:宋代
[次韵仇仁近有怀见寄十首]次韵仇仁近有怀见寄十首原文
寄来诗卷了无尘,想见家贫道不贫。
真复远追前辈味,颇惊顿异去来人。
驱车荡荡行须至,破的遥遥见已亲。
换骨得仙内丹熟,可须浮海望三神。
[次韵仇仁近有怀见寄十首]诗词问答
问:次韵仇仁近有怀见寄十首的作者是谁?答:方回
问:次韵仇仁近有怀见寄十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回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回
[次韵仇仁近有怀见寄十首]方回次韵仇仁近有怀见寄十首 书法图
次韵仇仁近有怀见寄十首书法作品
[次韵仇仁近有怀见寄十首]参考注释
[次韵仇仁近有怀见寄十首]诗卷
诗集。 唐 杜甫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诗卷长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旧五代史·梁书·罗隐传》:“ 畋 女幼有文性,尝览 隐 诗卷,讽诵不已。” 清 顾炎武 《自笑》诗:“自笑今年未得归,酒樽诗卷欲何依。”
[次韵仇仁近有怀见寄十首]无尘
不着尘埃。常表示超尘脱俗。 唐 崔橹 《莲花》诗残句:“无人解把无尘袖,盛取残香尽日怜。” 唐 杜荀鹤 《题战岛僧居》诗:“师爱无尘地,江心岛上居。”
[次韵仇仁近有怀见寄十首]想见
经过推测得出结论
从中可以想见生活的艰难
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次韵仇仁近有怀见寄十首]贫道
古时僧道谦称自己,后来专用于道士谦称自己
诏敕权供在殿上。贫道等亦不敢开读。——《水浒传》
[次韵仇仁近有怀见寄十首]前辈
(1) 年岁大的人
前辈之风俗。——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我的前辈
(2) 较老的一代
革命前辈
(3) 生活在先前时代的人
(4) 一个团体或组织的著名的资格较老的成员
(5) 具有共同遗产的早期的人,不一定能追溯到血缘关系
(6) 在职务或进程上走在别人前面的人
开普勒是 牛顿的前辈
[次韵仇仁近有怀见寄十首]来人
送取东西来的人,带信人
收条请交来人带回
[次韵仇仁近有怀见寄十首]驱车
乘车或驾车
驱车来到国宾馆,首相已在迎门口迎候
[次韵仇仁近有怀见寄十首]荡荡
浩大貌;空旷貌。《韩诗外传》卷二:“盪盪乎其义不可失也,磏乎其廉而不劌也。”《汉书·郊祀志下》:“及言世有僊人,服食不终之药……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盪盪如係风捕景,终不可得。” 颜师古 注:“盪盪,空旷之貌也。”
(1).广大貌;博大貌。《书·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论语·泰伯》:“大哉 尧 之为君也……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朱熹 集注:“荡荡,广远之称也。”《汉书·礼乐志》:“大海荡荡水所归,高贤愉愉民所怀。” 颜师古 注:“荡荡,广大貌也。” 元 揭傒斯 《赋得海上云送良上人归径山》:“荡荡无边涯,悠悠何所之?”
(2).心胸宽广貌。《论语·述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荀子·非十二子》:“士君子之容……荡荡然,是父兄之容也。”
(3).水奔突涌流貌。《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孔 传:“荡荡,言水奔突有所涤除。”《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异态,东西南北,驰騖往来。” 吕延济 注:“荡荡,流貌。”《晋书·孙绰传》:“中夏荡荡,一时横流,百郡千城,曾无完郛者,何哉?”
(4).恣纵貌;无所约束貌。《诗·大雅·荡》:“荡荡上帝,下民之辟。”《吴子·料敌》:“敌人之来,荡荡无虑。旗旌烦乱,人马数顾。一可击十,必使无措。”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君不名教,臣不名谋,民不名使,官不名事,国中荡荡,无有政令。” 宋 陶穀 《清异录·酒浆》:“酒国安恬,无君臣贵贱之拘,无财利之图,无刑罚之避,陶陶焉,荡荡焉,其乐可得而量也。”
(5).飘荡貎;吹拂貌。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乙编卷六:“今枯骨朽腐……化为朽壤,荡荡游尘,岂能与生者相感,以致祸福乎?”《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风荡荡,翠飘红,忽南北,忽西东。”《白雪遗音·起字呀呀哟·逛花园》:“和风荡荡春日暖,碧桃枝头鸟声喧。”
(6).空无所有貌。《东观汉记·马援传》:“譬如婴儿头多蟣蝨,而剃之荡荡,蟣蝨无所復依。”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三》:“及言世有僊人,服食不终之药……听其辞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若繫风捕影不可得。”
(7).光亮明净貌。《史记·滑稽列传》:“漆城虽於百姓愁费,然佳哉!漆城荡荡,寇来不能上。” 宋 苏轼 《庐山二胜·开先潄玉亭》诗:“我来不忍去,月出飞桥东,荡荡白银闕,沉沉水精宫。” 清 龚自珍 《天琴颂》:“ 重华 在堂, 周公 在下,荡荡有日月而无风雨。”
[次韵仇仁近有怀见寄十首]须至
(1).犹必须,一定。 宋 邵雍 《人物吟》:“人破须至护,物破须至补。” 宋 曾巩 《奏乞回避吕升卿状》:“今 升卿 任 江西 监司, 洪州 在其统属,须至陈乞回避。”《二程遗书》卷十七:“然 孔子 答之者,以 陈司败 必俟其反命,故须至答也。”
(2).旧时公文及执照结句习惯用语。 宋 朱熹 《减木炭钱晓谕》:“窃恐乡村人户未能通知,须至散榜晓示者。” 清 翟灏 《通俗编·政治》:“须至:今公文中习为定式。问其义,则无能言之。据《欧阳公集·相度铜利牒》云:‘无至悮事者。’《五保牒》云:‘无至张皇卤莽者。’亦俱用之篇末。大抵戒之曰‘无至’,劝之曰‘须至’,其辞仅反正不同耳。”
[次韵仇仁近有怀见寄十首]破的
射中靶子,比喻说话中肯
卿若破的,当以鼓吹相赏。——《晋书·谢尚传》
一语破的
[次韵仇仁近有怀见寄十首]遥遥
(1) 距离很远
遥遥百有余里。——《广东军务记》
(2) 时间久远
遥遥无期
(3) 漂遥流动的样子
舟遥遥以轻飏。——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次韵仇仁近有怀见寄十首]换骨
(1).道家谓服食仙酒、金丹等使之化骨升仙。《太平广记》卷二十引 南唐 沉汾 《续神仙传·王可交》:“一人曰:‘与酒喫。’侍者泻酒,而樽中酒再三泻之不出。侍者具告。道士曰:‘酒是灵物,必得入口,当换其骨。泻之不出,亦乃命也。’”《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五年》:“上饵道士金丹……自秋冬以来,觉有疾,而道士以为换骨。上秘其事。”因亦用为酒名,标榜其名贵。 唐 冯贽 《云仙杂记·酿换骨醪》:“ 宪宗 采凤李花酿换骨醪。” 宋 陈师道 《次韵苏公试药王滑盏》:“小试换骨方,价重十冰甆。”
(2).佛教称得道受果。《景德传灯录·慧可大师》:“於寂默中,倏见一神人谓曰:‘将欲受果,何滞此耶?大道匪遥,汝其南矣。’翌日觉头痛如刺,其师欲治之。空中有声曰:‘此乃换骨,非常痛也。’”
(3).喻作诗文活用古人之意,推陈出新。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二:“诗家有换骨法,谓用古人意而点化之,使加工也。” 宋 陆游 《夜吟》之二:“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 清 钱谦益 《乙亥中秋次若抚来韵》之一:“病知居士安心法,贫得诗人换骨方。”
[次韵仇仁近有怀见寄十首]得仙
(1).成仙。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 赤松子 ﹞……至 崑崙山 ,常入 西王母 石室中,随风雨上下。 炎帝 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 晋 陶潜 《连雨独饮》诗:“故老赠余酒,乃言饮得仙。”
(2).用作去世的婉词。 唐 王建 《温泉宫行》:“ 武皇 得仙 王母 去,山鸡昼鸣宫中树。”
[次韵仇仁近有怀见寄十首]内丹
道家谓以自身的精气炼成的丹为“内丹”,以烧炼金石成丹为“外丹”。 唐 吕岩 《敲爻歌》:“内丹成,外丹就,内外相接和谐偶。” 宋 苏轼 《送蹇道士归庐山》诗:“绵绵不絶微风里,内外丹成一弹指。” 王十朋 集注:“道家以烹炼金石为外丹,龙虎胎息、吐故纳新为内丹。” 明 宋濂 《<葬书新注>序》:“﹝ 彦渊 ﹞博通儒书而能文,其於内丹之诀尤有所得云。”
[次韵仇仁近有怀见寄十首]海望
指海水逢望日(农历每月十五日、十六日或十七日)涨潮的现象。 明 李贽 《望海》诗之一:“望海不见海,海望欢声起。”
[次韵仇仁近有怀见寄十首]三神
(1).指天神、地祇、山岳。《史记·司马相如传》:“挈三神之驩,缺王道之仪,羣臣恧焉。” 司马贞 索隐引 如淳 曰:“谓地祇、天神、山岳也。”《汉书·扬雄传上》:“感动天地,逆釐三神。”
(2).道教指人体三丹田之神。《黄庭内景经·隐影》:“三神之乐由隐居,倏歘游遨无遗忧。” 梁丘子 注:“三神,三丹田之神也。”
(3).指三尸神。《黄庭外景经·中部经》:“外本三阳物自来,内拘三神可长生。”神,一本作“ 阴 ”。
宋代,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