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风霁月亭】作者:吕人龙 朝代:宋代
[光风霁月亭]光风霁月亭原文
江边回首见峥嵘,砥柱颓波气象狞。
三面好山俱觌面,一泓寒绿不闻声。
月从康节诗边吐,风向包羲易里生。
如此生涯天未老,更须著脚外间行。
[光风霁月亭]诗词问答
问:光风霁月亭的作者是谁?答:吕人龙
问:光风霁月亭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吕人龙的名句有哪些?答:吕人龙
[光风霁月亭]参考注释
[光风霁月亭]回首
(1) 把头转向后方
(2) 回顾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婉辞。死亡
回首之日
[光风霁月亭]峥嵘
(1) 形容山的高峻突兀或建筑物的高大耸立
(2) 高峻的山峰
敢请相公平贼后,暂携诸吏上峥嵘。——唐· 韩愈《奉和裴相公东征途经女儿山下作》
(3) 高爽空旷
举目四顾,霜天峥嵘。——唐· 李白《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
(4) 魁梧
形容典雅,体段峥嵘。——《西游记》
(5) 卓异,不平凡
元龙( 陈登)本志陋曹吴,豪气峥嵘老不除,—— 苏轼《和刘景文见赠》
[光风霁月亭]砥柱
山名,位于河南三门峡以东黄河急流中,形象像柱
[光风霁月亭]颓波
(1).向下流的水势。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泉涌山顶,望之交横,似若瀑布,頽波激石,散若雨洒,势同厌源风雨之池。” 明 徐阶 《送司封仲芎杨子赴留都》诗:“頽波无停留,灵耀亦西驰。” 清 王士禛 《分甘馀话》卷下:“余不识 许中丞 ,即此一事,真頽波中砥柱也。”
(2).比喻衰颓的世风或事物衰落的趋势。 唐 李白 《上留田》诗:“高风缅邈,頽波激清。” 宋 陈亮 《<高士传>序》:“惟其屹然立於頽波靡俗之中,可以为高矣。” 高旭 《自题<未济庐诗集>》诗:“岂真词笔挽頽波?侠骨行看渐折磨。”
[光风霁月亭]气象
(1)
(2) 气候;天象。后多指大气的状态和现象。如:刮风、下雨、闪电、打雷等等
气象万变
(3) 指能预示吉凶的云气变化
(4) [气象学]的俗称
(5) 事物的情况、态势
生气勃勃的新气象
(6) 景色,景象
气象万千。——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江山气象
(7) 指迹象
见是伏兵气象
[光风霁月亭]三面
(1).三个方向,三方面。《汉书·张良传》:“南有 巴 蜀 之饶,北有 胡 苑之利,阻三面而固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
(2).指传统戏剧中的丑角。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梨园以副末开场,为领班;副末以下,老生、正生、老外、大面、二面、三面七人,谓之男脚色。”
[光风霁月亭]觌面
(1) 看见
纵让烛觌面,也不伤他。——《镜花缘》
(2) 见面;当面
西门庆与 月娘尚气,彼此觌面,都不说话。—— 明· 笑笑生《 * 》
[光风霁月亭]一泓
(1).清水一片或一道。 唐 李贺 《梦天》诗:“遥望 齐州 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京师园亭》:“一泓清池,茅檐数椽,水木明瑟,地颇雅洁。” 徐迟 《火中的凤凰》:“就在万顷良田之间,一泓流水前面,一座拱形石桥,通往私人藏书最大的一家--铁琴铜剑楼。”
(2).犹言一汪。 宋 陆游 《龟堂避暑》诗:“砚池湛湛一泓墨,衣焙霏霏半篆香。”
[光风霁月亭]闻声
(1).听到声音。 前蜀 毛文锡 《喜迁莺》词:“碧纱窗晓怕闻声,惊破鸳鸯暖。” 李木庵 《制宪》诗:“总纂加工宜努力,梦中删稿尚闻声。”
(2).听到消息。 柯岩 《奇异的书简·天涯何处无芳草》:“儿子的朋友闻声也都抢着来传阅。”
声名。《南史·任昉传》:“ 褚彦回 尝谓 遥 曰:‘闻卿有令子,相为喜之,所谓百不为多,一不为少。’由是闻声藉甚。”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立枷》:“当时人心大快, 佐 以此得縉绅闻声。”
[光风霁月亭]风向
(1) 风吹来的方向,尤指与航向有关的
(2) 比喻时势变化的趋向
奇怪的是有些作家喜欢伸起头辨风向
[光风霁月亭]羲易
《周易》的别称。因 伏羲 始作八卦,故名。 宋 苏轼 《贺邻帅及监司冬至启》:“既醉太平,实具 周 诗之福;大有元吉,允符 羲 《易》之占。”
[光风霁月亭]如此
(1) 这样,那样;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这样或那样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资治通鉴》
理当如此
(2) 达到这个程度或达到这个范围
劳苦而功高如此。——《史记·项羽本纪》
(3) 这样的
两座城市发展的状况是如此相同
[光风霁月亭]生涯
(1) 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
从石磊沟回来以后, 黄老妈妈就重又过起了讨饭生涯。——《党员登记表》
(2) 指赖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财物
生涯罄尽
[光风霁月亭]外间
(1) 相通的几间屋子中能直通到外的那一间
(2) 指外界
吕人龙,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