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作者:杨师纯 朝代:宋代
[清平乐]清平乐原文
小庭春院。
睡起花阴转。
往事旧欢离思远。
柳絮随风难管。
等闲屈指当时。
阑干几曲谁知。
为问春风桃李,而今子满芳枝。
[清平乐]诗词问答
问:清平乐的作者是谁?答:杨师纯
问:清平乐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清平乐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杨师纯的名句有哪些?答:杨师纯
[清平乐]杨师纯清平乐 书法图
清平乐书法作品
[清平乐]参考注释
[清平乐]小庭
小庭院。 南朝 梁 张缵 《秋雨赋》:“周小庭而密下,泫高枝而疎落。” 南唐 李煜 《捣练子令》:“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清平乐]春院
(1).春日的院落。 唐 杜甫 《大云寺赞公房》诗之三:“天黑闭春院,地清栖暗芳。” 元 萨都剌 《题美人织锦图》诗:“日长春院机声动,梭影穿花飞小凤。”
(2).指 * 。《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却説公子辞了 王匠 夫妇,径至春院门首。”
[清平乐]起花
(1).爆竹之一种,形如小纸炮,缀有长约二三尺苇杆,燃其芯即急起。 孙犁 《风云初记》二七:“ 变吉哥 做的起花,起得直,升的高,响的脆,还带着炮打灯。” 端木蕻良 《曹雪芹》第十二章:“起花腾空,高升钻天。” 刘波泳 《秦川儿女》第二部第二十章:“ 梁彦武 到门口看看,街上已点起了花灯,有些买卖铺子门前,也开始放起花,放鞭炮,放花锅子。”
(2).提花;缀有突出的花纹。《红楼梦》第三回:“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儒林外史》第四九回:“ 万中书 到了 秦中书 家,只见门口有一箭阔的青墙,中间缩着三号,却是起花的大门楼。”
[清平乐]往事
从前的事情
往事历历在目
[清平乐]旧欢
(1).昔日的欢乐。 晋 潘岳 《哀永逝文》:“昔同涂兮今异世,忆旧欢兮增新悲。” 唐 温庭筠 《更漏子》词:“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2).指以前所爱的人。 宋 秦观 《调笑令·乐昌公主》词:“旧欢新爱谁为主,啼笑两难分付。” 宋 解昉 《永遇乐》词:“青山渌水,古今长在,惟有旧欢何处?”
[清平乐]离思
离别后的思绪。 三国 魏 曹植 《九愁赋》:“嗟离思之难忘,心惨毒而含哀。” 宋 周邦彦 《齐天乐》词:“ 荆 江 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 明 李氏 《江楼留别》诗:“西风 扬子江 边柳,落叶不如离思多。” 梁启超 《奉怀南海先生星加坡兼敦请东渡》诗:“近闻作计又图南,渺渺离思孰可堪。”
[清平乐]柳絮
成熟的柳树的种子,上面有白色绒毛
[清平乐]随风
(1).卦象名。《易·巽》:“《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孔颖达 疏:“随风《巽》者,两风相随,故曰‘随风’。风既相随,物无不顺。” 高亨 注:“本卦是两《巽》相重,《巽》为风,然则本卦卦象是风与风相随而吹也。按《象传》又以风比君上之教命,随风乃比教命重申。”
(2).任凭风吹而不由自主。《列子·黄帝》:“心凝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随风东西,犹木叶干壳。”《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汎淫泛滥,随风澹淡。与波摇荡,奄薄水渚。” 郭璞 注:“皆鸟任风波自纵漂貌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自志》:“盖有漏根因,未结人天之果;而随风荡堕,竟成藩溷之花。”
(3).比喻随俗从众。《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虽雅知 惲 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 吕向 注:“言 会宗 犹復随口如风之靡草,亦何求称善之誉也。”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自非不待 文王 之豪杰,有不随风草偃哉!风之既成,贤君相三纪挽之不足;风之将变,一狂士败之有餘。”
[清平乐]等闲
(1) 轻易;随便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寻常,平常
烈火焚烧若等闲。——明· 于谦《石灰吟》
(3) 又如:
卫朝奉有心要盘他这所住房,等闲再不叫人来讨。——《初刻拍案惊奇》
(4) 无端;平白地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宋· 岳飞《满江红》
等闲平地起波澜
[清平乐]屈指
弯着指头计数
屈指一算,离家已经十五年了
[清平乐]当时
就在那个时刻;马上
当时就签约雇用你
[清平乐]阑干
(1) 纵横交织;弥漫嵌合
瀚海阑干百丈冰
(2) 用竹、木、金属等制成的遮拦物
(3) 横流的样子
忍不住泪珠阑干
[清平乐]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清平乐]桃李
桃花和李花;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喻人的青春年少;喻争荣斗艳、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清平乐]而今
现在,目前
而今迈步从头越。——毛 * 《忆秦娥·娄山关》
[清平乐]子满
中医学病名。指妇女妊娠六七月时全身浮肿、腹胀而喘的病证。《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子肿子气子满脆脚皱脚总括》:“肿胀喘满曰子满。”注:“遍身俱肿,腹胀而喘,在六七个月时者,名曰子满。”
宋代,杨师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