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经楼语】作者:释印肃 朝代:宋代
[题经楼语]题经楼语原文
般若贯华严,涅槃通宝积。
迷则龙宫海藏,悟则一字不识。
教演三伯余会,度人无数百亿。
如今满目放光明,十二部经诠不及。
崔田彭族祖坟林,无欠无余楼独立。
大千沙界纳其中,无说无闻真利益。
远祖近宗无不超,得意生身乘此力。
现存一族福绵绵,世出世间福何极。
[题经楼语]诗词问答
问:题经楼语的作者是谁?答:释印肃
问:题经楼语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印肃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印肃
[题经楼语]释印肃题经楼语 书法图
题经楼语书法作品
[题经楼语]参考注释
[题经楼语]般若
智慧。佛教用语。通过直觉的洞察所获得的先验的智慧或最高的知识
[题经楼语]贯华
见“ 贯花 ”。
[题经楼语]涅槃
正觉的境界,在此境界,贪、嗔、痴与以经验为根据的我亦已灭尽,达到寂静、安稳和常在
[题经楼语]通宝
中国 旧时钱币的一种名称。起于 唐高祖 武德 四年(公元621年)铸造的“开元通宝”。以后历代都曾沿用,“通宝”二字前常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铸于币面。如 南唐 的“唐国通宝”、 宋 代的“太平通宝”、 元 代的“至正通宝”、 明 代的“大明通宝”、 清 代的“康熙通宝”等。 日本 、 越南 、 朝鲜 等国的钱币也曾用“通宝”之名。
[题经楼语]龙宫
神话中龙王居住的海底宫殿
[题经楼语]海藏
传说中大海龙宫的宝藏。 唐 张说 《唐玉泉寺大通禅师碑铭》:“海藏安静,风识牵乐。不入度门,孰探玄要?” 唐 李德裕 《赠园明上人》诗:“ 远公 説《易》长松下, 龙树 双经海藏中。” 金 元好问 《游黄华山》诗:“驪珠百斛供一泻,海藏翻倒愁龙公。”
[题经楼语]教演
(1).讲解;解说。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闺塾》:“望师父把《诗经》大意教演一番。”
(2).教练;训练。《茶香室三钞·康熙中以藤牌胜罗刹国》引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遂召募教演,未几而成。”
[题经楼语]伯余
古代传说最初制造衣裳的人。《淮南子·氾论训》:“ 伯余 之初作衣也,緂麻索缕,手经指挂,其成犹网罗。后世为之机杼胜复,以便其用,而民得以揜形御寒。” 高诱 注:“ 伯余 , 黄帝 臣。《世本》曰: 伯余 製衣裳。一曰 伯余 , 黄帝 。”
[题经楼语]无数
(1) 无法计数,指数量极多
可能的组合是无数的
(2) 不知底细
胸中无数
[题经楼语]百亿
(1).极言数目之多。 三国 蜀 诸葛亮 《答李严书》:“吾本东方下士,误用於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 南朝 梁 江淹 《翡翠赋》:“传贵质於竹素,晦深声於百亿。”
(2).佛教语。指世界及众生。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赉制旨<大涅槃经>讲疏启》:“道洽大千,化均百亿。”
[题经楼语]如今
在这些日子里;现在,当今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
如今咱们山村也有了自己的大学生
[题经楼语]满目
充满视野
琳琅满目
[题经楼语]放光
(1).放射光芒。 唐 白居易 《池上早春即事招梦得》诗:“云破山呈色,冰融水放光。” 宋 苏轼 《戏赠虔州慈云寺鉴老》诗:“窗间但见蝇钻纸,门外唯闻佛放光。” 王文诰 辑注:“《传灯録》:‘佛虽不圣,且能放光。’” 茅盾 《子夜》一:“ 吴老太爷 的残馀生命力似乎又复旺炽了,他的老眼闪闪地放光。”
(2).指银子。《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来往的都是大头儿,要十两放光纔宿一夜哩。” 明 冯梦龙 《山歌·烧香娘娘》:“算来要费介二钱箇放光。”
[题经楼语]十二
(1).十分之二。《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 齐 得十二焉。” 裴骃 集解引 苏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2).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礼·地官·载师》:“凡任地……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 贾公彦 疏:“皆无过十二者……皆无过十而税二。”《汉书·贡禹传》:“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税。” 颜师古 注:“若有万钱为贾,则获二千之利。”
(3).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齐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云气出表里。”参见“十二分。”
[题经楼语]不及
(1)
不如,比不上
不及50几年前
(2)
赶不上,来不及
躲避不及
后悔不及
(3)
够不上
(4)
未被接近
作为对风采的描绘…,这部书是其他任何书都不及的
[题经楼语]祖坟
祖宗的坟墓
[题经楼语]无余
没有剩下的
一览无余
[题经楼语]独立
(1) 单独的站立
独立寒秋。——毛 * 《沁园春·长沙》
(2) 不依靠他人
独立生活
(3) 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不受别的国家或政权的控制而自主地存在
少年独立(不依靠他人)国独立(自主)。——清· 梁启超《饮冰室全集·文集》
(4) 军队在编制上不隶属于上一级单位,直接隶属于更高一级单位
独立营(不隶属于团而直接隶属于师的营)
(5) 孤立无依
茕茕独立
[题经楼语]大千
“ 大千世界 ”的省称。 晋 道恒 《释驳论》:“故神暉一震,则感动大千。” 宋 苏轼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诗:“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赵朴初 《满庭芳·为人民大会堂作》词:“气吞大千, 天安门 外, 泰岱 壮严。”
[题经楼语]沙界
佛教语。谓多如 恒河 沙数的世界。《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演勿照之明,而鉴穷沙界。” 李善 注:“《金刚般若经》曰:诸 恒河 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寧为多不?” 宋 苏轼 《观湖》诗之一:“回首不知沙界小,飘衣犹觉色尘高。” 元 汤式 《一枝花·嘲妓名佛奴》套曲:“ 张无尽 气冲冲待打折了鶯花寨, 韩退之 嗔忿忿敢掀翻烟月牌,赢得虚名满沙界。” 明 徐渭 《梓童像赞》之一:“神在丹青,遍诸沙界,无非帝所,忠孝文武,靡祷不许。”
[题经楼语]其中
那里面;那中间
乐在其中
[题经楼语]无闻
(1) 没有名声;没有成名
默默无闻
(2) 指耳聋
耳无闻,目无见
[题经楼语]利益
益处;有益于他人的事
功德利益
聘请一位律师来照管他的利益
[题经楼语]远祖
远代的祖先
[题经楼语]无不
没有不;全是。《礼记·中庸》:“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幬。”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序:“风雨晦明,无不从顺。”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序》:“凡六经 孔子 之书,无不牵合其论,而上下其词也。”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爱。”
[题经楼语]意生
佛教语。谓菩萨为普度众生,变化无碍,出生入死,随意化生。《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不可以学地知,不可以意生及,其涅盘之藴也。” 李善 注:“意生,谓菩萨,言能变化生死,随意往生。” 宋 叶适 《改东门出》诗之二:“面墙虽养蒙,意生岂名身。”
[题经楼语]现存
(1) 现有或备有的——随时可以交货的
现存物资
(2) 现在有或仍然有生命力的
现存的昆虫种类
[题经楼语]一族
(1).一个宗族、家族。亦指同一宗族、家族。《国语·周语上》:“王御不参一族。” 韦昭 注:“一族,父子也。”《北史·魏纪三》:“ 夏 殷 不嫌一族之婚, 周 世始絶同姓之娶。”《新唐书·柳浑传》:“ 隋 时旧第,惟 田 一族耳。”
(2).同一族类。《淮南子·主术训》:“志欲大者,兼包万国,一齐殊俗,并覆百姓,若合一族,是非辐凑,而为之轂。”《南史·齐纪上》:“声化远洎,荒服无虞,殊类同归, 华 戎一族。”
(3).谓同一源流。 宋 苏轼 《焦千之求惠山泉》诗:“兹山定空中,乳水满其腹,过隙则发现,臭味实一族。” 宋 张耒 《道士矶》诗:“横江蔽原野,内外实一族。”
[题经楼语]绵绵
微细;连续不断的样子
秋雨绵绵
[题经楼语]出世间
佛教谓超脱生死。《法华经·譬喻品》:“开示演説出世间道。” 清 龚自珍 《通明观科判》:“初禪第一觉支下之觉大觉,又分三根如左:下根,根本世间,出世间。中根,义世间,出世间。上根,事世间,出世间。” 瞿秋白 《饿乡纪程》四:“一部分的生活经营我‘世间’的责任,为自立生计的预备;一部分的生活努力于‘出世间’的功德。”
[题经楼语]何极
(1).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没有穷尽、终极。《楚辞·九辩》:“中瞀乱兮迷惑,私自怜兮何极?” 晋 潘岳 《寡妇赋》:“仰皇穹兮叹息,私自怜兮何极?”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士感知己,怀此何极?”
(2).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是出于。 唐 韩愈 《奏汴州得嘉禾嘉瓜状》:“感自皇恩,微茎何极於造化;亲逢嘉瑞,小臣喜遇於休明。”
宋代,释印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