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九疑齐云阁(政和丙申按:以下二诗原署何卞。)】作者:何诚孺 朝代:宋代
[登九疑齐云阁(政和丙申按:以下二诗原署何卞。)]原文
齐□巍阁压山颠,下视冈陵尽窅然。
岂并奇峰当盛夏,几因呈瑞类非烟。
夜深星斗垂檐畔,雨霁虹蜺挂□边。
从此青天平步上,城南尺五更谁□。
[登九疑齐云阁(政和丙申按:以下二诗原署何卞。)]诗词问答
问:《登九疑齐云阁(政和丙申按:以下二诗原署何卞。)》的作者是谁?答:何诚孺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登九疑齐云阁(政和丙申按:以下二诗原署何卞。)]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先韵
2. 政和丙申按:以下二诗原署何卞。
[登九疑齐云阁(政和丙申按:以下二诗原署何卞。)]参考注释
[登九疑齐云阁(政和丙申按:以下二诗原署何卞。)]压山
方言。谓日将落山。《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太阳爷也待好压山儿了,二妹子合 * 奶,这里也住不下,莫如趁早向庄儿上去罢。”
[登九疑齐云阁(政和丙申按:以下二诗原署何卞。)]下视
(1).由高处往下看。《墨子·非儒》:“高拱下视。” 汉 扬雄 《甘泉赋》:“攀琁璣而下视兮,行游目乎 三危 。”《旧唐书·王方庆传》:“山径危险,石路曲狭,上瞻骇目,下视寒心。”
(2).轻视,看不起。 宋 范仲淹 《议守》:“ 匈奴 屡变,往往犯塞,杀戮吏民,不胜其酷。至于书问傲慢,下视中国。”《三国志平话》卷下:“ 曹相 下视 张松 。” 明 李贽 《定林庵记》:“子欲学,幸毋下视 周安 。”
[登九疑齐云阁(政和丙申按:以下二诗原署何卞。)]冈陵
山冈和丘陵(连绵起伏的冈陵)
[登九疑齐云阁(政和丙申按:以下二诗原署何卞。)]窅然
指幽深遥远的样子
山谷窅然
[登九疑齐云阁(政和丙申按:以下二诗原署何卞。)]盛夏
夏天最热的日子
盛夏酷暑
农夫小民,盛夏力作。——宋· 苏轼《教战守》
一般得春景天,雨后,刮东风,才有海市。于今正当盛夏,岂不是空想?——《海市》
[登九疑齐云阁(政和丙申按:以下二诗原署何卞。)]呈瑞
犹呈祥。 唐 韩愈 《春雪映早梅》诗:“芳意饶呈瑞,寒光助照人。” 宋 柳永 《醉蓬莱》词:“ * 中,有老人呈瑞。”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重贬》:“有谁怜犴狴伤秋,还喜却熊羆呈瑞。”
[登九疑齐云阁(政和丙申按:以下二诗原署何卞。)]非烟
(1).亦作“ 非烟 ”。《史记·天官书》:“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卿云,喜气也。”后因以“非烟”指庆云,五色祥云。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序》:“夕望汤池,观仰月之势;朝瞻美气,眺非烟之色。” 唐 权德舆 《杂诗》之一:“婉彼 嬴氏 女,吹簫偶 萧史 。綵鸞驾非烟,绰约两仙子。”
(2).喻藻绘绚烂。 宋 王禹偁 《贺南郊大赦表》:“不得涌非烟之词,濡甘露之笔,藻绘於玉册,发挥於皇谋,亦臣之不幸也。”
(3). 唐 人小说中的人名。 唐 河南府 功曹参军 武公业 之妾 步非烟 ,貌纤丽,善文墨。邻居 赵象 见而悦之。题诗唱和,互相爱慕。后为 公业 所知。鞭挞 非烟 致死。事见 唐 皇甫枚 《非烟传》。 明 徐翽 《春波影》第二折:“原不比和新诗的 非烟 侍女,怎做得识英雄的执拂歌姬。”
见“ 非烟 ”。
[登九疑齐云阁(政和丙申按:以下二诗原署何卞。)]夜深
犹深夜。 唐 杜甫 《玩月呈汉中王》诗:“夜深露气清,江月满江城。” 唐 戴叔伦 《听歌回马上赠崔法曹》诗:“共待夜深听一曲,醒人骑马断肠迴。”《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夜深时分,还有人苦功读书,实为可敬。”
[登九疑齐云阁(政和丙申按:以下二诗原署何卞。)]星斗
星的总称
满天星斗
[登九疑齐云阁(政和丙申按:以下二诗原署何卞。)]虹蜺
亦作“ 虹霓 ”。1.即螮蝀。为雨后或日出、日没之际天空中所现的七色圆弧。虹蜺常有内外二环,内环称虹,也称正虹、雄虹;外环称蜺,也称副虹、雌虹或雌蜺。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仰视山颠,肃何千千,炫燿虹蜺。”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思眇眇焉若居乎虹霓之端,意飘飘焉若在乎倒景之流。”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二》:“我们如果根据神话,说从前某某大仙,曾推着独轮车在虹霓上走,现在要仿他造一条路,那便无所不可了。”
(2).旧时以虹蜺色彩艳丽,比喻人的才华藻绘;又以虹蜺为二气不正之交,象征淫奔、作乱。 宋 范仲淹 《与谢安定屯田书》:“先生胸中之奇,屈盘虹蜺。” 明 许自昌 《水浒记·冥感》:“乞香茗,我因此卖眼传情,慕虹霓盟心。” 清 顾炎武 《赠推官咸正》诗:“当年 关中 陷,九野横虹霓。”
[登九疑齐云阁(政和丙申按:以下二诗原署何卞。)]从此
(1) 从那个时候起
王大伯从此负担更重了
(2) 从那个地方起或从那个时候起
[登九疑齐云阁(政和丙申按:以下二诗原署何卞。)]青天
(1) 蔚蓝色的天空
(2) 晴朗的白天。比喻清官
老百姓管包公叫[包青天]
[登九疑齐云阁(政和丙申按:以下二诗原署何卞。)]平步
平常之举步。比喻轻易。 唐 白居易 《浔阳岁晚寄八郎中庾三十三员外》诗:“虚怀事僚友,平步取公卿。” 宋 辛弃疾 《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词:“风波平步,看红斾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一折:“想皇天既与他十分,也注还他一分禄,包的个上青云平步取。” 清 赵翼 《飓风歌》:“不然竟刮海水竭,平步可达扶桑红。”
[登九疑齐云阁(政和丙申按:以下二诗原署何卞。)]五更
(1) 旧时把一夜分为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2) 指第五更
夜夜达五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起五更,睡半夜
何诚孺,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