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蚕】作者:李复 朝代:宋代
[登蚕]登蚕原文
林间叶半空,腹中丝欲生。
已老意更急,食如风雨声。
纬萧外周防,条枝中交索。
鼠雀尔无来,共愿十日晴。
[登蚕]诗词问答
问:登蚕的作者是谁?答:李复
问:登蚕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复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复
[登蚕]李复登蚕 书法图
登蚕书法作品
[登蚕]参考注释
[登蚕]半空
(1) 空中
悬在半空
从半空中跳下
(2) ∶瘪;不充实
半空着肚子
(3) (半空儿) 〈方〉∶指较小的不饱满的花生
[登蚕]风雨
(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登蚕]纬萧
编织蒿草。萧,蒿类,可以织为帘箔。语出《庄子·列御寇》:“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於渊,得千金之珠。” 郭庆藩 集释:“萧,蒿也,织缉蒿为薄帘也。”后用为安贫或安贫乐道的典故。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五九:“河上有丈人,纬萧弃明珠。”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灌畦鬻蔬,为供鱼菽之祭;织絇纬萧,以充粮粒之费。” 清 金农 《遣闷》诗之二:“莫哂长贫河上客,纬萧自可得明珠。”
[登蚕]周防
(1).谨密防患。 唐 柳宗元 《上西川武元衡相公谢抚问启》:“某愚陋狂简,不知周防,失於夷途,陷在大罪。” 宋 王禹偁 《闻鸮》诗:“报国惟直道,谋身昧周防。”
(2).四周防护。 清 方文 《篱落》诗:“周防期慎密,勿使过禽鸟。”
[登蚕]条枝
(1).见“ 条支 ”。
(2).树枝。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价直万金者,不待见其物而好恶可别矣;条枝连抱者,不俟围其木而巨细可论矣。” 萧红 《生死场》四:“ 王婆 下地用条枝隆了盆火,火腾着烟放在 月英 身后。”
[登蚕]中交
古天文学以月行入黄道谓之中交。《新五代史·司天考》:“九道者,月轨也。其半在黄道内,半在黄道外,去极远六度。出黄道,谓之正交;入黄道,谓之中交。” 清 朱大韶 《实事求是斋经义·驳万氏分至不系时说》:“月则以入黄道内为阴,出黄道外为阳。当其出黄道南为正交,入黄道北为中交,距交一象限,去黄道六度为半交。”
值得结交。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天下不为尽不中交也,率於为益者寡,而生累者众,知人之明,上圣所难。”
[登蚕]鼠雀
(1).鼠与雀。 唐 李商隐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城空鼠雀死,人去豺狼喧。” 宋 王安石 《答曾公立书》:“然而有官吏之俸,輦运之费,水旱之逋,鼠雀之耗,而必欲广之,以待其饥不足而直与之也,则无二分之息可乎?”
(2).指讼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只因饶舌,遭此断肠,谢卿唱叠驪驹,恨我灾成鼠雀。”参见“ 鼠牙雀角 ”。
[登蚕]无来
(1).不知所自来。《鹖冠子· * 》:“夫德知事之所成,成之所得,而后曰我能成之。成无为,得无来。”
(2).犹言无一来者。 晋 丘道护 《道士支昙谛诔》:“渟心独得,标想千仞。虚以应物,无来不顺。”
(3).没有到来。 宋 苏轼 《闻辩才法师复归上天竺以诗戏问》:“昔年本不住,今者亦无来。此语竟非是,且食白杨梅。”
[登蚕]十日
(1).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日, 尧 命 后羿 射落九日。《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淮南子·墬形训》:“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按《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 羿 毙十日, 嫦娥 奔月。”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尧 呼大水浸十日,不惜万国赤子鱼头生。女於此时若食日,虽食八九无馋名。”参见“ 十日并出 ”。
(2).十干所表示的日子。《周礼·春官·冯相氏》:“ 冯相氏 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杜预 注:“甲至癸。” 唐 韩愈 《送幽州李端公序》:“国家失太平,於今六十年矣,夫十日十二子相配,数穷六十,其将復平,平必自 幽州 始。”《新五代史·司天考一》:“周天一藏,四时,二十四气,七十二候,行十日十二辰,以为历。”
宋代,李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