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黄东发提举游杖锡山】作者:陈著 朝代:宋代
[同黄东发提举游杖锡山]同黄东发提举游杖锡山原文
十八盘头翠碧函,参差檐栋倚岩崭。
桑根已换如来座,峰顶犹存太白岩。
地有粟泥堪当饭,山无松木独宜杉。
半天图画风尘外,我有新题居士衔。
[同黄东发提举游杖锡山]诗词问答
问:同黄东发提举游杖锡山的作者是谁?答:陈著
问:同黄东发提举游杖锡山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著的名句有哪些?答:陈著
[同黄东发提举游杖锡山]陈著同黄东发提举游杖锡山 书法图
同黄东发提举游杖锡山书法作品
[同黄东发提举游杖锡山]参考注释
[同黄东发提举游杖锡山]盘头
(1) 妇女发式,把头发在头顶或脑后盘成各种形状
梳着个大盘头
(2) 裹在头上的装束用品(多见于早期白话)
(3) 盘问,盘查
[同黄东发提举游杖锡山]翠碧
青翠碧绿
翠碧的荷叶托起一朵朵娇嫩的荷花
[同黄东发提举游杖锡山]参差
(1) 不齐
参差荇菜。——《诗·周南·关睢》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早晚相差
参差了三两年
(3) 差池;失误
没半点儿参差
译意参差
(4) 马虎
不敢参差
(5) 关系不融洽
人人不睦,个个参差
[同黄东发提举游杖锡山]桑根
(1).桑树的根。可作中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桑》:“古《本草》言桑根见地上者名马额,有 * 人;旁行出土者,名伏蛇,亦有毒,而治心痛。”
(2).蜻蛉的别名。《尔雅·释虫》“虰蛵负劳” 清 郝懿行 义疏:“蛉,蜻蛉也,一名桑根。”
(3).蛇名。参见“ 桑根蛇 ”。
[同黄东发提举游杖锡山]如来
佛的别名。梵语意译。“如”,谓如实。“如来”即从如实之道而来,开示真理的人。又为 释迦牟尼 的十种法号之一。《金刚经·威仪寂静分》:“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山慧远法师诔》:“仰弘如来,宣扬法雨;俯授法师,威仪允举。”《西游记》第七回:“众神随至 寳莲臺 下啟知, 如来 召请。” 清 赵翼 《大石佛歌》:“是谁凿破山骨裂,幻出如来身半截。”
[同黄东发提举游杖锡山]峰顶
1.亦作"峰顶"。
2.山峰的顶端。
3.喻事物发展的顶点。
[同黄东发提举游杖锡山]太白
(1) 星名,即金星,又称[长庚]、[启明]
察日行以处位太白。——《史记·天官书》
(2) 山名,位于陕西省眉县东南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 峨眉巅。—— 李白《蜀道难》
(3) 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脾经。输(原)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主治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直刺0.5—1寸。灸 3—5分钟
[同黄东发提举游杖锡山]松木
(1) 木材纹理直,白色或黄色,很耐久,含大量树脂,材质软或硬,白松木很软,而长叶松及相近的种类则很硬
(2) 指属于落叶松属(Larix)和冷杉属(Abies)的木材
[同黄东发提举游杖锡山]半天
(1) 白天的一半
(2) 好长一会儿
他半天说不出话来
(3) 空气中不直接毗连地面或它下面的其他固体或液体的任一地点或区域
[同黄东发提举游杖锡山]图画
(1)
(2) 绘画
(3) 用线条、色彩描绘出来的形象(如油画、素描或版画)
(4) 比喻壮丽的江山
(5) 生动的描写或形象的描绘
(6) 谋划
[同黄东发提举游杖锡山]风尘
(1) 比喻旅途的艰辛劳累
国步初返正,乾坤尚风尘。——杜甫《赠别贺兰铦》
风尘仆仆
(2) 比喻纷乱的社会或漂泊江湖的境况
风尘知己
(3) 旧指娼妓生涯
沦落风尘
[同黄东发提举游杖锡山]新题
诗文的新题目。 唐 李商隐 《细雨成咏献尚书河东公》:“府公能入咏,聊且续新题。” 宋 范成大 《送郭明复寺丞守蜀州》诗:“潭潭相业堂,新题我所刊。”
[同黄东发提举游杖锡山]居士
(1) 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佛的人的泛称
(2) 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
宋代,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