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古·其三】作者:洪朋 朝代:宋代
[述古·其三]述古·其三原文
木秀风必摧,岸堆流必湍。
人生裨海内,出处甚独难。
尼父称大圣,车辙不得安。
落落抱正直,鼎鼎见疑患。
颜前苟无腼,身后亦不刊。
[述古·其三]诗词问答
问:述古·其三的作者是谁?答:洪朋
问:述古·其三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洪朋的名句有哪些?答:洪朋
[述古·其三]注释
1. 押词韵第七部
2. 鲍校本、朱本作崒
[述古·其三]参考注释
[述古·其三]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动
(2)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与人的关系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述古·其三]海内
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为海所环抱,因而称国境以内为海内
海内之地。——《孟子·梁惠王上》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大乱。——《资治通鉴》
[述古·其三]尼父
亦称“ 尼甫 ”。对 孔子 的尊称。 孔子 字 仲尼 ,故称。《左传·哀公十六年》:“旻天不弔,不憖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煢煢余在疚。呜呼哀哉, 尼父 !无自律。” 汉 班固 《 * 通·圣人》:“ 孔子 反宇,是谓 尼甫 。” 唐 李涉 《怀古》诗:“ 尼父 未适 鲁 ,屡屡倦迷津。” 明 冯梦龙 《<山歌>叙》:“ 桑间 濮 上,《国风》刺之, 尼父 録焉。”
[述古·其三]大圣
(1).古谓道德最完善、智能最超绝、通晓万物之道的人。《荀子·哀公》:“ 孔子 曰:‘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有君子,有贤人,有大圣……所谓大圣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辨乎万物之情性者也。’” 汉 扬雄 《法言·吾子》:“委大圣而好乎诸子者,恶覩其识道也。” 明 李贽 《题孔子像于芝佛院》:“人皆以 孔子 为大圣,吾亦以为大圣。”
(2).称帝王。《吕氏春秋·君守》:“大圣无事,而千官尽能。”《史记·秦始皇本纪》:“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著纲纪。”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一:“帝曰:‘忠鯁之言固苦口而逆耳,盖有所益也。设或无益亦无所害,又何必拒而责之?’大圣之度,慈厚若此。”
(3).佛教称佛、菩萨。《法华经·方便品》:“今慧日大圣尊久乃説是法。”《无量寿经》卷上:“一切大圣,神通已达。”
(4).谓极有神通。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我女大圣,死经二十三年,犹能与生人交往。”
(5).指小说《西游记》中的 孙悟空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齐天大圣》:“客言大圣灵著,将祷诸祠……入殿瞻仰,神猴首人身,盖 齐天大圣 孙悟空 云。”
[述古·其三]车辙
车轮辗出的痕迹道口两侧的人流、车流汇成一片
[述古·其三]不得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够
吾不得而见之矣。——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述古·其三]落落
(1) 形容举止潇洒自然;豁达开朗 <落落大方>
(2) 形容跟别人合不来;孤独 <落落寡合>
(3) 堆积的样子
落落大满。——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述古·其三]正直
公正刚直
正直无私
[述古·其三]鼎鼎
盛大
声名鼎鼎
[述古·其三]见疑
(1).受到怀疑。《晏子春秋·杂上二七》:“见疑于 齐 君,将出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而辞人遗翰,莫见五言,所以 李陵 、 班婕妤 ,见疑于后代也。”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丁籤·边贡》:“是集乃以送 嵩 之作列为压卷,不免见疑於清议。”
(2).怀疑。《水浒传》第一一八回:“相公何必见疑,只顾杀去!”《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三回:“话説完了,恐怕别人见疑,就走出来了。”
[述古·其三]身后
过世之后
垂名于身后
赠谥美显,荣于身后。——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述古·其三]不刊
不可改易。古代的文书刻在竹简上,错了就削去,这叫[刊]
此地学不刊之说也。——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宋代,洪朋,述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