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_程颐 | 宋代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作者:程颐 朝代:宋代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原文

辞华奔竞至道离,茫茫学者争驱驰。

先生独奋孟轲舌,扶持圣教增光辉。

志期周礼制区夏,人称孔阴生阙西。

当途闻声交荐牍,苍生无福徒尔为。

道大不为当世用,著书将期来者知。

今朝有客关内至,闻从大幕征南垂。

南垂凶冠陷州郡,久张螳臂抗天威。

圣皇赫怒捷书缓,虎侯秉钺驱熊罴。

宏才未得天下宰,良谋且作军中师。

蕞尔小蛮何足殄,庶几聊吐胸中奇。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诗词问答

问:《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的作者是谁?答:程颐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程颐的名句有哪些?答:程颐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注释

1. 押词韵第三部

2. 二字徐本作舅氏侯无可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参考注释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辞华

华美的辞采。 唐 李白 《送黄锺之鄱阳谒张使君序》:“每钦其辞华,悬榻见往。” 唐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二韵》:“学业醇儒富,辞华哲匠能。” 清 刘大櫆 《<张秋浯诗集>序》:“而乃縈情於歌咏,寄志乎风骚,比拟辞华,雕鏤物象。”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奔竞

奔走竞争。多指对名利的追求。 晋 干宝 《晋纪总论》:“悠悠风尘,皆奔竞之士;列官千百,无让贤之举。”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二折:“我只去利名场往来奔竞,那里也有一日的安寧。”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名士者流……钻营奔竞无所不至。”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至道

(1).指最好的学说、道德或政治制度。《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表记》:“道有至,义有考。至道以王,义道以霸,考道以为无失。” 郑玄 注:“此读当言‘道有至,有义,有考’,字脱一有耳。” 陈澔 集说引 应氏 曰:“至道,即仁也。至道浑而无迹,故得其浑全精粹以为王。”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六:“是以至道之行,万类取足於世;大化既洽,百姓无匱於心。”

(2).最高的原则、准则。《荀子·儒效》:“以从俗为善,以货财为寳,以养生为己至道,是民德也。”

(3).佛、道谓极精深微妙的道理或道术。《庄子·在宥》:“来!吾语女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汉 牟融 《理惑论》:“﹝ 老子 ﹞曰:‘用其光,復其明,无遗身殃。’此道生死之所趣,吉凶之所住。至道之要,实贵寂寞,佛家岂好言乎!” 唐 陈鸿 《东城老父传》:“读释氏经,亦能了其深义至道,以善心化市井人。”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司命府丞》:“及见 海蟾 曰:‘汝以夙契得遇我。’命长跪传至道。”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茫茫

辽阔旷远的样子;模糊不清楚

长天茫茫。——唐· 李朝威《柳毅传》

野茫茫。——《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勤歌》

夫之茫茫。——明· 顾炎武《复庵记》

茫茫的前景

别时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学者

(1).做学问的人;求学的人。《论语·宪问》:“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礼记·学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唐 薛存诚 《太学创置石经》诗:“儒林道益广,学者心弥鋭。”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 滎阳 吕公 教学者读书,须要字字分明。”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学者当知所尚,不可视两刻为寻常而忽之耳。”

(2).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庄子·刻意》:“语仁义忠信,恭俭推让,为修己而已矣;此平世之士,教诲之人,游居学者之所好也。” 成玄英 疏:“斯乃 子夏 之在 西河 , 宣尼 之居 洙 泗 ,或游行而议论,或安居而讲説,盖是学人之所好。”《史记·伯夷列传》:“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於六蓺。”《旧五代史·晋书·史匡翰传》:“尤好《春秋左氏传》,每视政之暇,延学者讲説,躬自执卷受业焉。” 清 李渔 《比目鱼·赠行》:“昨日在几案之上,又见他几首新诗,竟是一个大文人真学者。” 鲁迅 《而已集·读书杂谈》:“研究文章的历史或理论的,是文学家,是学者。”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驱驰

(1) 策马快奔

军中不得驱驰

(2) 尽力奔走效劳

逐许先帝以驱驰。——诸葛亮《出师表》

(3) 驱使

驱驰毡裘之长。——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先生

(1)

(2) 一般在一个男子姓氏后所用的一个习惯性的表示礼貌的称呼

对杜先生讲话

(3) 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4) 旧时称管帐的人

在商号当先生

(5) 旧时称以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算命先生

(6) 对长者的尊称

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老师

从先生授经。——清· 袁枚《祭妹文》

(8) 医生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孟轲

(约前372——前 289) 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最有影响的大师,封建时代被尊为[亚圣],又与孔子并称[孔孟]。曾游历齐、宋、滕、魏等国。孟子则宣扬[仁义],主张实行[仁政]、[王道],与弟子著书七篇261章,即《孟子》。主张[省刑罚,薄赋敛],使民有[恒产],能安居乐业,并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劝告统治者要[与民同乐],反对虐政害民。《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的杰出散文著作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扶持

(1) 扶着

(2) 帮助,支撑照料

相互扶持,共渡难关

堂上阿奶仗汝扶持。——清· 袁枚《祭妹文》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圣教

(1).旧称 尧 、 舜 、 文 、 武 、 周公 、 孔子 的教导。 汉 王充 《论衡·率性》:“ 孔 门弟子七十之徒,皆任卿相之用,被服圣教,文才雕琢,知能十倍,教训之功而渐渍之力也。” 三国 魏 阮籍 《乐论》:“故圣教废毁,则聪慧之人并造奇音。”《新唐书·柳浑传》:“﹝ 柳浑 ﹞早孤,方十餘岁,有巫告曰:‘儿相夭且贱,为浮屠道可缓死。’诸父欲从其言, 浑 曰:‘去圣教,为异术,不若速死。’”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经学理学》:“ 东吴 之 惠氏 、 东浙 之 万氏 ,经学皆宗 汉 ,而未尝悖圣教也。” 梁启超 《致伍秩庸星使书》:“今 中国 之人,号称奉圣教,而农工商贾,终身未登夫子庙堂,不知圣教为何物。”

(2).宗教信徒对各自宗教的尊称。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吠舍厘国》:“时诸大圣莫不悲感,即召集诸苾芻,依毘奈耶訶责制止,削除谬法,宣明圣教。” 唐 卢士衡 《寄天台道友》诗:“且住人閒行圣教,莫思天路便登龙。”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增光

增添光彩

为国增光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周礼

亦称《周官》或《周官经》,儒家经典之一。搜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代各国制度,添附儒家政治理想,增减排比而成的汇编

《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引语见《周礼·秋官·小官寇》,原文是[小司寇之职,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清· 刘开《问说》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区夏

(1).诸夏之地,指华夏、 中国 。《书·康诰》:“用肇造我区夏。” 孔 传:“始为政於我区域诸夏。” 唐 贾至 《燕歌行》:“我 唐 区夏餘十纪,军容武备赫万祀。”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朝仪》:“大 元 受天命,肇造区夏,列圣相承。”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筹备立宪的谕旨和奏摺》:“今则 陕 湘 警报迭闻, 广 赣 变端又见。区夏腾沸,人心动摇。”

(2).指中原地区。《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説起 燕都 的形势,北倚雄关,南压区夏,真乃金城天府,万年不拔之基。” 清 钱谦益 《直隶顺天府昌平州顺义县知县张国纲授文林郎》:“夫 燕京 南压区夏,若坐堂皇而俯庭宇, 顺义 其在奥窔之间乎。”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人称

(1) 称呼、叫做。如:江湖人称飞刀华

(2) 语法专用词。第一人称(我)属于说话人,第二人称(你)属于听话人,第三人称(他)属于说话人、听话以外的人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阴生

去世了的人的生日。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五:“‘今天是我妈妈的阴生,我要回家去看看。’‘阴生何必回去呢?人又不在了。’ 刘雨生 抬起眼睛,看着他,本本真真地说道。”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当途

指掌握政权;也指掌握政权的人

当途者

当途之人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资治通鉴》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闻声

(1).听到声音。 前蜀 毛文锡 《喜迁莺》词:“碧纱窗晓怕闻声,惊破鸳鸯暖。” 李木庵 《制宪》诗:“总纂加工宜努力,梦中删稿尚闻声。”

(2).听到消息。 柯岩 《奇异的书简·天涯何处无芳草》:“儿子的朋友闻声也都抢着来传阅。”

声名。《南史·任昉传》:“ 褚彦回 尝谓 遥 曰:‘闻卿有令子,相为喜之,所谓百不为多,一不为少。’由是闻声藉甚。”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立枷》:“当时人心大快, 佐 以此得縉绅闻声。”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荐牍

推荐人才的文书。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一·司徒公历仕录》:“公政绩甚著,且屡登荐牘,今送杉板,是贿而求荐也,不可。”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阿文成公用人》:“其拔擢人才,或於散僚卒伍以一二语赏识,即登荐牘,故人皆乐为之用。”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苍生

(1).草木丛生之处。《书·益稷》:“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 孔 传:“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苍然生草木,言所及广远。”

(2).指百姓。《文选·史岑<出师颂>》:“苍生更始,朔风变律。” 刘良 注:“苍生,百姓也。” 唐 杜甫 《行次昭陵》诗:“往者灾犹降,苍生喘未苏。” 明 杨慎 《李光弼中潬之战》:“儒者纸上之语,使之当国,岂不误苍生乎?” 邹韬奋 《经历》三二:“有害尽苍生的党,有确能为大众谋幸福的党。”

(3).骂落第秀才的话。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三五出:“状元真大才,衙门面向两扇开。你还不曾会读书,苍生还相见,休要来。”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徒尔

徒然,枉然。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四:“石犬不可吠,铜駞徒尔为。” 唐 李颀 《放歌行答从弟墨卿》:“徒尔当年声籍籍,滥作词林两京客。” 宋 王禹偁 《感流亡》诗:“文翰皆徒尔,放逐固宜然。” 明 方孝孺 《祭宋仲珩》:“乃知小人,徒尔纷纷。” 朱琦 《感事》诗:“难虞正须才,孤愤亦徒尔。”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为当

犹抑或;还是。 南朝 梁武帝 《答陶弘景书》:“但迁徙之日,为当使人,为当使鬼?”《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汝当游学,元期三周,何为去今九载?为当命化零落?为当身化黄泉……为当逐乐不归?”《资治通鉴·汉灵帝中平六年》:“ 董侯 似可,今欲立之,为能胜 史侯 否?人有小智大痴,亦知復何如?为当且尔。”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世用

(1).世间所常用。《管子·宙合》:“乡有俗,国有法,食饮不同味,衣服异采。世用器械,规矩绳準,称量数度,品有所成,故曰人不一事。”

(2).处世治事的才能。《北史·崔康传》:“ 康 弟 习 ,字 贵礼 ,有世用。”《北齐书·封隆之传》:“弟 延之 ,字 祖业 。少明辩,有世用。”

(3).为世所用。《三国演义》第三五回:“ 水镜 曰:‘山野閒散之人,不堪世用。自有胜吾十倍者来助公,公宜访之。’”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著书

撰写著作。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来者

(1) 将来的事或人

来者犹可追

使来者读之。——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 前来的人或物

来者不拒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今朝

(1) 今天

(2) 现在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关内

指山海关以西或嘉峪关以东一带地区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大幕

(1).大帐幕。《周礼·天官·掌次》“凡祭祀,张其旅幕” 汉 郑玄 注:“旅,众也。公卿以下即位所祭祀之门外以待事,为之张大幕。”

(2).指将军幕府。 唐 李频 《送凤翔范书记》诗:“大幕来相辟,高人去自由。”

(3).大漠。大沙漠。《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驃骑将军 去病 率师,躬将所获 荤粥 之士,约轻齎,絶大幕,涉获 章渠 。”《汉书·五行志中之下》:“﹝ 武帝 ﹞遣大将军 卫青 、 霍去病 攻 祁连 ,絶大幕,穷追单于,斩首十餘万级。” 颜师古 注:“幕,沙磧也。”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征南

(1).指 晋 征南大将军 羊祜 。 南朝 陈 徐陵 《欧阳頠德政碑》:“ 范卿 宝鼎,復述台司之功; 羊叟 高碑,更纪 征南 之德。”参阅《晋书·羊祜传》。

(2).指 晋 杜预 。 预 卒赠征南大将军。 唐 杜甫 《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 征南 多兴绪,事业闇相亲。” 仇兆鳌 注:“ 杜征南 係公始祖,故用以赠 严 。” 清 钱谦益 《<杜弢武全集>序》:“敏而好学,被服儒素,以其先 征南 为师法。” 章炳麟 《再与刘光汉书》:“ 征南 取以解经,於情转愜。”参阅《晋书·杜预传》。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南垂

南方边境。《后汉书·公孙瓒传》:“前此有童謡曰:‘ 燕 南垂, 赵 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礪,唯有此中可避世。’” 晋 潘岳 《西征赋》:“騖 横桥 而旋軫,歷敝邑之南垂。”《魏书·食货志》:“又於南垂立互市,以致南货,羽毛、齿革之属无远不至。”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州郡

州和郡,均为古代行政区

累官故不失州郡。——《资治通鉴》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螳臂

语本《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蜋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后以“螳臂”比喻自不量力或微弱之力。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人臣之谬思乱者,乃螳臂之拒走轮耳。” 明 徐复祚 《投梭记·渡江》:“倘以礼数之虚文,贾不测之实祸,那时螳臂奚施,麝脐空噬,莫怪 钱凤 此时不言也。”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卢忠肃公毁玉双印》:“ 子莲 ( 周子莲 )诗云……五千疲卒战 贾庄 ,千骑万骑螳臂当。”参见“ 螳臂当车 ”。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天威

(1) 天道威严;也指帝王的威严

(2) 神奇的威力;神威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圣皇

对皇帝的尊称。 汉 班固 《东都赋》:“於是圣皇乃握乾符,阐坤珍,披皇图,稽帝文。” 三国 魏 曹植 《应诏》诗:“将朝圣皇,匪敢晏寧。” 唐 李商隐 《韩碑》诗:“呜呼圣皇及圣相,相与烜赫流淳熙。”《旧唐书·房琯传》:“ 琯 昨於南朝为圣皇制置天下,乃以 永王 为 江南 节度, 潁王 为 剑南 节度, 盛王 为 淮南 节度。”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赫怒

盛怒。语本《诗·大雅·皇矣》:“王赫斯怒。” 汉 王粲 《从军》诗:“相公征 关 右,赫怒震天威。”《旧五代史·晋书·少帝纪五》:“自启衅端,果貽赫怒。” 茅盾 《追求》五:“ 朱女士 张大了眼,忧虑着这位博士的赫怒,但心里未尝不乐意 章秋柳 的将要受窘。”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捷书

军事捷报。《梁书·蔡道恭传》:“寇贼凭陵,竭诚守御,奇谋间出,捷书日至。” 唐 杜甫 《洗兵行》:“中兴诸将收 山 东,捷书夜报清昼同。” 宋 曾巩 《太祖皇帝总序》:“ 江 南平,览捷书而泣曰:‘师征不义,而顾令吾民死兵,彼何负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食鱼羹》:“ 金川 用兵时,累岁未得进,至乙未冬,始克 勒乌围 。 阿文成公 桂 以捷书进。”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虎侯

边缘以虎皮为饰的箭靶。 周 代供王大射时用。《周礼·天官·司裘》:“王大射,则共虎侯、熊侯、豹侯,设其鵠。” 郑玄 注:“侯者,其所射也。以虎、熊、豹、麋之皮饰其侧……王之大射,虎侯,王所自射也;熊侯,诸侯所射;豹侯,卿大夫以下所射。”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秉钺

持斧。借指掌握兵权。《诗·商颂·长发》:“ 武王 载斾,有虔秉鉞。”《周礼·夏官·大司马》:“若师有功,则左执律,右秉鉞。”《汉书·终军传》:“大将军秉鉞,单于犇幕。” 唐 刘禹锡 《代谢平章事表》:“虽协梦而求,无闻秉鉞之寄。” 清 钮琇 《觚賸·圆圆》:“自此由 秦 入 蜀 ,迄於秉鉞 滇云 。”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熊罴

(1).熊和罴。皆为猛兽。因以喻勇士或雄师劲旅。《书·牧誓》:“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羆。”《书·康王之诰》:“则亦有熊羆之士,不二心之臣,保乂王家。” 唐 杨炯 《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胜残去杀,上冯宗庙之威;禁暴戢姦,下藉熊羆之用。” 元 朱守谅 《秋夜偶成》诗:“暂止熊羆消大暑,秋深云合殄妖氛。” 黄燮清 《黄天荡怀古》诗:“八千劲旅走熊羆,曾断 金 人十万师。”

(2).指生男之兆。语本《诗·小雅·斯干》:“大人占之,维熊维羆,男子之祥。”《三国志·魏志·高柔传》:“而顷皇子连多夭逝,熊羆之祥,又未感应羣下之心,莫不悒戚。” 唐 李群玉 《哭小女痴儿》诗:“平生未省梦熊羆,稚女如花坠晓枝。” 明 谢谠 《四喜记·大宋毕姻》:“更须夸兰玉祥开,何必虑熊羆占缓。”

(3).指帝王得贤辅。典出《史记·齐太公世家》:“ 西伯 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彲,非虎非羆,所获霸王之辅’。於是 周 西伯 猎,果遇 太公 於 渭 之阳,与语大説……载与俱归,立为师。” 西伯 ,指 周文王 。 唐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 燕王 买骏骨, 渭老 得熊羆。” 宋 王安石 《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舟檝 商巖 命,熊羆 渭水 占。”

(4).比喻贪残的人。《楚辞·刘向<九叹·愍命>》:“麒麟奔于九皋兮,熊羆羣而逸囿。” 王逸 注:“熊羆,猛兽,以喻贪残也。”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宏才

亦作“ 宏材 ”。1.大才。 晋 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远心旷度,赡智宏材,倜儻博物,触类多能。”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君辈辞藻,譬若荣华,须臾之翫,非宏才也。”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 翰 有宏材伟特之度,能诗,有《玉关集》。” 宋 陈亮 《祭吕东莱文》:“假有圣人之宏才,又将待几年而后成!” 明 唐顺之 《工部侍郎顾璘诰辞》:“尔工部左侍郎兼督察院副都御史 顾璘 ,以宏才素劲,逸气望於 江 东。”昆曲《十五贯》第三场:“胸中若无宏才,怎可迎刃而解!”

(2).指有大才的人。 唐 杨炯 《<王勃集>序》:“宏材继出,达人间峙。” 唐 方干 《赠上虞胡少府百篇》诗:“宏才尚遣居卑位,公道何曾雪至寃?”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得天

(1).得天道。谓遵守永恒的运行规律。《易·恒》:“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

(2).谓得四时之正。《逸周书·周月》:“ 夏 数得天,百王所同。”《汉书·律历志上》:“﹝《春秋》﹞《经》曰‘春王正月’,《传》曰 周 正月‘火出,於 夏 为三月, 商 为四月, 周 为五月。 夏 数得天’,得四时之正也。”

(3).谓得天助。《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晋侯 梦与 楚子 搏, 楚子 伏己而盬其脑,是以惧。 子犯 曰:‘吉。我得天, 楚 伏其罪,吾且柔之矣。’” 杜预 注:“ 晋侯 上向,故得天; 楚子 下向地,故伏其罪。”

(4).指具有的自然条件。 清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二章:“ 中国 文明,起於北方,其气候严寒,地味确瘠,得天较薄。”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良谋

见“ 良謨 ”。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中师

中等师范学校的简称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蕞尔

形容小。《左传·昭公七年》:“ 郑 虽无腆,抑谚曰‘蕞尔国’,而三世执其政柄。” 唐 刘禹锡 《贺收蔡州表》:“蕞尔 元济 ,敢怀野心!” 清 曹寅 《送袁士且游吴下》诗之一:“多君真世德,蕞尔总埃尘。” 柯灵 《团圆》:“从默默无闻的蕞尔小岛,到大小 金门 、 大担 、 二担 ,物阜丰腴的 台湾 ,原都是骈枝连理,一脉同根,属于神州大陆的土地。”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小蛮

(1). 唐 白居易 的舞妓名。 唐 孟棨 《本事诗·事感》:“ 白尚书 姬人 樊素 善歌,妓人 小蛮 善舞。尝为诗曰:‘樱桃 樊素 口,杨柳 小蛮 腰。’”

(2).泛指姬妾。 宋 黄庭坚 《采桑子》词:“虚堂密候参同火,梨枣枝繁,深锁三关,不要 樊姬 与 小蛮 。” 程善之 《拟古》诗:“前车拥宾客,后乘载 小蛮 。”

(3).酒器名。 唐 白居易 《春晚酒醒寻梦得》诗:“还携小蛮去,试觅 老刘 看。”自注:“小蛮,酒榼名也。”按, 白居易 《夜招晦叔》诗有“高调 秦 筝一两弄,小花蛮榼二三升”之句,盖“小蛮”即“小花蛮榼”之略称。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何足

犹言哪里值得。《史记·秦本纪》:“﹝ 百里傒 ﹞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六:“ 颖 心愴然,即寤,语诸左右,曰:‘梦为虚耳,亦何足怪。’” 明 李贽 《复夏道甫》:“再勤学数年便当大捷矣,区区一秀才,何足以为轻重。”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但因言语跟着时代的变化,将来还可以有新的复译本的,七八次何足为奇,何况 中国 其实也并没有译过七八次的作品。”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庶几

(1) 或许可以,表示希望或推测

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史记·秦始皇本纪》

(2) 差不多;近似

全我社稷口,可以庶几乎!

(3) 指贤者或可以成才的人

[闻侯舅应辟南征诗(原注:时年十八。)]胸中

心中。多指人的思想境界或精神状态。《孟子·离娄上》:“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史记·苏秦列传》:“是故明主外料其敌之彊弱,内度其士卒贤不肖,不待两军相当而胜败存亡之机固已形於胸中矣。” 明 王守仁 《泛海》诗:“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脸上一团正气,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诚。”

,

  • 【苦寒行】_文同 | 宋代
  • 【苦寒行】_文同 | 宋代 >> 【苦寒行】_文同 | 宋代...

  • 【蓦山溪(上元词)】_毛滂 | 宋代
  • 【蓦山溪(上元词)】_毛滂 | 宋代 >> 【蓦山溪(上元词)】_毛滂 | 宋代...

  • 【偈颂二十首】_释如珙 | 宋代
  • 【偈颂二十首】_释如珙 | 宋代 >> 【偈颂二十首】_释如珙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