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秋】作者:陆游 朝代:宋代
[感秋]感秋原文
会稽八月秋始凉,梧桐叶落覆井床,月明缟树遶惊鹊,露下湿草啼寒螿。
丈夫行年过六十,日月虽短志意长。
匣中宝剑作雷吼,神物那得终摧藏。
君不见昔时东都宗大尹,义感百万虎与狼,疾危尚念起击贼,大呼过河身已僵。
[感秋]诗词问答
问:感秋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问:感秋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陆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游
[感秋]参考注释
[感秋]会稽
(1).山名。在 浙江省 绍兴县 东南。相传 夏禹 大会诸侯于此计功,故名。一名 防山 ,又名 茅山 。《左传·哀公元年》:“ 越子 以甲楯五千保于 会稽 。”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 禹 ﹞更名 茅山 曰 会稽 。”
(2).郡名。 秦 置,今 江苏省 东部及 浙江省 西部地。《汉书·严助传》:“ 严助 , 会稽 吴 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贺太傅 作 吴郡 ,初不出门, 吴 中诸强族轻之,乃题府门云:‘ 会稽 鸡,不能啼。’” 清 吴伟业 《过朱买臣墓》诗:“ 翁子 穷经不自贫, 会稽 连守拜为真。”
[感秋]梧桐
一种落叶乔木,长柄叶呈掌状分裂,开黄绿色单性花。木材质轻而坚韧,可制乐器等。种子可食,亦可榨油
左右种梧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感秋]井床
即井栏。语本《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三·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牀,金瓶素綆汲寒浆。” 唐 唐彦谦 《红叶》诗:“薜荔垂书幌,梧桐坠井牀。” 宋 陆游 《秋思》诗:“黄落梧桐覆井牀,莎根日夜泣寒螿。”
[感秋]月明
(1).月光明朗。 唐 白居易 《崔十八新池》诗:“见底月明夜,无波风定时。” 元 袁士元 《和嵊县梁公辅夏夜泛东湖》:“小桥夜静人横笛,古渡月明僧唤舟。”《水浒传》第九回:“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
(2).指月亮;月光。 唐 李益 《从军北征》诗:“磧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一出:“白苹红蓼緑簑衣,青海滩头一钓磯。只恐夜静水寒鱼不饵,满船空载月明归。”
[感秋]惊鹊
受惊的乌鹊。比喻无处栖身的人。语本 三国 魏 曹操 《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宋 苏轼 《次韵蒋颖叔》:“月明惊鹊未安枝,一棹飘然影自随。” 宋 苏辙 《次韵知郡贾蕃大夫思归》:“得坎浮槎应有命,投林惊鹊且安枝。”
[感秋]下湿
谓地势低而潮湿。《尚书大传》卷二上:“下溼曰隰。”《汉书·冯立传》:“后迁为 东海 太守,下溼病痺。”《东观汉记·城阳恭王祉传》:“﹝ 刘仁 ﹞以 舂陵 地势下溼,有山林毒气,难以久处。”
[感秋]丈夫
(1) 已婚女子的配偶
古者丈夫不耕。——《韩非子·五蠹》
(2) 男子
生丈夫,…生女子。——《国语·越语》
(3) 成年男子
丈夫气
丈夫亦爱怜。——《战国策·赵策》
[感秋]行年
(1).经历的年岁,指当时年龄。《荀子·君道》:“以为好丽邪?则夫人行年七十有二,齳然而齿堕矣。” 唐 杜甫 《狂歌行赠四兄》:“与兄行年校一岁,贤者是兄愚者弟。” 清 钮琇 《觚賸·巡检附魂》:“戏语之曰:‘贵司行年几何?’则拱而对曰:‘卑职犬马齿五十七矣。’”
(2).指将到的年龄。《南齐书·武帝纪》:“詔曰:‘始终大期,贤圣不免,吾行年六十,亦復何恨……’是日上崩,年五十四。” 清 李调元 《剿说》卷二:“《水经注》:‘ 吕望 行年五十,卖食 棘津 。’行,将也……行年,犹云年将,倒文也。”
(3).流年。旧时星命家所谓某人当年所行的运, 唐 张籍 《赠任道人》诗:“欲得定知身上事,凭君为筭小行年。” 金 元好问 《赠萧汉杰》诗序:“问其日事,则曰:‘止以 唐生 、 季主 之业游时贵间耳。’因与论余之行年,而有契於余心者。”
[感秋]日月
(1) 生计;生活
舒心的日月
(2) 太阳和月亮
[感秋]志意
(1).思想;精神。《荀子·修身》:“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韩诗外传》卷四:“血气平和,志意广大,行义塞天地,仁知之极也。” 明 方孝孺 《送金文举归省序》:“自非志意之相同,道术之相感,乌能相恤而不厌哉!”
(2).意愿。《北齐书·平秦王归彦传》:“ 归彦 既地居将相,志意盈满,发言陵侮,旁若无人。”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三:“ 凤翔 以监司贿致节鉞,志意已满,当不知有此语。”
(3).犹意志。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三:“后数月,山中大火,鸚鵡遥见,便入水濡羽,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 宋 陆游 《贺汤丞相启》:“歷万变而志意愈坚。”
[感秋]宝剑
原来指罕见而贵重的剑,后泛指普通剑
[感秋]神物
(1).神灵、怪异之物。《易·繫辞上》:“探賾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 唐 李白 《梁甫吟》:“ 张公 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明 张纶 《林泉随笔》:“雷虽只是气,但有气便有形。神物气聚,则须有纔过便散。既有神物,则震死人书其背,夫復何怪?”
(2).指神仙。《史记·孝武本纪》:“上即欲与神通,宫室被服不象神,神物不至。”
[感秋]那得
1.怎得;怎会;怎能。
[感秋]摧藏
(1) 奏乐时的抑按的动作
(2) 亦作[藏摧]
左手抑扬,右手徘徊;抵掌反复,抑按藏摧。——东汉· 蔡邕《琴赋》
(3) 引申指人抑挫之貌
和乐怡怿,悲伤摧藏。——晋· 成公绥《啸赋》
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强烈的抑按动作
莫不衄锐挫芒,拉捭摧藏。——晋· 左思《吴都赋》
[感秋]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感秋]昔时
往日
[感秋]东都
(1).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1) 商 代指 商丘 ,在 殷 ( 殷墟 )之东。故址在今 河南省 商丘县 。《左传·定公四年》:“封畛土畧……取於 相土 之 东都 ,以会王之东蒐。” 杨伯峻 注:“ 相土 , 殷商 之祖。《太平御览》八十二引《竹书纪年》云:‘ 后相 即位,居 商丘 。’则, 相土 之 东都 为今 河南 商丘县 。”一说指 帝丘 (今 河南省 濮阳县 )。参阅《通鉴地理通释》卷四。(2) 西周 指 洛邑 ,故址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西。在 镐京 之东。《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昔 成王 合诸侯城 成周 ,以为 东都 ,崇 文 德焉。”(3) 东汉 都 洛阳 ,在 西汉 京都 长安 之东。 汉 班固 有《东都赋》。(4) 隋唐 时指 洛阳 。时京都在 长安 。《隋书·炀帝纪上》:“﹝ 大业 五年春正月﹞戊子,上自 东都 还京师。”《新唐书·高宗纪》:“﹝ 显庆 二年十二月﹞丁卯,以 洛阳宫 为 东都 。”(5) 南唐 指 广陵 ,在 建康 之东。故址在今 江苏省 扬州市 。 宋 陆游 《南唐书·烈祖纪》:“﹝ 昇 元 元年﹞以 建康 为 西都 , 广陵 为 东都 。”(6) 元 代指 大梁 。故址在今 河南省 开封市 。 清 侯方域 《定鼎说》:“胜国有三都焉:冬春居 大都 、 东都 …… 东都 者, 大梁 也。”
(2).代指 东汉 。 唐 韩愈 《荐士》诗:“五言出 汉 时, 苏 李 首更号。 东都 渐瀰漫,派别百川导。” 明 宋濂 《张侍讲<翠屏集>序》:“文之难言久矣。 周 秦 以前,固无庸议。下此唯 汉 为近古,至於 东都 则渐趋於綺靡。”
(3). 长安 东都门 的省称。 汉 疏广 与侄 受 同时退隐,满朝百官祖饯于 东都门 外,后以“东都”谓致仕或饯别之地。《南齐书·徐孝嗣传》:“ 世祖 问 俭 曰:‘谁可继卿者?’ 俭 曰:‘臣 东都 之日,其在 徐孝嗣 乎!’”《文选·江淹<别赋>》:“帐饮 东都 ,送客 金谷 。” 李善 注引 苏林 曰:“ 长安 东都门 也。”参见“ 东都门 ”。
[感秋]大尹
(1). 春秋 、 战国 时 宋 官名。《左传·哀公二十六年》:“六卿三族降听政,因大尹以达。” 杜预 注:“大尹,近官有宠者。六卿因之以自通达於君。”《战国策·宋策》:“谓大尹曰:‘君日长矣,自知政,则公无事。公不如令 楚 贺君之孝,则君不夺太后之事矣,则公常用 宋 矣。’”
(2). 新莽 时称郡太守为大尹。《汉书·王莽传中》:“改郡太守曰大尹。”《后汉书·刘盆子传》:“ 赤眉 遂寇 东海 ,与 王莽 沂平 大尹战,败,死者数千人。”
(3).对府县行政长官的称呼。 唐 韩愈 《唐故朝散大夫董府君墓志铭》:“﹝ 董溪 ﹞选参军 京兆府 法曹,日伏阶下,与大尹争是非。大尹屡黜己见,岁中奏为司録参军。”《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大尹看了,大怒道:‘帝輦之下,有这般贼人!’”《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那 苏云 自小攻书,学业淹贯,二十四岁上,一举登科,殿试二甲,除授 浙江 金华府 兰溪县 大尹。”
[感秋]百万
(1)
(2) 一百个万;一千个千,实数
(3) 虚指,言数量极多
伏尸百万。——《战国策·魏策》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三国志·诸葛亮传》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感秋]河身
河底
宋代,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