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观棋】作者:刘挚 朝代:宋代
[次韵观棋]次韵观棋原文
昼永风闲玉局平,机心相轧掌中兵。
敌家只欲乘虚夺,完地何劳用劫成。
纵使仲宣强记在,枉将陶侃寸阴争。
旁观有诀君须信,大抵骄贪悔吝生。
[次韵观棋]诗词问答
问:次韵观棋的作者是谁?答:刘挚
问:次韵观棋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次韵观棋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刘挚的名句有哪些?答:刘挚
[次韵观棋]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次韵观棋]参考注释
[次韵观棋]昼永
白昼漫长。 宋 洪迈 《容斋三笔·李元亮诗启》:“ 元亮 亦工诗,如‘人闲知昼永,花落见春深’。” 宋 林逋 《病中谢马彭年见访》诗:“山空门自掩,昼永枕频移。” 明 杨柔胜 《玉环记·逼女更夫》:“昼永人閒谁作侣,消磨白日无过只仗琴书。”
[次韵观棋]玉局
(1).棋盘的美称。 唐 李商隐 《灯》诗:“锦囊名画揜,玉局败碁收。” 宋 贺铸 《南乡子》词:“玉局弹棋无限意, * ,肠断 吴 蚕两处眠。”
(2).道观名,在 四川 成都 。传说 李老君 曾于此坐局脚玉床讲经,因而得名。《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 蜀主 詔於 玉局化 设道场。” 胡三省 注:“ 玉局化 在 成都 。 彭乘 《记》曰: 后汉 永寿 元年, 李老君 与 张道陵 至此,有局脚玉牀自地而出, 老君 昇坐,为 道陵 説《南北斗经》,既去而坐隐,地中因成洞穴,故以‘玉局’名之。” 宋 苏轼 《送戴蒙赴成都玉局观将老焉》诗:“莫欺老病未归身, 玉局 他年第几人。” 元 袁桷 《张虚靖圜庵扁曰归鹤次韵》:“ 玉局 讲残春换劫,石臺丹在草通灵。” 明 王世贞 《九支斋十歌》之六:“ 成都 玉局 授书后,渐与金僊相对雄。”
(3). 苏轼 曾任 玉局观 提举,后人遂以“玉局”称 苏轼 。 宋 刘克庄 《摸鱼儿·赏海棠》词:“悵 玉局 飞仙, 石湖 絶笔,孤负这风韵。” 明 文徵明 《先君行略》:“一日见公书,稍涉 玉局 笔意。” 清 赵翼 《再题焦山寺赠巨超练塘两诗僧》诗:“我本才非 苏玉局 ,敢嗔 佛印 不烧猪。” 清 程文正 《钱王庙》诗:“残碑有字还堪读, 玉局 鸿文笔力遒。”
[次韵观棋]机心
机巧的心思
有机事者,必有机心。——《庄子·天地》
[次韵观棋]相轧
(1).互相倾轧。《庄子·人间世》:“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 元稹 ﹞至与 裴度 相轧,貽讥清议;则其与 香山 早约时,本非真意,故不能践言耳。”
(2).互相挤压。 唐 韩愈 《别知赋》:“山磝磝其相轧,树蓊蓊其相摎。”
[次韵观棋]中兵
魏 置中兵曹掌畿内之兵,后因称京畿部队为“中兵”。《宋史·田况传》:“今北敌桀慢,而 河 朔将佐之良愚,中兵之善窳……在两府辅臣,实未有知之者。”
[次韵观棋]乘虚
趁着没有提防;借虚弱之机
守城者皆羸老之卒,可以乘虚直抵其城。——《资治通鉴·唐纪》
乘虚偷袭
[次韵观棋]完地
平整土地。 明 郎瑛 《七修续稿·事物·从葬沙板》:“又某寺完地而得古棺,裹以栢木;某地修城得古栢,坚润如新。”
[次韵观棋]何劳
犹言何须烦劳,用不着。《三国演义》第九六回:“ 赵云 慌忙下马伏地曰:‘败军之将,何劳丞相远接?’” 清 李渔 《奈何天·闹封》:“收拾残经别法王,袈裟脱去换霓裳。初来不为求超脱,临去何劳懺罪殃。”
承受烦劳。《敦煌变文集·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可憎猧子色茸茸,抬举何劳餧饲浓。” 蒋礼鸿 通释:“何劳,同‘荷劳’,承荷烦劳的意思。”
[次韵观棋]纵使
即使——连接分句,表示假设的让步,即在偏句提出某种情况
[次韵观棋]仲宣
汉 末文学家 王粲 的字,为“建安七子”之一。博学多识,文思敏捷,善诗赋,尤以《登楼赋》著称。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 仲宣 独步於 汉 南, 孔璋 鹰扬於 河 朔。”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兼善则 子建 仲宣 ,偏美则 太冲 公干 。” 唐 高适 《信安王幕府诗》:“作赋同 元淑 ,能诗匪 仲宣 。” 清 袁于令 《西楼记·虚讣》:“可惜那 于叔夜 国士才,祗为相思鬱未解,怎把他肺腑调和,怎奈他心病难猜,欠些 仲宣 登楼债。”
[次韵观棋]寸阴
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比喻一个非常短的时间
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淮南子·原道》
寸阴尺璧
[次韵观棋]旁观
从旁观察
袖手旁观
[次韵观棋]大抵
大概;大致
[次韵观棋]骄贪
骄横贪婪。 宋 刘挚 《论备契丹奏》:“然其骄贪之情,常能窥伺中国动静,一见间隙,则造端兴谋,起事以撼我。”
[次韵观棋]悔吝
亦作“ 悔恡 ”。1.灾祸。《易·繫辞上》:“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东方朔》:“ 文帝 时政颇遗失,皆所谓悔恡小疵耶。” 唐 杜甫 《送李校书》诗:“每愁悔吝作,如觉天地窄。” 清 黄景仁 《闲居》诗:“名象实易玩,悔吝虚已消。”
(2).悔恨。《后汉书·马援传》:“出征 交阯 ,土多瘴气, 援 与妻子生诀,无悔吝之心。”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释争》:“若然者,悔恡存于声色,夫何显争之有哉!” 唐 李咸用 《猛虎行》:“须知《易水歌》,至死无悔吝。” 明 唐顺之 《与董后峰宪副书》:“野人一入仕途,百般悔吝,禪家所谓猢孙入布袋,真可一笑也。”
(3).谓追悔顾惜。 唐 司空图 《疑经》:“纵天王制用失节,多取於诸侯,如欲垂诫,即书於 周 史可矣;若书於诸侯之史,是悔恡其货而侮王命也。”
刘挚,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