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樗轩】_释妙声 | 元代

【樗轩】作者:释妙声 朝代:元代

[樗轩]樗轩原文

彼樗实散木,三年踰十寻。

形质虽偃蹇,柯叶自萧森。

物生各有适,小大在所任。

敢期当世用,聊致东溪阴。

清风树下至,和我邱中琴。

群鸟亦萃止,怀人遗好音。

各遂天地性,庶当君子心。

培根在封植,种德务华深。

逍遥乐其下,永愿辞朝簪。

[樗轩]诗词问答

问:樗轩的作者是谁?答:释妙声
问:樗轩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释妙声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妙声

[樗轩]注释

1. 押侵韵

[樗轩]参考注释

[樗轩]散木

原指因无用而享天年的树木。后多喻天才之人或全真养性、不为世用之人。《庄子·人间世》:“ 匠石 之齐,至於 曲辕 ,见櫟社树……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槨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北周 庾信 《奉和法筵应诏》:“覊臣从散木,何以预中天?” 唐 戴叔伦 《酬赠张众甫》诗:“野人无本意,散木任天材。” 宋 苏轼 《题过所画枯木竹石》诗之二:“散木支离得自全,交柯蚴蟉欲相缠。”

[樗轩]形质

(1).肉体,躯壳。 唐 刘禹锡 《祭柳员外文》:“意君所死,乃形质尔。魂气何託,听余哀词。” 宋 梅尧臣 《秀叔头虱》诗:“翦除诚未难,所恶累形质。”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是为仁义礼智之根株,是为形质血气之主宰。”《红楼梦》第一一九回:“老太太见与不见,总是知道的,喜欢的。既能知道了,喜欢了,便是不见也和见了的一样。只不过隔了形质,并非隔了神气啊。”

(2).外形,外表。 唐 无名氏 《东阳夜怪录》:“俄则沓沓然若数人联步而至者…… 自虚 昏昏然,莫审其形质。”《宣和遗事》后集:“时帝年二十二岁,太上年三十六岁,形容枯黑,不復有贵人形质。”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邓县尹》:“ 邓 不禁毛髮森竖,寧神审諦,则形质服色彷彿日间所相尸也。”

(3).才具,气质。《晋书·刘曜载记》:“自以形质异众,恐不容于世,隐迹 管涔山 ,以琴书为事。” 唐 康骈 《剧谈录·潘将军失珠》:“僧谓 潘 曰:‘观尔形质器度与众贾不同。’”

(4).犹形制。《清史稿·圣祖纪三》:“御史 陈汝咸 招抚海寇 陈尚义 入见,询海上情势及洋船形质。”参见“ 形制 ”。

(5).指形式。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顾此适宜之政治,究为何种政治乎?则惟民主义为其精神、代议制度为其形质之政治。”

[樗轩]偃蹇

(1) 高耸

(2) 骄横;傲慢

惧其偃蹇。——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那些督抚贵人点了点头,他就得意的了不得,从此就故作偃蹇之态去骄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3) 困顿;窘迫

叔宝道:[小弟当时偃蹇。——《隋唐演义》

(4) 形容委曲婉转的样子

[樗轩]柯叶

枝叶。 汉 班固 《幽通赋》:“形气发於根柢兮,柯叶汇而灵茂。”《梁书·刘孝绰传》:“且款冬而生,已凋柯叶,空延德泽,无谢阳春。” 唐 杜甫 《病柏》诗:“岁寒忽无凭,日夜柯叶改。”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树柯叶森耸,隔屋数重可见。”

[樗轩]萧森

(1).草木茂密貌。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平等寺》:“堂宇宏美,林木萧森。” 宋 司马光 《又和董氏东园桧屏石床》:“密叶萧森翠幕紆,蹔来犹恨不长居。” 明 何景明 《怀化驿芭蕉》诗:“孟夏日初赫,萧森蔽炎光。”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地上是百花灿烂的郊原,眼前是原始的林木萧森。”

(2).草木凋零衰败貌。 唐 张九龄 《郡舍南有园畦杂树聊以永日》诗:“江城何寂歷,秋树亦萧森。” 宋 陆游 《秋思绝句》:“一片云深更作阴,东轩草树共萧森。” 明 何景明 《九日黔国后园》诗之二:“天空远水明秋岸,梧叶萧森枫树残。” 鲁迅 《无题》诗:“风波一浩荡,花树已萧森。”

(3).阴森。 唐 杜甫 《秋兴》诗之一:“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 巫峡 气萧森。” 宁调元 《游白云归感赋四律并柬同游诸子》:“夜气萧森十里堤,出门可有上天梯。” 徐迟 《入峡记》:“ 巫山 突然挺立两侧,何止十二峰。阳光被夺,气象萧森。”

[樗轩]小大

(1).小的和大的。有时犹云一切、所有。《书·顾命》:“柔远能邇,安劝小大庶邦。”《左传·庄公十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北史·乐运传》:“大尊比来小大之事,多独断之。” 清 黄鷟来 《咏史》之一:“旷观宇宙内,小大何相蒙?”

(2).引申指长的和幼的、轻的和重的等。《荀子·非相》:“故长短小大善恶形相,非吉凶也。”《诗·小雅·楚茨》:“既醉既饱,小大稽首。” 郑玄 笺:“小大,犹长幼也。”《礼记·王制》:“疑狱,氾与众共之。众疑赦之,必察小大之比以成之。” 郑玄 注:“小大,犹轻重也。”《礼记·乐记》:“律小大之称,比终始之序,以象事行。” 郑玄 注:“小大,谓高声正声之类也。”

(3).特指小孩和大人。意谓全家。 晋 王羲之 《十七帖》:“瞻近无缘,省告,但有悲叹。足下小大悉平安也。” 晋 王羲之 《十七帖》:“ 武 妹小大佳也。”

(4).指儿子。《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 渊 亦恐 权 远不可恃,且贪货物,诱至其使,悉斩送 弥 晏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宿舒 、 孙综 前到 吴 ,贼 权 问臣家内小大, 舒 、综对臣有三息。” 宋 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安中令大度》:“唤小大取鐁锣将篦照来。中令自就地取幞头,用公服袖揩拭。”

[樗轩]在所

犹言所在地。《史记·平準书》:“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便属在所县。”《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建武 十四年﹞十二月癸卯,詔 益 凉 二州奴婢,自八年以来自讼在所官,一切免为庶人,卖者无还直。” 杨树达 《积微居读书记·后汉书·光武纪下》“詔 益 梁 二州奴婢”:“在‘在所’今言‘所在地’,‘在所官’谓所在地之官署。”《宋书·孝武帝纪》:“凡诸守莅亲民之官,可详申旧条,勤尽地利。力田善蓄者,在所具以名闻。”《新唐书·藩镇传·李正己》:“政令严酷,在所不敢偶语,威震邻境。”

[樗轩]当世

(1) 当代

(2) 指地位显要的人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后汉书·张衡传》

[樗轩]清风

清凉的风

清风徐来

清风明月

[樗轩]萃止

聚集。止,语尾助词。《诗·陈风·墓门》:“墓门有梅,有鴞萃止。” 毛 传:“萃,集也。”《周书·儒林传·沉重》:“所望凤举鸿翻,俄而萃止。” 宋 苏轼 《答孔毅父》:“日至阳长,仁者履之,百顺萃止。”

[樗轩]怀人

(1).思念远行的人。《诗·周南·卷耳》:“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唐 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慕士情未忘,怀人首徒搔。”

(2).指思念家乡的人。 明 杨慎 《送童士琦瑞州府判赋得蜀江》:“别后怀人更怀土,烦君时一到沧洲。”

(3).所怀念的人。 晋 陶潜 《悲从弟仲德》诗:“借问为谁悲?怀人在九冥。”

[樗轩]好音

(1).悦耳的声音。《诗·鲁颂·泮水》:“食我桑黮,怀我好音。” 汉 祢衡 《鹦鹉赋》:“采采丽容,咬咬好音。” 唐 杜甫 《蜀相》诗:“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鸝空好音。” 宋 王安石 《半山春晚即事》诗:“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2).也特指乐声。 清 李渔 《风筝误·嘱鹞》:“新诗为我逗琴心,更仗新诗索好音。”

(3).犹言好消息。《诗·桧风·匪风》:“谁将西归,怀之好音。”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子其超矣,实慰我心。发言为诗,俟望好音。” 唐 杜牧 《为人题赠》诗之一:“的的新添恨,迢迢絶好音。”《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好兄弟,是必替我送送,倘有好音,必当重谢。” 叶圣陶 《城中·前途》:“不胜盼祷,跂望好音。”

喜爱音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寡人窃闻 赵王 好音,请奏瑟。” 汉 马融 《长笛赋》序:“ 融 既博览典雅,精核数术,又性好音,能鼓琴吹笛。”

[樗轩]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樗轩]君子

(1) 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

彼君子兮。——《诗·魏风·伐檀》

君子不齿。——唐· 韩愈《师说》

君子寡欲。——司马光《训俭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论语》

君子有不战。——《孟子·公孙丑下》

君子博学。——《荀子·劝学》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对别人的尊称

君子书叙。——唐· 李朝威《柳毅传》

君子登山。——明· 顾炎武《复庵记》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君子之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樗轩]封植

见“ 封殖 ”。

[樗轩]种德

犹布德。施恩德于人。《书·大禹谟》:“ 皋陶 迈种德,德乃降,黎民怀之。” 孔 传:“迈,行;种,布。”《南史·宋纪上·武帝》:“虽 文命 之东渐西被, 咎繇 之迈于种德,何以尚兹。” 唐 王贞白 《金陵怀古》诗:“恃险不种德,兴亡叹数穷。” 元 独乐园主 《咏史》:“ 苍姬 种德极深厚,歷载八百何绵绵。”

[樗轩]逍遥乐

词牌名。调见 宋 黄庭坚 《山谷词》。参阅《词谱》卷二六。

[樗轩]朝簪

朝廷官员的冠饰。常用以借指京官。 唐 张说 《襄州景空寺题融上人兰若》诗:“何由侣飞锡,从此脱朝簪。” 宋 苏舜钦 《寄守坚觉初二僧》诗:“师方传祖印,我欲谢朝簪。” 明 高明 《琵琶记·瞷询衷情》:“我待解朝簪,再图乡任。”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引 清 龚孙枝 诗:“早结山堂水竹缘,朝簪重脱未华颠。”

,

  • 【无题效商隐体四首】_杨维桢 | 元代
  • 【无题效商隐体四首】_杨维桢 | 元代 >> 【无题效商隐体四首】_杨维桢 | 元代...

  • 【送表兄从戎】_张浚明 | 元代
  • 【送表兄从戎】_张浚明 | 元代 >> 【送表兄从戎】_张浚明 | 元代...

  • 【春草碧】_钱应庚 | 元代
  • 【春草碧】_钱应庚 | 元代 >> 【春草碧】_钱应庚 | 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