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观音岩】作者:李孙宸 朝代:明代
[游观音岩]游观音岩原文
石床千尺倚云根,小有清虚敞洞门。
风雨不惊龙卧稳,烟霞长护佛坛尊。
云封鸟道才穿径,日落人家别有村。
何事杖藜天外去,尽饶方内足攀援。
[游观音岩]诗词问答
问:游观音岩的作者是谁?答:李孙宸
问:游观音岩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游观音岩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李孙宸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孙宸
[游观音岩]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元韵
2. 岩去铁城不五里而遥,石平如坻,下敞,一洞幽深奇胜,然游人罕到,藤蔓交垂,堪叹邑人之不好也。
[游观音岩]参考注释
[游观音岩]石床
(1).供人坐卧的石制用具。《西京杂记》卷六:“ 魏襄王 冢,皆以文石为槨……中有石牀,石屏风,婉然周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夷水》:“村人 骆都 少时到此室边採蜜,见一仙人坐石牀上,见 都 凝瞩不转。”《南史·宋纪上·武帝》:“帝素有热病……坐卧常须冷物,后有人献石牀,寝之,极以为佳,乃嘆曰:‘木牀且费,而况石耶!’即令毁之。” 唐 许浑 《寄题南山王隐居》诗:“更忆前年醉,松花满石牀。” 明 王守仁 《龙冈漫兴》诗之五:“白云晚忆归岩洞,苍蘚春应通石床。”
(2).钟乳水下滴而成的笋状凝积物。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一·殷孽》﹝附录﹞引 苏恭 曰:“石床……生钟乳堂中,采无时,钟乳水滴下凝积,生如笋状,久渐与上乳相接为柱也。”
[游观音岩]千尺
极言其深、高、长。 唐 李白 《赠汪伦》诗:“ 桃花潭 水深千尺,不及 汪伦 送我情。” 宋 王安石 《道傍大松人取为明》诗:“虬甲龙髯不易攀,亭亭千尺荫 南山 。”
[游观音岩]倚云
靠着云。形容极高。 唐 宋之问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诗:“梵音迎漏彻,空乐倚云听。” 唐 高蟾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诗:“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宋 梅尧臣 《和张簿宁国山门六题·碧云洞》:“谁将万古倚云剑,刺破苍石天窗开。”
[游观音岩]有清
指 清 代。有,词头。《清史稿·礼志十二》:“有 清家 法,不立储贰。” 梁启超 《新民说》十六:“有 清二 百年间民德之变迁,在 朱 学时代有伪善者,犹知行恶之为可耻也,在 汉 学时代并伪焉者而无之,则以行恶为无可耻也。”
[游观音岩]虚敞
空阔宽敞。 宋 司马光 《和利州鲜于转运公居八咏·山斋》:“幽蹊入桃李,危栈蟠林麓。行行忽虚敞,高斋出山腹。”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海淀》:“循沜而西,其地虚敞,可以舟。” 清 蒋士铨 《第二碑·赓韵》:“这所临江酒楼,倒也虚敞。”
[游观音岩]风雨
(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游观音岩]惊龙
形容举止飘逸洒脱。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时人目 王右军 ,飘如游云,矫若惊龙。”亦形容笔势生动的书法。 宋 苏轼 《次韵舒尧文祈雪雾猪泉》诗:“挥毫落纸勿言疲,惊龙再起震失匙。”
[游观音岩]烟霞
烟雾和云霞,也指[山水胜景]
[游观音岩]佛坛
供奉佛像的高台。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十六:“南北炕在毡毯上跪经的女人,把腰都挺直了,两手扣在心窝,双眼微阖,面向佛坛。”
[游观音岩]鸟道
只有鸟才能飞越的路,比喻狭窄陡峻的山间小道
[游观音岩]日落
太阳西沉
[游观音岩]人家
(1) 代词,指说话人或听话人以外的人
人家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
(2) 代词,指某个人或某些人
把信给人家送去
(3) 代词,指说话者本人
人家等你半天了
[游观音岩]何事
(1).什么事;哪件事。 南朝 齐 谢朓 《休沐重还道中》诗:“问我劳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干 《经周处士故居》诗:“愁吟与独行,何事不伤情?”《朱子语类》卷八:“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为何,何故。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新唐书·沉既济传》:“若广聪明以收淹滞,先补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来?”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谜:何事痴呆汉,到处逢佳丽?”
[游观音岩]杖藜
(1).谓拄着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庄子·让王》:“ 原宪 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 唐 杜甫 《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宋 苏轼 《鹧鸪天》词:“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开牖有时邀月入,杖藜到处避人行。”
(2).藜杖;拐杖。 唐 护国 《赠张驸马斑竹柱杖》诗:“此君与我在云溪,劲节奇文胜杖藜。” 宋 秦观 《宁浦书事》诗之五:“身与杖藜为二,对月和影成三。”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諳尽江湖味,执青青杖藜。”
[游观音岩]天外
(1).天之外。极言高远。 战国 楚 宋玉 《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
(2).谓极远的地方。 唐 岑参 《送崔子还京》诗:“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戴望舒 《示长女》诗:“然后,缅想着天外的父亲,把疲倦的头搁在小小的绣枕。”
(3).谓意想不到之处。《后汉书·西域传论》:“神迹诡怪,则理絶人区;感验明显,则事出天外。”
[游观音岩]内足
谓家中富足。《陈书·世祖纪》:“朕自诸生,颇为内足,而家敦朴素,室靡浮华。”
[游观音岩]攀援
(1) 抓住或依附他物而移动
(2) 援引提拔;支持。援用,引用
(3) 追随,依附
明代,李孙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