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作者:吴惠 朝代:明代
[喜雨]喜雨原文
山城五月土欲焦,浮云弥漫横四郊。
昏黑须臾失天地,滂沱高下平塘坳。
及时万亩播嘉谷,鼓腹百姓欢衡茅。
张灯置酒宴嘉客,《醉翁亭记》当笙匏。
[喜雨]诗词问答
问:喜雨的作者是谁?答:吴惠
问:喜雨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喜雨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吴惠的名句有哪些?答:吴惠
[喜雨]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肴韵 出处:明诗纪事 乙签·卷十六
[喜雨]参考注释
[喜雨]山城
(1).依山而筑的城市。 北周 庾信 《奉和泛江》:“岸社多乔木,山城足迴楼。” 唐 白居易 《郡中》诗:“乡路音信断,山城日月迟。” 宋 欧阳修 《霁后看雪走笔呈元珍判官》诗之二:“山城岁暮惊时节,已作春风料峭寒。” 谢觉哉 《观花小记》:“ 重庆 是一个美丽的山城。”
(2).指依山固守的营垒。《六韬·鸟云山兵》:“衢道通谷,絶以武车,高置旌旗,谨勑三军,无使敌人知吾之情,是谓山城。”
[喜雨]浮云
(1)
(2) 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
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元· 关汉卿《窦娥冤》
(3) 比喻飘忽不定,未有定处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喜雨]弥漫
布满;到处充斥着
弥漫着猜疑的气氛
[喜雨]四郊
城市四周的地方;郊外
四郊农事兴,老稚迭歌舞。——陆游《春雨》
[喜雨]昏黑
缺乏光线∶天色黑暗
秋天漠漠白昏黑。——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喜雨]须臾
(1) 片刻
须臾不可离
(2) 一会儿
须臾,蛇不见了。——《三国演义》
[喜雨]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喜雨]滂沱
(1)
(2) 形容雨下得很大
(3) 比喻眼泪流得很多,哭得厉害
涕泪滂沱
(4) 形容水流盛大的样子
[喜雨]高下
指高低、优劣(用于比较双方的水平)
两个人的技术不分高下
[喜雨]塘坳
池塘;低洼地。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掛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宋 陆游 《题斋壁》诗:“隔叶晚鶯啼谷口,唼花鶵鸭聚塘坳。”
[喜雨]及时
(1) 立刻;马上
工作中有问题必须及时解决
及时相遣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迅速地;毫不耽搁地
你应及时地动身回家
[喜雨]嘉谷
(1).古以粟(小米)为嘉谷,后为五谷的总称。《书·吕刑》:“ 稷 降播种,农殖嘉穀。”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嘉穀不耘,则荑莠弥漫。” 宋 王禹偁 《拟封田千秋为富民侯制》:“虽有玄珠虹玉,勿谓之宝,朕之宝者,嘉穀也。” 明 刘基 《北上感怀》诗:“农夫植嘉穀,所务诛稂秕。”
(2).嘉禾。《史记·周本纪》:“ 晋 唐叔 得嘉穀,献之 成王 , 成王 以归 周公 于兵所。” 裴駰 集解引 郑玄 曰:“﹝嘉穀﹞二苗同为一穗。”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嘉穀六穗,我穡曷蓄。”《汉书·宣帝纪》:“ 元康 四年,嘉穀玄稷降于郡国。”参见“ 嘉禾 ”。
[喜雨]鼓腹
(1).鼓起肚子。谓饱食。《庄子·马蹄》:“夫 赫胥氏 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唐 岑参 《南溪别业》诗:“逍遥自得意,鼓腹醉中游。” 清 曹寅 《五月十一夜集西堂限韵》:“在昔鼓腹游,真意非等伦。”
(2).拍击腹部,以应歌节。 元 无名氏 《醉写赤壁赋》第一折:“高歌鼓腹,长笑掀髯,我则待慢登临感慨悦他这箇 仲宣 楼。”
(3).捧腹大笑。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五:“余於国朝前辈名家,亦偶窥一斑,聊附於此,以当鼓腹。”
[喜雨]百姓
(1) 普通人——相对于官员、干部而言
并皆暴犯百姓。——《世说新语·自新》
百姓多闻其贤。——《史记·陈涉世家》
(2) (古代百姓是百官贵族的统称)
[喜雨]置酒
摆下酒宴
置酒大会宾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喜雨]嘉客
佳客,贵宾。《诗·商颂·那》:“我有嘉客,亦不夷懌。” 汉 焦赣 《易林·屯之遯》:“江河海泽,众利室宅。可以富有,饮御嘉客。” 唐 韩愈 《玩月喜张十八员外以王六秘书至》诗:“况当今夕圆,又以嘉客随。”嘉,一本作“ 佳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彭海秋》:“今夕何夕,遘此嘉客。”
[喜雨]醉翁亭记
散文篇名。北宋欧阳修作。写于作者知滁州(今属安徽)时,在琅琊山建醉翁亭,并自号“醉翁”。文中描绘了山中风景和作者携友饮酒作乐的风雅情趣,并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思想。文章语言优美,结构环环相扣,富有层次感。
[喜雨]笙匏
笙和匏。匏,指笙竽一类的管乐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隐秀》:“言之秀矣,万虑一交。动心惊耳,逸响笙匏。”
吴惠,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