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张侍御出平潭一舍许遇方太仆自榆林回】作者:祁顺 朝代:明代
[别张侍御出平潭一舍许遇方太仆自榆林回]原文
乌台留我识张纲,太仆逢君有大方。
两使论心于我厚,片时分手为谁忙。
水声带恨过平定,山色供吟到寿阳。
何事怀人情缱绻,满前云树蔼苍苍。
[别张侍御出平潭一舍许遇方太仆自榆林回]诗词问答
问:《别张侍御出平潭一舍许遇方太仆自榆林回》的作者是谁?答:祁顺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祁顺的名句有哪些?答:祁顺
[别张侍御出平潭一舍许遇方太仆自榆林回]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别张侍御出平潭一舍许遇方太仆自榆林回]参考注释
[别张侍御出平潭一舍许遇方太仆自榆林回]乌台
指御史台。 唐 姚合 《和门下李相饯西蜀相公》:“乌臺情已洽,凤阁分弥浓。” 金 郭宣道 《送同舍张耀卿补掾中台》诗:“关心 雁塔 功名晚,试手乌臺岁月忙。”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八:“怪道乌臺牙放早,几人怒马出 长安 。”参见“ 乌府 ”。
[别张侍御出平潭一舍许遇方太仆自榆林回]太仆
(1).官名。 周 官有太仆,掌正王之服位,出入王命,为王左驭而前驱。 秦 汉 沿置,为九卿之一,为天子执御,掌舆马畜牧之事。 南朝 不常置。 北齐 始称太仆寺卿、少卿。历代沿置, 清 废。参阅《周礼·夏官·太仆》、《汉书·百官公卿表》、《通典·职官七》。
(2).旧时对绿林好汉的尊称。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二折:“这的是小生的违拗,告太僕且躭饶。”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一折:“你山上头领,都是替天行道的好汉,并没有这事。只是老汉不认的太僕,休怪,休怪!”
[别张侍御出平潭一舍许遇方太仆自榆林回]大方
(1) 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
村里人倒很大方,愿意管我饭
(2) (举止)自然不俗气;无拘束
他举动活泼;说话很大方爽快
(3) 衣着适当
她的一个肩带往下拖垂,用美国的标准来说,使她倒显得很大方
(4) 大道理
[别张侍御出平潭一舍许遇方太仆自榆林回]论心
(1).研究思想。《荀子·非相》:“故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
(2).谈心,倾心交谈。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二九:“抚臆论心,有时而谬。” 宋 王安石 《相送行》诗:“忆昔论心两绸繆,那知相送不得留。”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三六:“多君媕雅数论心,文字缘同骨肉深。”
[别张侍御出平潭一舍许遇方太仆自榆林回]时分
(1).时间。《宋书·律历志中》:“漏所以节时分,定昏明。”
(2).时候。《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到得昨夜,女壻到家时分,不知因甚缘故,将女壻斧劈死了。” 元 杨梓 《敬德不服老》第一折:“想着咱初降 唐 时分,事君竭力致其身。”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二章:“黎明时分挺凉快。”
[别张侍御出平潭一舍许遇方太仆自榆林回]声带
(1) 喉腔两侧两片覆盖喉粘膜的韧带皱襞,受到呼出气流的振动,能发出声音
(2) 电影胶片一侧记录着声音的部分。也指用光学方法记下的声音的纹理
[别张侍御出平潭一舍许遇方太仆自榆林回]平定
(1) 平稳安定
他的情绪逐渐平定下来
(2) 平息
平定叛乱
(3) 评议审定
[别张侍御出平潭一舍许遇方太仆自榆林回]山色
山的景色。 唐 岑参 《宿岐州北郭严给事别业》诗:“郭外山色溟,主人林馆秋。” 宋 欧阳修 《朝中措·平山堂》词:“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叶圣陶 《从西安到兰州》:“一会儿出了隧道,又看见窗外的天光山色。”
[别张侍御出平潭一舍许遇方太仆自榆林回]何事
(1).什么事;哪件事。 南朝 齐 谢朓 《休沐重还道中》诗:“问我劳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干 《经周处士故居》诗:“愁吟与独行,何事不伤情?”《朱子语类》卷八:“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为何,何故。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新唐书·沉既济传》:“若广聪明以收淹滞,先补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来?”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谜:何事痴呆汉,到处逢佳丽?”
[别张侍御出平潭一舍许遇方太仆自榆林回]人情
(1) 人的感情;人之常情
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世说新语·自新》
(2) 情面;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3) 恩惠,情谊
做个人情
(4) 赠品、礼品
送人情
忙又引了拜见贾母,将人情土物各种酬献了。——《红楼梦》
[别张侍御出平潭一舍许遇方太仆自榆林回]缱绻
(1) 牢结;不离散
缱,缱绻,不相离也。——《说文新附》
无纵诡随,以谨缱绻。——《诗·大雅》
(2) 情意深厚
少尽缱绻。——唐· 李朝威《柳毅传》
以后对饮对唱, * 缱绻。——《红楼梦》
[别张侍御出平潭一舍许遇方太仆自榆林回]云树
(1).云和树。 南朝 梁 刘孝威 《和皇太子春林晚雨》:“云树交为密,雨日共成虹。” 唐 王维 《送崔兴宗》诗:“塞迥山河浄,天长云树微。” 明 刘基 《梅花引》词:“晚云凝,晚烟横,烟草茫茫云树平。”
(2).高耸入云的树木。 唐 崔橹 《华清宫》诗之一:“草遮回磴絶鸣鑾,云树深深碧殿寒。” 明 文徵明 《金山寺待月》诗:“鱼龙深夜浮光怪,云树遥空带渺茫。” 戴望舒 《夜蛾》诗:“飞越关山,飞越云树。”
(3).比喻朋友阔别远隔。 唐 白居易 《早春西湖闲游怅然兴怀寄微之》诗:“云树分三驛,烟波限一津。翻嗟寸步隔,却厌尺书频。” 明 高启 《读周记室<荆南集>》诗:“生别犹疑不再逢, 楚 天云树隔重重。” 清 钮琇 《觚賸续编·英雄举动》:“但念 吴 头 楚 尾,云树为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军次实录》:“﹝众天将天兵﹞依依敬别,因吟以劝慰之:‘离别深情世罕抛,关心云树及河桥。’”参见“ 云树之思 ”。
[别张侍御出平潭一舍许遇方太仆自榆林回]苍苍
(1) 灰白色的
两鬓苍苍十指黑
(2) 无边无际、空阔辽远的
天苍苍,地茫茫
(3) 茂盛,众多的样子
蒹葭苍苍。——《诗·秦风·蒹葭》
明代,祁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