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怨诗示庞邓】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
[和陶怨诗示庞邓]和陶怨诗示庞邓原文
当欢有余乐,在戚亦颓然。
渊明得此理,安处故有年。
嗟我与先生,所赋良奇偏。
人间少宜适,惟有归耘田。
我昔堕轩冕,毫厘真市廛。
困来卧重裀,忧愧自不眠。
如今破茅屋,一夕或三迁。
风雨睡不知,黄叶满枕前。
宁当出怨句,惨惨如孤烟。
但恨不早悟,犹推渊明贤。
[和陶怨诗示庞邓]诗词问答
问:和陶怨诗示庞邓的作者是谁?答:苏轼
问:和陶怨诗示庞邓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轼的名句有哪些?答:苏轼
[和陶怨诗示庞邓]参考注释
[和陶怨诗示庞邓]余乐
不尽之乐。 晋 陶潜 《桃花源诗》:“怡然有餘乐,于何劳智慧。” 宋 梅尧臣 《望仙亭》诗:“公来有餘乐,所乐为郡间。”
[和陶怨诗示庞邓]颓然
(1)
(2) 寂静;寂然
(3) 衰老的样子
颓然老矣
一个颓然的希望
[和陶怨诗示庞邓]渊明
深远明达。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刘后主志》:“非渊明弘鉴,则中兴之业,何容易哉?”
[和陶怨诗示庞邓]安处
(1).安定闲适地生活。《诗·小雅·小明》:“嗟尔君子,无恒安处。” 汉 班固 《西都赋》:“后宫则有掖庭椒房,后妃之室, 合欢 增城 ,安处常寧。” 晋 陆机 《拟行行重行行》诗:“去去遗情累,安处抚清琴。”
(2).安妥,妥贴。《汉书·艺文志》:“《孝经》者…… 汉 兴, 长孙氏 、博士 江翁 、少府 后苍 、諫大夫 翼奉 、 安昌侯 张禹 传之,各自名家。经文皆同,唯 孔子 壁中古文为异。‘父母生之,续莫大焉’,‘故亲生之膝下’,诸家説不安处,古文字读皆异。”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孝经》云:‘续莫大焉’,而诸家之説各不安处之也。”
(3).安置;安排。《太平广记》卷三八三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曲阿人》:“吾比欲安处汝,职局无缺者,唯有雷公缺,当啟以补其职。”《北齐书·薛修义传》:“﹝ 薛修义 ﹞招降胡酋 胡垂黎 等部落数千口,表置 五城郡 以安处之。”
(4).谓停息。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二:“日月不安处,人谁获常寧。”
(5).安然接受。 唐 柳宗元 《答吴武陵<非国语>书》:“每为一书,足下必大光耀以明之,固又非僕之所安处也。”
安定舒适的居处。《管子·心术下》:“岂无安处哉?我无安心。” 唐 白居易 《四十五》诗:“老来尤委命,安处即为乡。”
[和陶怨诗示庞邓]故有
(1).固有。《淮南子·主术训》:“用非其有,使非其人,晏然若故有之。”
(2).尚有。 宋 王安石 《孟子》诗:“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
[和陶怨诗示庞邓]先生
(1)
(2) 一般在一个男子姓氏后所用的一个习惯性的表示礼貌的称呼
对杜先生讲话
(3) 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4) 旧时称管帐的人
在商号当先生
(5) 旧时称以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算命先生
(6) 对长者的尊称
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老师
从先生授经。——清· 袁枚《祭妹文》
(8) 医生
[和陶怨诗示庞邓]奇偏
偏于一方面,片面。《文选·邹阳<于狱中上书自明>》:“此二国岂拘於俗,牵於世,繫奇偏之辞哉!” 张铣 注:“奇,独也。” 金 王若虚 《<新唐书>辨上》:“或劝 东坡 重修《三国志》,而 坡 自谓非当行家,不敢当也。以 祁 辈奇偏之才而付之斯事,非其宜矣。”
[和陶怨诗示庞邓]人间
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和陶怨诗示庞邓]宜适
谓恰当、适中;符合标准。《吕氏春秋·离俗》:“譬之若钓者,鱼有大小,饵有宜适,羽有动静。”《宋书·薛安都传》:“小子无宜适,卿往与手,甚快。”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羊》:“其卧酪,待冷煖之节:温温小煖於人体为合宜适,热卧则酪醋,伤冷则难成。” 宋 司马光 《圉人传》:“缓之以尽其材,急之以禁其逸,鞭策以警其怠,恩渥以驯其心,使之得其宜适而不劳,亦不使有遗力焉。”
[和陶怨诗示庞邓]惟有
只有
我们都很高兴,惟有他沉着脸
[和陶怨诗示庞邓]轩冕
(1).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管子·立政》:“生则有轩冕、服位、穀禄、田宅之分,死则有棺槨、绞衾、壙垄之度。”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既轩冕之非荣,岂緼袍之为耻。” 唐 陈子昂 《昭夷子赵氏碑》:“故蓬居穷巷,轩冕结辙。”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酬酢化尊卑,尊卑化轩冕,轩冕化宫室,宫室化城郭。”
(2).借指官位爵禄。《庄子·缮性》:“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矣。” 唐 《过陶徵君隐居》诗:“田园三亩緑,轩冕一銖轻。”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文》:“轩冕失之,有时而復来;节行失之,终身不可得矣。” 明 高叔嗣 《简袁永之狱中》诗:“本同江海人,俱为轩冕误。” 清 纳兰性德 《与顾梁汾书》:“恒抱影於林泉,遂忘情於轩冕。”
(3).指国君或显贵者。《管子·轻重甲》:“故轩冕立於朝,爵禄不随,臣不为忠。”《后汉书·崔駰传》:“临雍泮以恢儒,疏轩冕以崇贤。” 唐 王昌龄 《灞上闲居》诗:“轩冕无枉顾,清川照我门。”《明史·文苑传四·徐渭》:“当 嘉靖 时, 王 李 倡七子社, 谢榛 以布衣被摈。 渭 愤其以轩冕压韦布,誓不入二人党。”
(4).指为官。 清 侯方域 《汤御史传》:“然性素高介,当官则死其职,过即澹然无轩冕情。”
[和陶怨诗示庞邓]毫厘
两个很小的计量单位,极言数量之小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和陶怨诗示庞邓]市廛
(1).市中店铺。语本《孟子·公孙丑上》:“市,廛而不征。” 赵岐 注:“廛,市宅也。” 晋 左思 《蜀都赋》:“亚以少城,接乎其西,市廛所会,万商之渊。”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今路上虽已见 中国 行人,而迁去者众,故市廛未开。”
(2).指店铺集中的市区。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山居良有异乎市廛。”《宣和遗事》前集:“由 后载门 出市私行,可以恣观市廛风景。” 胡也频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那闹声,并不是市廛的喧嚷。”
[和陶怨诗示庞邓]重裀
见“ 重茵 ”。
[和陶怨诗示庞邓]忧愧
忧伤或忧虑而且羞愧。 晋 陆机 《谢平原内史表》:“遭国颠沛,无节可纪。虽蒙旷盪,臣独何颜!俛首顿膝,忧愧若厉。” 唐 白居易 《适意》诗:“自从返田亩,顿觉无忧愧。” 冰心 《寄小读者》二:“有时读书至夜深,再看见有鼠子出来,我总觉得忧愧,几乎要避开。”
[和陶怨诗示庞邓]如今
在这些日子里;现在,当今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
如今咱们山村也有了自己的大学生
[和陶怨诗示庞邓]茅屋
用芦苇、稻草等苫盖屋顶的简陋房子
[和陶怨诗示庞邓]一夕
(1).一夜。《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汉 刘向 《九叹·逢纷》:“思南 郢 之旧俗兮,肠一夕而九运。”
(2).指极短的时间。 宋 苏轼 《徐州上皇帝书》:“散冶户之财以啸召无赖,则乌合之众,数千人之仗,可以一夕具也。”
[和陶怨诗示庞邓]三迁
(1).相传 孟轲 幼年时,邻里环境不好, 孟母 三次迁居,使 轲 得到比较好的学习环境。事见 汉 刘向 《列女传·邹孟轲母》、 汉 赵歧 《孟子题辞》。后常以“三迁”为颂扬母教之词。 宋 叶适 《朱文昭母杨氏挽词》:“义并三迁峻,书成百卷长。” 清 钱谦益 《南京刑部浙江清吏司主事董继周授承德郎制》之五:“三迁之教既成,而一日之养不逮。”
(2).三次迁徙。《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论》:“ 范蠡 三迁,皆有荣名。” 清 黄遵宪 《潮州行》:“一夕輒三迁,踪跡无定所。”
(3).三次升迁。 宋 俞文豹 《吹剑外录》:“ 赵忠肃 号 得全 ,宗 伊川 之学,由司諫三迁至大用。”
[和陶怨诗示庞邓]风雨
(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和陶怨诗示庞邓]不知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和陶怨诗示庞邓]黄叶
(1).枯黄的树叶。亦借指将落之叶。 南朝 梁 丘迟 《赠何郎》诗:“檐际落黄叶,堦前网緑苔。” 唐 李白 《秋思》诗:“ 燕支 黄叶落,妾望 白登臺 。” 元 范梈 《题李白郎官湖》诗:“黄叶当头乱打人,门前繫着青驄马。”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崔孝廉》:“丹枫江冷人初去,黄叶声多酒不辞。”
(2).佛教语。以杨树黄叶为金,比喻天上乐果,能止人间众恶。 前蜀 贯休 《题惠琮律师院》诗:“苦节兼青目,公卿话有餘。唯传黄叶喻,还似白泉居。”
[和陶怨诗示庞邓]宁当
难道;岂可。《东观汉记·和熹邓皇后传》:“七岁读《论语》,志在书传,母常非之,曰:‘当习女工,今不是务,寧当学博士邪!’”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民间君子,犹内不负心,外不愧影,上不欺天,下不食言,岂况古之真人,寧当虚造空文,以必不可得之事,誑误将来,何所索乎!” 宋 范成大 《秋芸有春绿》诗:“清霜早晚至,何草不能黄?寧当念衰落,政尔事容光。”
[和陶怨诗示庞邓]怨句
(1).讽喻的诗句。 唐 韩愈 《赠崔立之评事》诗:“频蒙怨句刺弃遗,岂有閒官敢推引。”
(2).指抒写哀怨的诗词。 宋 陆游 《临江仙·离果州作》词:“只道真情易写,那知怨句难工。水流云散各西东。”
[和陶怨诗示庞邓]惨惨
(1).忧闷;忧愁。《诗·小雅·正月》:“忧心惨惨,念国之为虐。” 郑玄 笺:“惨惨,犹戚戚也。” 唐 戴叔伦 《边城曲》:“胡笳听彻双泪流,羈魂惨惨生边愁。” 宋 苏轼 《送李公择》诗:“欲别不忍言,惨惨集百忧。”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妻妾及婢,俱惨惨有离别之色。” 沉从文 《边城》十六:“他惨惨的说:‘我有什么卓见可说,这是天意!’”
(2).昏暗貌。惨,通“ 黲 ”。《文选·王粲<登楼赋>》:“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 李善 注:“《通俗文》曰:‘暗色曰驂。’惨与黲古字通。” 唐 司空图 《河上》诗之一:“惨惨日将暮,驱羸独到庄。” 明 李梦阳 《台寺夏日》诗:“积雪洞门常惨惨,炎天松柏转萧萧。” 洪深 《赵阎王》第三幕:“寂寂深夜,惨惨微月,层层古木,一株株危然耸立。”
(3).引申为阴森萧瑟貌。 宋 范成大 《白狗峡》诗:“惨惨疑鬼寰,幽幽无人声。”《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但见阴风惨惨,杀气霏霏,只闻鬼哭神号,不见天清日朗。” 高长山 《雪夜“拉驴”》:“森林中阴风惨惨,寒气逼人。”
[和陶怨诗示庞邓]孤烟
远处独起的炊烟。 唐 陈子昂 《金门饯东平序》:“残霞将落日交暉,远树与孤烟共色。” 唐 王维 《使至塞上》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宋 柳永 《诉衷情近》词:“遥想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和陶怨诗示庞邓]明贤
(1).谓表彰贤人。《国语·周语中》:“尊贵、明贤、庸勋、长老、爱亲、礼新、亲旧。”
(2).贤明的人。《后汉书·宦者传序》:“皆剥割萌黎,竞恣奢欲;构害明贤,专树党类。”
宋代,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