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作者:王炎 朝代:宋代
[玉楼春]玉楼春原文
大都四绪阴晴半。
天上油云舒又卷。
若还心也似云闲,老色何由来上面。
生平辛苦今潇散。
得丧荣枯皆历遍。
人言不死是神仙,我但耳闻非眼见。
[玉楼春]诗词问答
问:玉楼春的作者是谁?答:王炎
问:玉楼春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玉楼春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王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炎
[玉楼春]王炎玉楼春 书法图
玉楼春书法作品
[玉楼春]参考注释
[玉楼春]大都
中国元朝(1271—1368)首都,即今北京,1272 年在营建中命名[大都],意指天下最大都城
[玉楼春]阴晴
(1).指向阳和背阴。 唐 王维 《终南山》诗:“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2).比喻得志和失意。 元 曾瑞 《哨遍·村居》套曲:“人为功名苦战争,徒然竞,百年身世,数度阴晴。”
[玉楼春]天上
天空中。如:飞机在天上飞;月亮挂在天上。
[玉楼春]油云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后诗文中因以“油云”指浓云。 晋 陆机 《赴洛》诗之一:“谷风拂脩薄,油云翳高岑。” 唐 包佶 《祀雨师乐章·送神》:“跪拜临坛结空想,年年应节候油云。” 宋 陆游 《叶相最高亭》诗:“肤寸油云泽天下,大千沙界纳胸中。” 林百举 《梦作诗数首醒记三句足成二绝》之一:“油云幕幕雨丝丝,正近江城梅落时。”
[玉楼春]还心
归心。《史记·留侯世家》:“ 良 因説 汉王 曰:‘王何不烧絶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 项王 意。’”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六:“ 项羽 救 赵 ,既渡,沉船破甑,持三日粮,示士必死无还心,故能破 秦 。”
[玉楼春]也似
如同;一般。 宋 陆游 《次韵周辅道中》:“日淡风斜江上路,芦花也似柳花轻。”《水浒传》第七三回:“ 李逵 性起,砍将入去,泥神也似都推倒了。”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五章:“这口剑虽不能说削铁如泥,也似花马剑一般锋利。”
[玉楼春]老色
(1).衰老之色。 唐 刘兼 《春霁》诗:“老色渐来欺鬢髮,閒情将欲傲簪裾。” 宋 陆游 《寄陈鲁山正字》诗:“青衫二十年,老色上鬚鬢。” 宋 陈造 《无题》诗:“行人与乔木,老色竟平分。”
(2).指年老之人。 唐 贾岛 《寄令狐綯相公》诗:“官高频勑授,老色把犂锄。”
[玉楼春]何由
亦作“ 何繇 ”。1.从何处,从什么途径。《楚辞·天问》:“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僕虽嚚顽,愿从足下。虽然,何由而自达哉!”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出处两不合,忠贞何由伸?”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 晋 张华 有鸚鵡,每出还,輒説僮僕好恶。一日,寂无言; 华 问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鲁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濑修竹茂林》诗:“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宋书·沉庆之传》:“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成?” 明 刘基 《次韵和脱因宗道感兴》诗之三:“路远无羽翼,何由得飞还?”《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稍加责罚,此辈就到家主面前轻事重报,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着意防范,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有云 太仓 王宫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无损。然与《玉版》对观,无少差,信为《玉版》未损时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剥漶?或造物忌之邪?”
[玉楼春]上面
(1) 位置较高的地方
楼上面的房间
(2) 上级
这个政策是上面硬性规定的
(3) 方面
在这上面,他一向是很有分寸的
(4) 在表面
它上面没有一个记号
(5) 在其前面的
上面所举的例子
[玉楼春]生平
(1) 人的整个生活过程,一生
作者生平事迹
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清· 袁枚《祭妹文》
(2) 有生以来
生平最大的安慰是得到人们的信任
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明· 徐宏祖《游黄山记》
[玉楼春]辛苦
原指味道辛辣而苦,比喻艰难困苦
辛苦遭逢。——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玉楼春]潇散
洒脱,不俗。 明 徐渭 《书米南宫墨迹》:“閲 南宫 书多矣,瀟散爽逸,无过此帖。”
[玉楼春]得丧
(1).犹得失。指名利的得到与失去。《庄子·田子方》:“而况得丧祸福之所介乎!”《韩诗外传》卷四:“天子不言多少,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丧,士不言通财货,不贾於道。” 宋 梅尧臣 《村墅闲居》诗:“古来得丧何须问,世上荣枯只等閒。” 清 刘大櫆 《难言三》:“人之有穷通得丧,天也。”参见“ 得失 ”。
(2).偏指失。指丧失名利。 宋 苏舜钦 《答马永书》:“谓予不以得丧累其所守,不为怨愤不懌之词。”参见“ 得失 ”。
[玉楼春]荣枯
(1).草木茂盛与枯萎。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孰知寒暑积,僶俛见荣枯。” 唐 温庭筠 《题端正树》诗:“草木荣枯似人事,緑阴寂寞 汉 陵秋。”
(2).喻人世的盛衰、穷达。《后汉书·冯异传》:“结死生之约,同荣枯之计。” 唐 钱起 《初至京口示诸弟》诗:“兄弟得相见,荣枯何处论。”《红楼梦》第九二回:“人世的荣枯,仕途的得失,终属难定。” 廖仲恺 《如此江山·题白云远眺图》词:“苍茫眼底,有多少荣枯,沧桑人事?”
[玉楼春]人言
人们的评论,别人的议论
[玉楼春]神仙
(1) 神话中指能力非凡、超脱尘世、长生不老的人物
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梅花岭记》
(2) 道家指人所能达到的至高神界的人物。比喻能预料或看透事情的人;又比喻逍遥自在、无牵无挂的人
[玉楼春]耳闻
耳朵所听到的;亲耳闻听
他的一些事我早有耳闻
[玉楼春]眼见
(1).眼看;目睹。 唐 杜甫 《绝句漫兴》之一:“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宋 程垓 《洞庭春色》词:“多少事,有垂杨眼见,红烛心知。”《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真是天翻地覆的事,若不眼见,説着也不信。” 鲁迅 《集外集·文艺与政治的歧途》:“他又眼见他的朋友们,很多在战场上牺牲掉。”
(2).犹眼界。 郭沫若 《巨炮之教训》:“唉!我可怜这岛邦的国民,他们的眼见未免太小。”
(3).分明;显然。《水浒传》第五八回:“那个穿红的,眼见是 宋江 了;道妆的,必是军师 吴用 。” 王西彦 《静水里的鱼》:“不过,使他感到不安的是,省城既已撤退,战争眼见日益接近了。”
(4).很快;马上。《红楼梦》第三一回:“眼见有婆婆家了,还是那么着。”
宋代,王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