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_韦庄 | 唐代

【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作者:韦庄 朝代:唐代

[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原文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
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
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诗词问答

问: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的作者是谁?答:韦庄
问: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韦庄的名句有哪些?答:韦庄

[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韦庄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 书法图

【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_韦庄 | 唐代
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书法作品

[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译文和注释

译文
记得那年夜晚,我与谢娘在花下初次相遇时的情景。临近水池的堂屋西面画帘低垂,我们携手暗自约定相会的日期。
不知不觉残月将尽,清晨的莺语已经响起。分别后,从此音信断绝。如今都是各在他乡,想见面恐怕更没有机会了。

注释
谢娘:晋王凝之妻谢道韫有文才,后人因称才女为“谢娘”。
水堂:临近水池的堂屋。
相期:相约会。
残月,谓将落的月亮。
音尘:消息。隔音尘,即音信断绝。
因:缘由,这里指机会。

[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诗文赏析

此词上片以极通俗的语言,写极欢乐的爱情。“记得”二字,直贯而下。“深夜”是相会的时刻;“水堂西面”的“花下”是相会的地方;“画帘垂”照映深夜人静,“携手”句写两情相投。一个“花下”“深夜”的镜头,把词人的思绪,推回到遥远的过去。“水堂”“帘垂”“携手”“相期”,低低切切,耳鬓厮磨,情深爱笃,是十分美好的回忆。过去的欢情写得愈热烈,此时的心情就显得愈凄凉,不言悲而悲转浓,不言愁而愁益深,这就是所谓“以乐景而写悲”的艺术手法。

下片以无限的惆怅,写无限的离恨。“晓莺”承“花下”;“残月”承“深夜”;“相见更无因”承“携手暗相期”,句句有着落,层层有照应。歇拍三句,有景有情,以情为主。“晓莺残月”状离别的凄清环境。“从此”以下,为别后情状:人各一方,音信断绝,无由相见。

据说韦庄的爱姬被蜀主王建所夺,韦庄这首词,就是回忆以前的欢乐,诉说此后的痛苦,表达了对爱人刻骨的相思。又传说韦庄的爱姬读了这首词后,因痛苦而绝食而死。杨偍《古今词话》和蒋一葵《尧山堂外纪》记载:韦庄有宠姬,姿质艳丽,兼擅词翰,为蜀主王建所夺,于是作《荷叶杯》、《小重山》等词,词流入禁宫,姬闻之不食而死。据夏承焘《韦端己年谱》考定庄留蜀时,年已七十左右,故杨、蒋之记载不足信。但不管这种记载的真实可靠性如何,这首词倒确实是写得语淡而情悲,情意深长的。

,,,

【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_韦庄 | 唐代
  • 【戏赠张五弟諲三首(时在常乐东园,走笔成)】_王维 | 唐代
  • 【戏赠张五弟諲三首(时在常乐东园,走笔成)】_王维 | 唐代 >> 【戏赠张五弟諲三首(时在常乐东园,走笔成)】_王维 | 唐代...

    【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_韦庄 | 唐代
  • 【姑孰十咏。谢公宅】_李白 | 唐代
  • 【姑孰十咏。谢公宅】_李白 | 唐代 >> 【姑孰十咏。谢公宅】_李白 | 唐代...

    【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_韦庄 | 唐代
  • 【陪江西裴公游襄州延庆寺】_皮日休 | 唐代
  • 【陪江西裴公游襄州延庆寺】_皮日休 | 唐代 >> 【陪江西裴公游襄州延庆寺】_皮日休 | 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