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心远阁】_乾隆 | 清代

【心远阁】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心远阁]心远阁原文

高阁据半岭,实擅兹山妙。

虽较栖月低,亦可骋遐眺。

我久未游览,重来似初到。

云标俯绿町,树杪流丹照。

新晴畅清襟,众籁含幽调。

可悟维摩诗,似闻苏门啸。

近远讵系境,会心须识要。

[心远阁]诗词问答

问:心远阁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心远阁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心远阁]注释

1.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十

2. 栖月崖在香山半岭已下视玉泉之顶云

[心远阁]参考注释

[心远阁]高阁

(1) 高度较大的阁楼

(2) 用以贮藏存放书、物的高架子(束之高阁)

[心远阁]半岭

半山腰。《晋书·阮籍传》:“至半岭,闻有声若鸞凤之音,响乎巖谷,乃 登 之啸也。” 唐 杜甫 《雨》诗:“晴飞半岭鹤,风乱平沙树。” 宋 苏轼 《登州孙氏万松堂》诗:“万松谁种已摐摐,半岭苍云映此邦。”

[心远阁]遐眺

远望。 晋 卢谌 《赠刘琨》诗:“遐眺存亡,缅成飞沉。” 北魏 张渊 《观象赋》:“陟秀峯以遐眺,望灵象於九霄。” 清 方文 《泰安道中望岱》诗:“况当凌絶顶,千峰恣遐眺。”

[心远阁]游览

(1) 从容地到各处参观、欣赏名胜、风景等

游览西湖

(2) 专程为消遣或观光去参观

游览长城

[心远阁]重来

(1).再来;复来。 晋 陶潜 《杂诗》之一:“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宋 秦观 《望海潮·洛阳怀古》词:“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事事堪嗟。” 刘大白 《丁宁·春雪》:“让寒飙卷将冻雨,重来称霸。”

(2). 汉 乐曲名。《宋书·乐志一》:“ 章帝 元和 二年,宗庙乐……加宗庙食举《重来》、《上陵》二曲,合八典为上陵食举。”《宋书·乐志一》:“ 汉 太乐食举十三曲:一曰《鹿鸣》,二曰《重来》。”

[心远阁]云标

云的顶端。比喻极高处。 唐 杜审言 《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应制》:“云标金闕迥,树杪玉堂悬。”

[心远阁]树杪

树梢。《陈书·儒林传·王元规》:“ 元规 自执檝棹而去,留其男女三人,阁於树杪。” 唐 王维 《送梓州李使君》诗:“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是夕月明,余步阶上,仰见树杪两红衣人向余磬折拱揖,冉冉渐没。”

[心远阁]流丹

(1).流动着红色。形容色彩飞动。 唐 王勃 《滕王阁序》:“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明 何景明 《画鹤赋》:“徒流丹而暎緑,俱含意而论形。”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十六日》:“正厅七间,巡檐白石,鏤刻极工,楼上流丹错采,陈设富丽。”

(2).指流血。 清 钱谦益 《<李忠文公文水全集>序》:“为朋友,刚肠热血,流丹化碧。”

[心远阁]晴畅

犹晴和。 刘半农 《阿尔萨斯之重光》:“吾侪抵 阿尔萨斯 时,天气晴畅。”

[心远阁]清襟

洁净的衣襟。引申为高洁的胸怀。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 粲 答诗曰:‘老夫亦何寄,之子照清襟。’” 清 杜甫 《移居 * 敬赠卫大郎钧》诗:“雅量涵高远,清襟照等夷。” 明 杨慎 《寄许玉林》诗:“悬车未华髮,解佩晏清襟。”

[心远阁]维摩

(1). 维摩诘 的省称。 唐 李商隐 《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诗:“ 维摩 一室虽多病,亦要天花作道场。” 宋 苏轼 《殢人娇》词:“白髮苍颜,正是 维摩 境界。” 清 吴伟业 《题王石谷画》诗之二:“一幅天然图画里, 维摩 僧寺 破山 桥。”

(2).即《维摩诘经》。通行 后秦 鸠摩罗什 译本。共十四品。 唐 贾岛 《访鉴玄师侄》诗:“《维摩》青石讲初休,缘访亲宗到 普州 。” 元 雅琥 《留别凯烈彦卿学士》诗:“汗竹有编归太史,雨花无迹染《维摩》。” 清 龚自珍 《西郊落花歌》:“先生读书尽三藏,最喜《维摩》卷里多清词。”

[心远阁]苏门啸

《晋书·阮籍传》:“ 籍 尝於 苏门山 遇 孙登 ,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 登 皆不应, 籍 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鸞凤之音,响乎巖谷,乃 登 之啸也。”后以“苏门啸”指嘨咏。亦比喻高士的情趣。 唐 孟浩然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诗:“风泉有清音,何必 苏门 啸。” 宋 林逋 《中峰》诗:“自爱 苏门 啸,怀贤思不羣。” 宋 陆游 《谢徐志父帐干惠诗编》诗:“舂容清庙歌,縹緲 苏门 啸。”

[心远阁]近远

(1).指亲近或疏远的人。《汉书·公孙弘传》:“其性意忌,外宽内深。诸常与 弘 有隙,无近远,虽阳与善,后竟报其过,杀 主父偃 ,徙 董仲舒 胶西 ,皆 弘 力也。”

(2).近处和远处。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飒秣建国》:“进止威仪,近远取则。其王豪勇,邻国承命。” 清 宋之绳 《梅花》诗:“漠漠冻云连近远,荒荒野月照清寒。”

(3).谓远近的程度。 晋 木华 《海赋》:“徒识观怪之多骇,乃不悟所歷之近远。”《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 李陵 问:‘火去此门近远?’左右报言:‘火去此间一里。’” 宋 陈克 《谒金门》词:“消息不知郎近远,一春长梦见。”

(4).偏义复词。谓远。 元 无名氏 《替杀妻》楔子:“不多近远有个员外,待要结义小人做兄弟。” 元 无名氏 《千里独行》楔子:“[ 张虎 云:] 张飞 言道, 曹丞相 军马,偌近远来到这里,人困马乏,他要今晚夜间,领兵来偷营刼寨。”

[心远阁]会心

领悟于心

会心的微笑

[心远阁]识要

识见精要。《三国志·魏志·傅嘏传》“ 嘏 常论才性同异” 裴松之 注引 晋 傅玄 《傅子》:“ 嘏 既达治好正,而有清理识要,如论才性,原本精微,尠能及之。”

,

  • 【照乘珠】_乾隆 | 清代
  • 【照乘珠】_乾隆 | 清代 >> 【照乘珠】_乾隆 | 清代...

  • 【倚翠亭】_乾隆 | 清代
  • 【倚翠亭】_乾隆 | 清代 >> 【倚翠亭】_乾隆 | 清代...

  • 【处暑(七月三十日)】_乾隆 | 清代
  • 【处暑(七月三十日)】_乾隆 | 清代 >> 【处暑(七月三十日)】_乾隆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