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史开府奉祠归四明】作者:李洪 朝代:宋代
[钱史开府奉祠归四明]钱史开府奉祠归四明原文
千载风云佐命期,黑头先冠凤凰池。
赤明龙汉升平运,河目龟文柱石姿。
谭笑功成调鼎鼐。
燮和元化请华夷。
拂衣袖手林泉乐,咸仰不兴帝者师。
[钱史开府奉祠归四明]诗词问答
问:钱史开府奉祠归四明的作者是谁?答:李洪
问:钱史开府奉祠归四明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洪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洪
[钱史开府奉祠归四明]李洪钱史开府奉祠归四明 书法图
钱史开府奉祠归四明书法作品
[钱史开府奉祠归四明]参考注释
[钱史开府奉祠归四明]千载
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唐 韩愈 《歧山下》诗:“自从 公旦 死,千载閟其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 纯皇 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
[钱史开府奉祠归四明]风云
①风和云:天有不测~。 ②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突变。
[钱史开府奉祠归四明]佐命
(1).古代帝王得天下,自称是上应天命,故称辅佐帝王创业为“佐命”。《后汉书·班彪传》:“佐命则垂统,辅翼则成化,流大 汉 之愷悌,荡亡 秦 之毒螫。”《南史·宋武帝纪上》:“ 桓玄 之篡, 王謐 佐命,手解 安帝 璽紱。”
(2).指辅助帝王创业的功臣。《后汉书·朱景王等传论》:“然咸能感会风云,奋其智勇,称为佐命。” 唐 杨炯 《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 王氏 之先,代为佐命。”
[钱史开府奉祠归四明]黑头
最早由包公的饰演者以黑脸出现而得名,后来泛指大花脸这种戏曲角色
[钱史开府奉祠归四明]凤凰池
(1).禁苑中池沼。 魏 晋 南北朝 时设中书省于禁苑,掌管机要,接近皇帝,故称中书省为“凤凰池”。《晋书·荀勗传》:“ 勗 久在中书,专管机事。及失之,甚罔罔悵悵。或有贺之者, 勗 曰:‘夺我凤凰池,诸君贺我邪!’” 南朝 梁 范云 《古意赠王中书》诗:“摄官青琐闥,遥望凤凰池。”
(2). 唐 代宰相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故多以“凤凰池”指宰相职位。 唐 刘禹锡 《湖南观察使故相国袁公挽歌》:“五驱龙虎节,一入凤凰池。”《冷庐杂识·进士归班》引 宋 危稹 《妇叹》诗:“记得 萧郎 登第时,谓言即入凤凰池。”
(3).池水的美称。 唐 李绅 《忆春日曲江宴后许至芙蓉园》诗:“香径草中迴玉勒,凤凰池畔泛金樽。”亦指仙池。 宋 王禹偁 《罗思纯鹤毙为四韵吊之》:“埋瘞肯同鸚鵡塚,飞鸣不到凤凰池。”
(4).砚名。 宋 米芾 《砚史·样品》:“余尝以紫石作之,有上圆下方,於圆纯上刊两窍置笔者,有如凤字两足者,独此甚多,所谓凤凰池也。”
[钱史开府奉祠归四明]赤明
道教指天地开辟以后用来计时的年号之一。《隋书·经籍志四》:“﹝道经﹞以为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或在玉京之上,或在 穷桑 之野,授以秘道,谓之开劫度人。然其开劫,非一度矣,故有 延康 、 赤明 、 龙汉 、 开皇 ,是其年号。”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玉格》:“ 赤明 开运,岁在甲子。” 宋 陆游 《赠林使君》诗:“ 弱水 蓬莱 风浩浩, 赤明 龙汉 劫茫茫。” 王国维 《游仙》诗:“劫后 穷桑 号 赤明 ,眼看天柱向西倾。”
[钱史开府奉祠归四明]龙汉
道教谓 元始天尊 年号之一。又为五劫之始劫。《隋书·经籍志四》:“道经者,云有 元始天尊 ,生於太元之先,稟自然之气,冲虚凝远,莫知其极。所以説天地沦坏,劫数终尽,略与佛经同。以为 天尊 之体,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或在 玉京 之上,或在 穷桑 之野,授以秘道,谓之开劫度人。然其开劫,非一度矣,故有 延康 、 赤明 、 龙汉 、 开皇 ,是其年号。其间相去经四十一亿万载。” 唐 吴筠 《步虚词》之九:“敢问 龙汉 末,如何闢乾坤。” 明 屠隆 《昙花记·上游天界》:“晃晃 弥罗宫 ,巍巍 鬱萧殿 。始劫干 延康 ,大道超 龙汉 。” 清 赵翼 《岣嵝碑歌》:“伊昔昏垫五行汨, 龙汉 餘劫留水厄。”亦称“ 龙汉刼 ”。 清 钱谦益 《登齐云岩·谒玄天太素宫》诗:“ 东海 几经龙汉刼,北宫长列羽林军。” 清 黄遵宪 《感事又寄丘仲阏》诗之二:“ 帝释 亦愁龙汉刼,天灾况值鼠妖年。”
[钱史开府奉祠归四明]平运
谓时运平顺。《后汉书·荀爽传论》:“平运则弘道以求志,陵夷则濡跡以匡时。”
[钱史开府奉祠归四明]河目龟文
古指公侯外貌。《文选·刘孝标<辩命论>》:“河目龟文,公侯之相。” 李周翰 注:“目上下正平曰河目,龟文谓足有龟文也。”
[钱史开府奉祠归四明]柱石
支撑建筑物的立柱和石基。借指肩负国家重要使命的人
坚强柱石
[钱史开府奉祠归四明]谭笑
说笑。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唐诗戏语》:“士人於棋酒间,好称引戏语,以助谭笑。”
[钱史开府奉祠归四明]鼎鼐
(1).鼎和鼐。古代两种烹饪器具。《战国策·楚策四》:“故昼游乎江湖,夕调乎鼎鼐。”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七:“予以谓古之鼎鼐皆无盖,而足皆圆直无作兽形者,此乃敦耳。”
(2).喻指宰相等执政大臣。 唐 苏颋 《唐紫微侍郎赠黄门监李乂神道碑》:“鼎鼐递袭,簪缨相望。” 元 汪元亨 《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曲:“惭居鼎鼐官,笑领烟霞伴。” 清 李渔 《玉搔头·分任》:“急递盐梅信,飞传鼎鼐家。”参见“ 鼎鼐调和 ”。
[钱史开府奉祠归四明]燮和
(1).协和。《书·顾命》:“燮和天下,用答文武之光训。”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协升景业,燮和台曜;五教克宣,敷奏朝端。”《新唐书·苏瓌传》:“宰相燮和阴阳,代天治物。” 宋 苏轼 《与张太保安道书》:“父母英圣,深照情伪,德音琅然,中外耸服,几至有所得遗,而诸公燮和之。”
(2).指宰相的政务。 唐 韩愈 《为裴相公让官表》:“岂意陛下擢臣於伤残之餘,委臣以爕和之任。” 唐 姚合 《和门下李相饯西蜀相公》:“燮和皆达识,出入并登庸。”
[钱史开府奉祠归四明]元化
造化;天地。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六:“古之得仙道,信与元化并。” 清 陈梦雷 《木瘿瓢赋》:“繄元化之纷纶兮,阴阳运而参差。”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诸公以英才骏足絶世之学,高躡紫清,黼黻元化,固自其所。”
[钱史开府奉祠归四明]华夷
(1).指 汉 族与少数民族。后亦指 中国 和外国。《晋书·元帝纪》:“天地之际既美,华夷之情允洽。” 唐 杜甫 《严公厅宴咏蜀道画图》:“华夷山不断, 吴 蜀 水相通。” 宋 苏轼 《赐太师文彦博生日礼物口宣》:“卿勋在庙社,名闻华夷。” 清 龚自珍 《大誓答问第二十四》:“又译字之人,必 华 夷两通而后能之。”
(2). 宋 元 时指国家的疆域。 元 关汉卿 《一枝花·杭州景》套曲:“大 元 朝新附国,亡 宋 家旧华夷。” 王季思 注:“ 宋 元 时称国家的疆域为华夷,因为它包括了少数民族地区。”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二折:“则俺那仁慈的明圣主,掌一统锦华夷,可则是平安了十万里。” 明 《杀狗记·看书苦谏》:“再整旧华夷,重覩江山丽。”
[钱史开府奉祠归四明]拂衣
(1).提起或撩起衣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叔向 ﹞曰:‘姦以事君者,吾所能御也。’拂衣从之。” 杜预 注:“拂衣,褰裳也。”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乃有使酒之客,及於难侵之性,不能堪之,拂衣拔棘,而手足相及。”
(2).挥动衣服。形容激动或愤激。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袖低昂,顿足起舞。”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孔 慨然曰:‘……今犹俎上腐肉,任人膾截耳。’於是拂衣而去。” 唐 谷神子 《博导志·崔玄微》:“ 醋醋 怒曰:‘诸人即奉求,余不奉求。’拂衣而起。”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那班门客才晓得他是 崔 魏 逆党,不待曲终,拂衣散尽。”
(3).振衣而去。谓归隐。 晋 殷仲文 《解尚书表》:“进不能见危授命,忘身殉国;退不能辞粟 首阳 ,拂衣高谢。” 南朝 宋 谢灵运 《述祖德》诗:“高揖七州外,拂衣五湖里。” 唐 王维 《送张五归山》诗:“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世态纷紜,半生尘里朱颜老;拂衣不早,看罢傀儡闹。”
[钱史开府奉祠归四明]袖手
(1).藏手于袖。表示闲逸的神态。 唐 韩愈 《石鼎联句》序:“道士哑然笑曰:‘子诗如是而已乎?’即袖手耸肩,倚北墻坐。” 元 无名氏 《村乐堂》第一折:“没揣的两鬢秋,争如我便修身闲袖手。” 清 曹寅 《贺新郎·又昭序皇和词甚美五迭前韵》词:“此目枫亭闲袖手,瞥一双游刃腾空怕。擣虀具,且高掛。”
(2).藏手于袖。谓不能或不欲参与其事。《晋书·庾敳传》:“参 东海王 越 太傅军事,转军諮祭酒。时 越 府多雋异, 敳 在其中,常自袖手。” 宋 陆游 《书愤》诗之二:“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一:“予谢曰:‘吾幸获同舟,公等努力,而予袖手,独不愧于心乎?’” 张天翼 《新生》:“他们不甘心袖手看着自己家乡受糟踏。”
[钱史开府奉祠归四明]林泉
(1).山林与泉石。《梁书·处士传·庾詵》:“经史百家无不该综,纬候书射,棊筭机巧,并一时之絶。而性记夷简,特爱林泉。”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此箇閤儿虽小,其间趣不让林泉。”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许浑》:“ 浑 乐林泉,亦慷慨悲歌之士,登高怀古,已见壮心。”
(2).指隐居之地。 唐 骆宾王 《上兖州张司马启》:“虽则放旷林泉,颇得閒居之趣。”《旧唐书·隐逸传·崔觐》:“为儒不乐仕进,以耕稼为业……夫妇林泉相对,以啸咏自娱。”《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我自今以后,纵然终老林泉,便算荣逾台阁。”
[钱史开府奉祠归四明]不兴
(1)
不流行;不时兴
(2)
不许
不兴这样做
(3)
不能(用于反问)
你不兴说得详细些吗?
宋代,李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