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野鹊】作者:许景衡 朝代:宋代
[题野鹊]题野鹊原文
羽物从来数易完,张生妙笔更多端。
东山诗老今黄壤,野鹊寒林忍更看。
[题野鹊]诗词问答
问:题野鹊的作者是谁?答:许景衡
问:题野鹊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题野鹊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许景衡的名句有哪些?答:许景衡
[题野鹊]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题野鹊]参考注释
[题野鹊]羽物
(1).指鸟类。《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会之灋辨五地之生……其动物宜羽物。” 郑玄 注:“羽物,翟雉之属。”《周礼·春官·大司乐》:“凡六乐者,一变而致羽物及川泽之示。”
(2).指车饰、旌旗之属。《周礼·天官·司裘》:“中秋,献良裘,王乃行羽物。” 洪颐煊 《读书丛录》卷三:“此羽物亦言王后车饰及旌旗之属,与射侯为一例,皆司裘掌之。”
[题野鹊]从来
向来,一向——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那样
从来如此
[题野鹊]妙笔
(1).神妙之笔。 宋 仲殊 《减字木兰花》词:“谁将妙笔,写就素縑三百匹?” 元 贡奎 《赠任丹碧炼师》诗:“丹葩碧树光熌烁,妙笔可作诗无声。” 清 李渔 《奈何天·巧怖》:“只消三箇字,把我辈满肚的牢骚,发舒殆尽,就烦妙笔写起来。”
(2).指书画或文字的高手。 宋 梅尧臣 《观杨之美盘车图》诗:“ 子虔 与 贤 皆妙笔,观玩磨灭穷岁年。” 元 虞集 《题范德机诗后》诗:“玉堂妙笔交游尽,投老 江 南隔死生。”
(3).犹佳作。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王氏图画》:“卿所进墨蹟并古画,復遍看览,俱是妙笔。”
[题野鹊]多端
多种多样
诡计多端
[题野鹊]东山
(1).《诗·豳风·东山》:“我徂 东山 ,慆慆不归。” 朱熹 集传:“ 东山 ,所征之地也。”后因以代指远征或远行之地。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 玉汝 有爱妾 刘氏 ,将行,剧饮通夕…… 刘贡父 , 玉汝 姻党,即作小诗寄之以戏云:‘ 嫖姚 不復顾家为,谁谓 东山 久不归。’”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此去 东山 又 北山 ,镜中强半尚红颜。”
(2).《孟子·尽心上》:“ 孔子 登 东山 而小 鲁 。” 赵岐 注:“ 东山 ,盖 鲁 城东之高山。”后因以代指 鲁 地。 宋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嫠家父祖生 齐 鲁 ,位下名高人比数……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 东山 一抔土。”
(3).据《晋书·谢安传》载, 谢安 早年曾辞官隐居 会稽 之 东山 ,经朝廷屡次征聘,方从 东山 复出,官至司徒要职,成为 东晋 重臣。又, 临安 、 金陵 亦有 东山 ,也曾是 谢安 的游憩之地。后因以“东山”为典。指隐居或游憩之地。 唐 王维 《戏赠张五弟諲》诗之一:“吾弟 东山 时,心尚一何远!” 宋 沉遘 《吴正肃公挽歌辞》之一:“暂作 东山 去,还期 宣室 来。” 清 赵翼 《秋帆制府挽诗》:“南国烽烟悲远道, 东山 丝竹渺前尘。”
(4).代指 谢安 。 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想象 东山 姿,缅怀 右军 言。” 清 顾炎武 《上吴侍郎旸》诗:“ 征虏 投壶暇, 东山 赌墅优。”
(5).泛指名高望重的人。 清 赵翼 《唐荆川先生读书处》诗之一:“并世文章无北地,当年声望此 东山 。” 赵朴初 《何满子·东山》词:“悄悄非关多病,三年不见 东山 。花事绸繆风又雨,更兼蜂妒鶯谗。”按,《人民文学》1977年第一期发表时附注云:“时见 * 爪牙讲话,矛头指向 周总理 ,赋此书愤。”
(6).泛指东面的山。 宋 苏轼 《赤壁赋》:“少焉,月出於东山之上。” 清 郑燮 《道情》之一:“一霎时波摇金影,驀抬头月上东山。” 杨朔 《雪浪花》:“那外国人想雇我的驴去逛东山。”
(7). 春秋 时少数民族 赤狄 别种 东山 皋落氏 的省称。《国语·晋语一》:“﹝ 晋献公 ﹞是故使 申生 伐 东山 ,衣之偏裻之衣,佩之以金玦。” 韦昭 注:“ 东山 , 皋落氏 。”
(8). 南朝 梁 何胤 的别称。《南史·何胤传》:“初, 胤 二兄 求 点 并栖遁, 求 先卒,至是 胤 又隐。世号 点 为‘大山’, 胤 为‘小山’,亦曰‘东山’。”
[题野鹊]诗老
对诗人的敬称。意谓老于作诗者,作诗老手。 宋 苏轼 《凤翔八观·王维吴道子画》诗:“ 摩詰 本诗老,佩芷袭芳蓀。” 清 顾宗泰 《怀师友诗·袁简斋太史》:“ 六朝 金粉剩名园,重过难招诗老魂。”
[题野鹊]黄壤
(1).即黄土。《书·禹贡》:“ 雍州 ……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 晋 潘岳 《西征赋》:“蹈 秦 郊而始闢,豁爽塏以宏壮,黄壤千里,沃野弥望。”参见“ 黄土 ”。
(2).分布在热带、 * 带潮湿地区的黄色土壤,含有大量铁的氧化物,有黏性和强酸性,缺乏磷分。我国南方和西南有这种土壤。俗称“黄泥”。
(3).犹黄泉。《三国志·吴志·孙晧传》“以济元元”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天匪亡 吴 ,孤所招也。瞑目黄壤,当復何颜见四帝乎!” 唐 杜牧 《池州李使君殁后十一日处州新命始到后见归妓感而成诗》:“黄壤不知新雨露,粉书空换旧铭旌。” 清 洪楝园 《悬岙猿·岛别》:“休思量,滩头戏嬉枝头望,故山风月任徜徉,只怕你主人不日归黄壤。”参见“ 黄泉 ”。
(4).地中;地底下。 唐 高彦休 《唐阙史·薛氏子为左道所悮》:“左道曰,家童暨役客辈,悉命具畚鍤之类,俟择日发土,须臾可以目验矣。无术以制,则逃匿黄壤,不復能追。”
[题野鹊]寒林
(1).称秋冬的林木。 晋 陆机 《叹逝赋》:“步寒林以悽惻,翫春翘而有思。” 唐 王维 《过李揖宅》诗:“客来深巷中,犬吠寒林下。” 宋 范仲淹 《和提刑赵学士探梅》诗之二:“静映寒林晚未芳,人人欲看 寿阳 粧。” 瞿秋白 《饿乡纪程》六:“车站前一片大旷场,四围寒林萧瑟,晓霜犹凝,飕颼的西北风吹着落叶扫地作响,告诉我们已经到了北国寒乡了。”
(2).梵语音译。弃尸之处。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七:“尸陀林,正言尸多婆那,此名寒林。其林幽邃而寒,因以名也。在 王舍城 侧,死人多送其中。今总指弃尸之处名‘尸陀林’者,取彼名之也。”
宋代,许景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