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慈云阁】作者:陈著 朝代:宋代
[登慈云阁]登慈云阁原文
徜徉古梵宫,如坐画图中。
峰碍半山日,阁来三面风。
静观知物变,老话入僧空。
莫讶搀门户,吾今已秃翁。
[登慈云阁]诗词问答
问:登慈云阁的作者是谁?答:陈著
问:登慈云阁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著的名句有哪些?答:陈著
[登慈云阁]参考注释
[登慈云阁]徜徉
(1).犹徘徊。盘旋往返。《淮南子·人间训》:“翱翔乎忽荒之上,徜徉乎虹蜺之间。”徜徉,一本作“ 析惕 ”。
(2).犹彷徨。心神不宁貌。《文选·张衡<思玄赋>》:“会 帝轩 之未归兮,悵徜徉而延佇。”旧注:“悵徜徉,思貌。”一本作“ 倘佯 ”。《后汉书·张衡传》作“相佯”。
(3).安闲自得貌。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於 盘 兮,终吾生以徜徉。” 宋 陈亮 《何少嘉墓志铭》:“仲兄 大雅 以疾不涉事, 少嘉 时其起居,使得徜徉以自养疾。” 明 张羽 《秋日苕溪·道中》诗:“闲行无物役,洄沿自徜徉。”
[登慈云阁]梵宫
原指梵天的宫殿。后多指佛寺。 南朝 梁 沉约 《瑞石像铭》:“永言鷲室,栖诚梵宫。” 唐 王勃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梵宫霞积,香阁星浮。” 元 耶律楚材 《憩解州邵薛村洪福院》诗:“天兵南出 武阳东 ,暂解征鞍憩梵宫。” 清 李渔 《怜香伴·僦居》:“寳菴花竹成林,阑干曲折,不似梵宫结构,竟像人家的书舍一般。”
[登慈云阁]画图
图画(多用于比喻)
这些诗篇构成了一幅农村生活的多彩的画图
[登慈云阁]半山
山腰
而半山居(停着)雾若带然。——清· 姚鼐《登泰山记》
[登慈云阁]三面
(1).三个方向,三方面。《汉书·张良传》:“南有 巴 蜀 之饶,北有 胡 苑之利,阻三面而固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
(2).指传统戏剧中的丑角。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梨园以副末开场,为领班;副末以下,老生、正生、老外、大面、二面、三面七人,谓之男脚色。”
[登慈云阁]静观
冷静地分析观察
冷眼静观
[登慈云阁]物变
事物变化。《淮南子·泰族训》:“人之所知者浅,而物变无穷。” 唐 孟浩然 《高阳池送朱二》诗:“一朝物变人亦非,四面荒凉人住稀。” 宋 苏辙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之一:“空使坐中人,慨然嗟物变。”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俱载物变,统之天文。”
[登慈云阁]老话
(1).谈论旧事的话。《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到晚来便讲些老话儿,説些古记儿。” 夏衍 《秋瑾传》序幕:“对于他的‘老话’,好像大家已经都不感到兴趣了。”
(2).众口相传的话。 周立波 《翻古》:“告诉你吧,做长工就是当牛马。老话说得好:‘长工无忌日,一月三十工。’”
(3).指经常说的话。 毛 * 《原 * 吓不倒中国人民》:“我们有一句老话:小米加步枪。”
(4).老辈的教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不是我説句老话,你年纪轻轻的,出来处世,这些曖昧话,总不宜上嘴。”
[登慈云阁]门户
(1) 房屋的出入口
门户开放
填塞门户。——《聊斋志异·促织》
门户千万。——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派别,宗派
门户之见
(3) 门第
门户相当
(4) 家;人家
兄弟分居,自立门户
[登慈云阁]秃翁
贬指年老而无官势的人。亦用以自嘲。《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武安 ﹞召 韩御史大夫 载,怒曰:‘与 长孺 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秃老翁,言 婴 无官位扳援也。” 宋 陆游 《夏日杂题》诗之七:“憔悴衡门一秃翁,回头无事不成空。”
宋代,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