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潮通明诒友朋】作者:苏泂 朝代:宋代
[待潮通明诒友朋]待潮通明诒友朋原文
子大瞻在前,德允瞠若后。
自予得二士,光彩生户牖。
向来九州内,所在两脚走。
相好亦已多,惟子共辰酉。
老铦最可人,自谓秃非丑。
南官弃之去,卢氏真杰斗。
今朝通明埭,独客对卮酒。
追怀平昔意,幸不愧高厚。
春江散烟露,春事纷花柳。
问胡此淹留,书卷空在手。
人生忌多情,所不忘朋友。
南北与东西,同然一回首。
[待潮通明诒友朋]诗词问答
问:待潮通明诒友朋的作者是谁?答:苏泂
问:待潮通明诒友朋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泂的名句有哪些?答:苏泂
[待潮通明诒友朋]参考注释
[待潮通明诒友朋]在前
从前;先前
在前,他是个老师
[待潮通明诒友朋]得二
(1).谓善于凭借正反两方面的条件,及时因势利导,以达目的。二,指阴、阳。亦具体指吉与凶、善与恶、得与失等。语本《易·繫辞下》:“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孔颖达 疏:“贰,二也。谓吉凶二理,言《易》因自然吉凶二理以济民之行也。欲令趋吉而避凶,行善而不行恶也。”《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体三才之茂,践得二之机。” 李善 注:“子曰:‘知几其神乎! 颜氏 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而未尝復行。’ 韩康伯 曰:‘在理则昧,造形则悟, 颜子 之分也,失之於几,故有不善,得之於二,不远而復,故知之未尝復行也。’”
(2).谓一举而得双虎。 春秋 鲁 大夫 卞庄子 刺虎的故事。见《史记·张仪列传》。《晋书·姚萇载记》:“吾欲移兵岭北,广收资实,须 秦 弊 燕 迴,然后垂拱取之。兵不血刃,坐定天下,此 卞庄 得二之义也。”
[待潮通明诒友朋]光彩
明亮而华丽。也作[光采]
顾盼遗光采,长啸气若兰。——曹植《美女篇》
[待潮通明诒友朋]户牖
门窗,借指家
老子户牖之下。——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待潮通明诒友朋]向来
(1) 一贯如此
(2) 先前
向来之烟霞。——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向来不过笼络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待潮通明诒友朋]九州
(1) 中国的别称
(2) 日本四主岛中最南的岛
[待潮通明诒友朋]所在
(1)
(2) 处所;地方
在背山面水这样一个所在,静穆的自然和弥满着生命力的人,就织成了美的图画。——《风景谈》
(3) 指存在的地方,强调不在别处
太行、碣石之间,宫阙山陵之所在。——明· 顾炎武《复庵记》
(4) 到处;处处
所在多有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宋· 苏轼《石钟山记》
[待潮通明诒友朋]相好
(1) 关系亲密,感情好
(2) 亲密的朋友
此银也是我相好借来的,并无利息。——《七侠五义》
(3) 恋爱(多指不正当的)
(4) 旧时对狎客称与之过从密切的妓女
[待潮通明诒友朋]可人
适合人的心意
[待潮通明诒友朋]南官
(1).南方籍的官。《元史·世祖纪十一》:“ 沙不丁 言:‘ 江南 各省南官多,每省宜用一二人。’帝曰:‘除 陈巖 、 吕师夔 、 管如德 、 范文虎 四人,餘从卿议。’”
(2).南方的官吏。 元 杨维桢 《西湖竹枝歌》:“南官北使须到此, 江 南 西湖 天下无。”
[待潮通明诒友朋]今朝
(1) 今天
(2) 现在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待潮通明诒友朋]通明
非常明亮
[待潮通明诒友朋]独客
独自为客。 清 朱彝尊 《乔侍读一峰草堂看花歌》:“疾风经旬不出户,独客懒过三眠蚕。” 姚锡钧 《自春至夏幽居杂述》诗之一:“独客江关暮,归来百感生。”
[待潮通明诒友朋]卮酒
犹言杯酒。《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 曰:‘壮士,赐之卮酒。’”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大蒙古包宴》:“上亲赐卮酒,以及新降诸王、贝勒、伯克等,示无外也,俗谓之大蒙古包宴。”
[待潮通明诒友朋]追怀
回想;追忆
追怀往事
[待潮通明诒友朋]平昔
以往,过去;
秋先平昔最恨的是攀枝折朵。——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我平昔很少读小说,忽然来了兴趣
[待潮通明诒友朋]不愧
无愧于;名副其实
不愧为艺术大师
[待潮通明诒友朋]高厚
(1).高度和厚度。《左传·定公五年》:“城不知高厚,小大何知?” 北齐 邢邵 《为文襄帝让尚书令表》:“助日月之光华,增天地之高厚。”
(2).指皇天后土。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北郊议论》:“夫祀者,自有以感於无,自实以通於虚,必以类应类,以气合气,然后可以得而亲,可以冀其格。今祭地於圜丘,以气则非所合,以类则非所应,而求高厚之来享,不亦难乎!”
(3).谓恩德深厚。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一》:“内外官吏皆忘其身家以相为谋,则君臣上下之交,何事不成? 汉 臣 董仲舒 曰‘被润泽而大丰美’者,此也,朝廷不愈高厚,宇宙不愈清明哉!” 鲁迅 《书信集·致杨霁云》:“《集外集》止抽去十篇,诚为‘天恩高厚’。”
(4).高尚厚道。 宋 曾巩 《代皇子延安郡王谢表》:“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心潜高厚,智极精微。推广爱之仁,以隆於父子;尽大公之义,以篤于君臣。” 明 程羽文 《鸳鸯牒》:“ 班婕妤 左九嬪,高厚浑朴,永巷索居。”
(5).《左传·襄公十六年》:“ 齐 高厚 之诗不类。”后因以“高厚”指诗作不佳。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杂记上》:“ 何僧智 者,尝于 任昉 坐赋诗,而言其诗不类。 任 云:‘卿诗可谓高厚。’ 何 大怒曰:‘遂以我为狗号!’”
[待潮通明诒友朋]春江
(1).春天的江。 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诗:“灩灩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宋 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诗之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 富春江 的简称。
[待潮通明诒友朋]烟露
烟雾露水。《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岐伯 曰:‘风温春化同……燥清烟露秋化同。’” 南朝 梁 江淹 《萧上铜钟芝草众瑞表》:“是以业蔼鸿经,则烟露呈炤;精昭景纬,则川岳发华。” 唐 韦应物 《黿头山神女歌》:“蕙兰琼芳积烟露,碧窗松月无冬春。” 明 高启 《青丘子歌》:“星虹助光气,烟露滋华英。”
[待潮通明诒友朋]春事
(1).春耕之事。《管子·幼官》:“地气发,戒春事。” 唐 李白 《寄东鲁二稚子》诗:“春事已不及,江行復茫然。” 宋 王初寮 《履道象州上元》诗:“幽怀不自閒,欲逐春事起。安得五亩园,种蔬引江水。”
(2).春色;春意。 唐 徐晶 《同蔡孚<五亭咏>》:“幽栖可怜处,春事满林扉。” 明 刘基 《次李子庚韵》:“风落餘花春事非,愁心烟雨共霏霏。” 清 曹寅 《菜花歌》:“四月 吴 中春事足,四郊花气穿城瀆。”
(3).特指花事。 宋 陈师道 《春怀示邻里》诗:“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4).指男女欢爱。 明 沉仕 《偶见》曲之二:“交鸞凤春事无涯,不觉香露滴、牡丹芽。”
[待潮通明诒友朋]花柳
(1) 鲜花杨柳
花柳的巷,管弦的楼。——《西游记》
(2) *
(3) 妓女
(4) 花柳病的省称
[待潮通明诒友朋]淹留
长期逗留;羁留
[待潮通明诒友朋]书卷
书籍,因古时书籍多为卷轴形,所以叫书卷
书卷不离手
[待潮通明诒友朋]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动
(2)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与人的关系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待潮通明诒友朋]多情
重感情;富于感情,多指重爱情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 柳永《雨霖铃》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待潮通明诒友朋]朋友
(1) 除情人或亲属之外彼此有交情的人
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清· 刘开《孟涂文集》
(2) 恋爱的对象
谈朋友
(3) 指幕友
我那里左右要请朋友,你就可以拣一个合式的事情,代我办办。——《二刻拍案惊奇》
[待潮通明诒友朋]南北
(1) 北方和南方
(2) 南端到北端之间的距离
[待潮通明诒友朋]东西
(1) 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
吃东西
写东西
(2) 特指人或动物(常含喜爱或厌恶的情感)
这小东西真可爱
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曹禺《雷雨》
[待潮通明诒友朋]同然
犹相同。《孟子·告子上》:“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下:“物有同然之理,人有同然之见。”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致<近代美术史潮论>的读者诸君》:“只要一比较,许多事便明白;看书和画,亦复同然。” 朱自清 《中国歌谣》二:“至于‘忘疲’一层,则是唱歌者同然的心理。”
[待潮通明诒友朋]回首
(1) 把头转向后方
(2) 回顾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婉辞。死亡
回首之日
宋代,苏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