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朝晴(六月十五日作)】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夜雨朝晴(六月十五日作)]夜雨朝晴(六月十五日作)原文
夜雨朝晴夏最宜,况优沾后将十日。
此际晴雨两胥可,却以逮旬思润溢。
昨夜细霔膏山田,所幸破曙羲轮出。
望为下半月之首,设使勿霁连阴必。
两三日前惧以豫,不谓殢云散一律。
高黍低禾总勃生,西成庶可望无失。
咄哉此语近满哉,惟应惕息祝宥密。
[夜雨朝晴(六月十五日作)]诗词问答
问:夜雨朝晴(六月十五日作)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夜雨朝晴(六月十五日作)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夜雨朝晴(六月十五日作)]注释
1. 押质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七十五
2. 六月十五日作
[夜雨朝晴(六月十五日作)]参考注释
[夜雨朝晴(六月十五日作)]十日
(1).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日, 尧 命 后羿 射落九日。《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淮南子·墬形训》:“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按《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 羿 毙十日, 嫦娥 奔月。”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尧 呼大水浸十日,不惜万国赤子鱼头生。女於此时若食日,虽食八九无馋名。”参见“ 十日并出 ”。
(2).十干所表示的日子。《周礼·春官·冯相氏》:“ 冯相氏 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杜预 注:“甲至癸。” 唐 韩愈 《送幽州李端公序》:“国家失太平,於今六十年矣,夫十日十二子相配,数穷六十,其将復平,平必自 幽州 始。”《新五代史·司天考一》:“周天一藏,四时,二十四气,七十二候,行十日十二辰,以为历。”
[夜雨朝晴(六月十五日作)]此际
此时,这时候。 宋 秦观 《满庭芳》词:“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清 李渔 《奈何天·密筹》:“生平絶少皱眉时,此际偏教愁絶。” 清 陈天华 《猛回头》:“我们到了那个时节,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还有什么好处呢!咱家想到此际,把做官的念头丢了,只想把我们的同种救出苦海。”
[夜雨朝晴(六月十五日作)]昨夜
(1).昨天夜里。 南朝 宋 鲍照 《上浔阳还都道中》诗:“昨夜宿 南陵 ,今旦入 芦洲 。” 前蜀 毛文锡 《醉花间》词之一:“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 巴金 《探索集·长崎的梦》:“昨夜,我梦见我在 长崎 。”
(2).日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夫人与 郑恆 亲。虽然昨夜见许,未足取信。”
[夜雨朝晴(六月十五日作)]山田
(1).山中狩猎。《周礼·地官·山虞》:“若大田猎,则莱山田之野。” 贾公彦 疏:“若田在山,则山虞芟莱草木於可陈之处。”
(2).指下等田。对高田(上等田)、间田(中等田)而言。《管子·山国轨》:“山田以君寄币振其不赡,未淫失也。”
(3).山间的田地。《汉书·楚元王刘交传》:“免为庶人,屏居山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汶水》:“林木緻密,行人鲜有能至矣。又有少许山田,引灌之踪尚存。” 清 顾炎武 《江上》诗:“岁旱耕山田,抱瓮禾不长。”
[夜雨朝晴(六月十五日作)]破曙
犹破晓。 元 郑玉 《登师山诸生有书》诗之一:“城上鐘声度远溪, 扶桑 破曙海云低。”
[夜雨朝晴(六月十五日作)]羲轮
(1).太阳的别称。 宋 阮阅 《诗话总龟》卷十二引《玉堂诗话》:“ 杨黎州 《自遣》云:‘天上羲轮都易识,人间 尧 历自难逢。’” 清 黄景仁 《送春》诗之三:“玉虯高驾倘见招,急叱羲轮出平旦。”
(2).指时间、光阴。《旧唐书·太宗纪下》:“谓云车易乘,羲轮可驻,异轨同趣,其蔽甚矣。”
[夜雨朝晴(六月十五日作)]为下
方言。做下,造成。 逯斐 等《市长的代表来了》:“这都是你为下的,你喂活的白脸狼!”
[夜雨朝晴(六月十五日作)]半月
(1) 一月之半
(2) 当月球半个圆面被照亮时的上弦月或下弦月;上弦或下弦时看到的月球
[夜雨朝晴(六月十五日作)]设使
如果;假使
[夜雨朝晴(六月十五日作)]连阴
(1).连续阴天或连日阴雨。《汉书·鲍宣传》:“白虹虷日,连阴不雨。”《文选·谢朓<在郡卧病呈沉尚书>诗》:“连阴盛农节,籉笠聚东菑。” 刘良 注:“连阴,久雨也。”《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六年》:“先是 吕大防 请为赏花钓鱼之会,有詔用三月二十六日,而连阴不解。”
(2).谓树荫相连。亦指遮荫相连。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高阳王寺》:“其竹林鱼池,侔於禁苑。芳草如积,珍木连阴。” 北周 庾信 《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鐘鼎成列,冠盖连阴。”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太和山日记》:“数抱松杉,连阴挺秀。”
[夜雨朝晴(六月十五日作)]两三
几个。表示少量。《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九·相逢行》:“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 唐 皎然 《舟行怀阎士和》诗:“相思一日在孤舟,空见归云两三片。” 元 萨都剌 《秋词》:“清夜空车出 建章 ,紫衣小队两三行。” 老舍 《骆驼祥子》一:“两三个星期的工夫,他把腿溜出来了。”
[夜雨朝晴(六月十五日作)]日前
过去几天;前几天
[夜雨朝晴(六月十五日作)]不谓
(1).不告诉。《诗·小雅·隰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陈奂 传疏:“‘遐不谓矣’《礼记》引《诗》作‘瑕不谓矣’。遐、瑕古通用。 郑 注云:瑕之言胡也,谓犹告也。”
(2).不以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括 ﹞尝与其父 奢 言兵事, 奢 不能难,然不谓善。” 晋 干宝 《晋纪总论》:“百姓皆知上德之生己,而不谓浚己以生也,是以感而应之,悦而归之。”
(3).不算作;不称为。 清 戴震 《徐节妇传》:“ 徐氏 之祸,可不谓烈哉!微节妇, 徐氏 不祀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生色》:“ 金氏 子其神乎!谆嘱醮妇,抑何明也!一人不杀,而诸恨并雪,可不谓神乎!”
(4).不意,不料。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抚抱胡儿兮泣下沾衣。” 唐 杜甫 《赠韦左丞丈济》诗:“不谓矜餘力,还来謁大巫。” 清 王韬 《淞隐漫录·悼红仙史》:“乖隔以来,靡日不思,不谓今日又有相见之期。” 毛 * 《反对本本主义》:“不谓 * 内讨论问题,也还有人开口闭口‘拿本本来’。”
[夜雨朝晴(六月十五日作)]云散
像天空的云那样四处散开。比喻曾经在一起的人分散到各个地方
旧友云散
[夜雨朝晴(六月十五日作)]一律
(1) 同一音律
异音者不可听以一律
(2) 一个样子;没有例外
[夜雨朝晴(六月十五日作)]西成
谓秋天庄稼已熟,农事告成。《书·尧典》:“平秩西成。” 孔颖达 疏:“秋位在西,於时万物成熟。” 唐 高适 《东平路中遇大水》诗:“稼穡随波澜,西成不可求。”
[夜雨朝晴(六月十五日作)]可望
(1) 有希望;可以盼望
(2) 能够望见
[夜雨朝晴(六月十五日作)]无失
(1).没有失误。《老子》:“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官制象天》:“立成数以为植而四重之,其可以无失矣。”
(2).不遗漏。《文献通考·经籍十三》:“顾读者不深考其间,虽或有得於此者,而又不能无失於彼。”
(3).没有损失。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次夜,果有偷匿后园竹中,知有备,无失。”
(4).佛教指酒戒五神之一。《法苑珠林》卷一○五:“饮酒戒有五神:一名清素,二名不醉,三名不乱,四名无失,五名护戒。”
[夜雨朝晴(六月十五日作)]惕息
(1).谓心跳气喘。形容极其恐惧。《汉书·司马迁传》:“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 颜师古 注:“惕,惧也。息,喘息也。” 唐 李绅 《却到浙西》诗:“苛政尚存犹惕息,老人偷拜拥前舟。”《明史·韩雍传》:“两地镇守宦官素骄恣,亦惕息无敢肆。” 无名氏 《康有为》:“ 康有为 高官厚禄之思想弥漫於脑筋,骤不可爬搔,而又惕息於戊戌之危机,奉数行之密詔,感泣至今,思得当以报於 汉 也。”
(2).指喘息。多以“不敢惕息”形容恐惧。 汉 扬雄 《长杨赋》:“﹝ 匈奴 ﹞二十餘年矣,尚不敢惕息。”《新唐书·辛云京传》:“ 回紇 恃旧勋,每入朝,所在暴钞,至 太原 , 云京 以戎狄待之,虏畏不敢惕息。”
[夜雨朝晴(六月十五日作)]宥密
(1).谓存心仁厚宁静。《诗·周颂·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 成王 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 毛 传:“宥,宽;密,寧也。”《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七·唐禅社首乐章》:“夙夜宥密,不敢寧宴。” 明 张居正 《基命记》:“夫蓄基厚,则发之必宏;嗣德昌,则培之愈固。二圣宥密,所基既厚且宏。”
(2).深密;机密。《诗·周颂·昊天有成命》:“夙夜基命宥密。” 唐 元稹 《追封宋若华制》:“故 宋若华 ,我 德宗孝文皇帝 躬勤庶务,寤寐以之,乃命女子之知书可付信者,省奏中宫。而 若华 等伯姊季妹,三英粲兮,皆在选中,参掌宥密。”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内阁机宜不密》:“文渊阁宥密之地,外臣非公事不能至,廷陛机宜,无敢泄者。”
(3).引申指隐密之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军次实录》:“至虚无寂灭,弃絶人伦,日用之常,简弃造物,分为斋荤,逃税偷安,伪为善行,欲寡过於暗室之中,实欲作恶於宥密之内。”
(4).指枢密院。因其掌管军事机密,故称。 宋 苏轼 《赐正议大夫枢密院事安焘乞退不允批答》:“宥密之司,安危所寄。”《元典章·诏令一·建储诏》:“乃遵 裕皇 居东宫旧制,於六月朔旦,授以皇太子金宝,俾领中书之务,仍兼宥密之司。”
(5).借指机要官员,枢密使等。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宣文阁》:“其为处也,跬步户庭之间,而清严邃密……於是宰辅有所奏请,宥密有所图回,争臣有所绳纠,侍从有所献替,以次入对,从容密勿,盖终日焉。”参见“ 宥地 ”、“ 宥府 ”。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