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三山杜门作歌】_陆游 | 宋代

【三山杜门作歌】作者:陆游 朝代:宋代

[三山杜门作歌]三山杜门作歌原文

我生学步逢丧乱,家在中原厌奔窜。
淮边夜闻贼马嘶,跳去不待鸡号旦。
人怀一饼草间伏,往往经旬不炊爨。
鸣呼!乱定百口俱得全,孰为此者宁非天!

[三山杜门作歌]诗词问答

问:三山杜门作歌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问:三山杜门作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陆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游

[三山杜门作歌]参考注释

[三山杜门作歌]我生

(1).我之行为。《易·观》:“六三:观我生进退。” 孔颖达 疏:“我生,我身所动。” 朱熹 本义:“我生,我之所行也。”

(2).生我者。指母亲。《后汉书·崔駰传》:“岂无 熊僚 之微介兮?悼我生之歼夷。” 李贤 注:“我生,谓母也。”

[三山杜门作歌]学步

学习走路

刚会学步的孩子

[三山杜门作歌]丧乱

死亡祸乱。后多以形容时势或政局动乱。《诗·大雅·云汉》:“天降丧乱,饥饉荐臻。”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陈之急。” 清 顾炎武 《顾与治诗序》:“晚值丧乱,独身无子,迫於赋役,困躓以终。” 陈去病 《鉴湖女侠秋瑾传》:“时天下丧乱,内外交鬨,而中朝政治,日益寙败。”

[三山杜门作歌]中原

(1) 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北定中原。——诸葛亮《出师表》

北虏僭盗中原。——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2) 平原;原野

[三山杜门作歌]奔窜

奔走逃窜

敌军被打得四处奔窜

[三山杜门作歌]马嘶

发出高而拖长的典型属于马的嘶鸣声

[三山杜门作歌]跳去

逃跑。 宋 陆游 《三山杜门作歌》之一:“ 淮 边夜闻贼马嘶,跳去不待鸡号旦。”

[三山杜门作歌]不待

不必,不用;不等

不待你来,他就走了

[三山杜门作歌]人怀

人心,人的情绪。 晋 张协 《杂诗》之九:“洪潦浩方割,人怀昬垫情。” 明 宋濂 《佛光普照大师塔铭》:“殊不知末习浇漓,人怀厌怠。”

[三山杜门作歌]草间

(1).亦作“ 草閒 ”。草丛间。《国语·周语中》:“今 陈 国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閒,功成而不收,民罢於逸乐,是弃先王之法制也。” 汉 王粲 《七哀诗》:“路有飢妇人,抱子弃草间。”

(2).比喻乡野;民间。《宋书·王懿传》:“今自投草间,则同之匹夫,匹夫号令,何以威物?”《南史·陈新安王伯固传》:“在州不知政事,日出田猎。或乘眠舆至於草间,輒呼人从游,动至旬日。” 唐 李白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诗:“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三山杜门作歌]往往

(1) 每每;时常

往往而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老李往往工作到深夜才睡

(2) 处处;到处

往往山出棋置。——《史记·货殖列传》

卒中往往语。——《史记·陈涉世家》

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纷纷

吴王之弃其军亡也,军遂溃,往往稍降太尉、梁军。——《史记·吴王濞列传》

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汉书·司马迁传》

[三山杜门作歌]炊爨

(1).烧火煮饭。《东观汉记·第五伦传》:“ 伦 性节俭,作 会稽郡 ,虽为二千石,卧布被,自养马,妻炊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祖訥 ﹞性至孝,常自为母炊爨作食。”《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只见几个店家都忙乱乱的安排炊爨。”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一节:“平常各人随身动用的东西,如炊爨的家具是属于女人的,渔猎的武器是属于男子的。”

(2).指从事炊事的人。 清 夏燮 《中西纪事·闽粤战舰》:“大艘一百六十人,加以柁工、水手、炊爨、杂作及随船小修之工并书识、医生三等。”

[三山杜门作歌]鸣呼

呼喊;呼应。《史记·陈涉世家》:“又閒令 吴广 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 大楚 兴, 陈胜 王。’”《后汉书·刘陶传》:“四方私言,云 角 等窃入京师,覘视朝政,鸟声兽心,私共鸣呼。”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胭脂》:“若復尔尔,便当鸣呼,品行亏损,两无所益。”

[三山杜门作歌]百口

(1).全家;近亲一族。《列子·说符》:“人有滨 河 而居者,习於水,勇於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后汉书·赵岐传》:“闔门百口,埶能相济。”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谁云经艰难,百口无夭殤。”《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元年》:“或劝 椿 ( 杨椿 )出亡, 椿 曰:‘吾内外百口,何所逃匿!正当坐待天命耳。’” 清 沉受宏 《赠吴事衍》诗:“百口长悲殉乱离,一身何幸还乡里。”

(2).一百人。《北史·杨素传》:“ 仁寿 初,代 高熲 为尚书左僕射,赐良马十匹,牝马二百匹,奴婢百口。”

(3).满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冤狱》:“邑令拘邻保,血肤取实,究无端绪,惟媒媪述相謔之词,以此疑 朱 。捕至,百口不承。”

(4).众多的嘴。 鲁迅 《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结果是办事的人成为众矢之的,谣言和谗谤,百口也分不清。”

[三山杜门作歌]得全

(1).获得保全。《庄子·达生》:“彼得全於酒而犹若是,而况得全於天乎?”《汉书·刑法志》:“如此,则刑可畏而禁易避,吏不专杀,法无二门,轻重当罪,民命得全。”《新唐书·裴度传》:“ 度 得全,天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平定回部本末》:“计自去年十月至今,孤军在万里外陷重围者三月,卒得全。”

(2).谓人臣事君之礼无所失。《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得全全昌,失全全亡。” 司马贞 索隐:“得全,谓人臣事君之礼全具无失,故云得全也。” 汉 枚乘 《上书谏吴王》:“臣闻得全者昌,失全者亡。”

(3).指完全具备。 清 张芳 《黛史》:“声有逞焉,容有佚焉,巧美之得全者或寡矣。”

[三山杜门作歌]此者

犹这回。 宋 沉遘 《杂谢》:“此者叼冒国恩,进陞官等。” 宋 沉遘 《诸州知州以下》:“此者奉承中詔,出守东藩。”

,

  • 【雄楚亭】_袁说友 | 宋代
  • 【雄楚亭】_袁说友 | 宋代 >> 【雄楚亭】_袁说友 | 宋代...

  • 【菩萨蛮(六月十三日,同官携具,以予被荐)】_郭应祥 | 宋代
  • 【菩萨蛮(六月十三日,同官携具,以予被荐)】_郭应祥 | 宋代 >> 【菩萨蛮(六月十三日,同官携具,以予被荐)】_郭应祥 | 宋代...

  • 【山居十三首】_蔡格 | 宋代
  • 【山居十三首】_蔡格 | 宋代 >> 【山居十三首】_蔡格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