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上御史】_汪铢 | 元代

【上御史】作者:汪铢 朝代:元代

[上御史]上御史原文

列位南台肃纪纲,清冰出壑凛寒芒。

乘骢秋入青山道,执简朝凝白纻霜。

鹰奋西风初搏击,鸿安中泽肯飞翔。

此邦民瘼如堪画,异日须将入皂囊。

[上御史]诗词问答

问:上御史的作者是谁?答:汪铢
问:上御史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上御史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汪铢的名句有哪些?答:汪铢

[上御史]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宛陵群英集卷七

[上御史]参考注释

[上御史]列位

在场的各位;诸位

承蒙列位光临

[上御史]南台

(1). 十六国 夏 主 赫连勃勃 取 长安 后,称 长安 曰 南台 。《晋书·地理志上》:“ 勃勃 僭号於 统万 ,是为 夏 。置 幽州 牧於 大城 ,又平 刘义真 於 长安 ,遣子 璝 镇焉。号曰 南臺 。”

(2).御史台。以在宫阙西南,故称。 南朝 梁元帝 《荐鲍几表》:“前宰 东邑 ,实有二 鲁 之风;近处 南臺 ,欲尊两 鲍 之则。”《通典·职官六》:“ 后汉 以来谓之御史臺,亦谓之兰臺寺。 梁 及 后魏 北齐 ,或谓之 南臺 。 后魏 之制,有公事百官朝会名簿,自尚书令僕以下,悉送 南臺 。” 清 王士禛 《喜羡门阁学卜邻之作》诗:“东阁从容多密札, 南臺 潦倒恕弹文。”又 元 代指由 扬州 徙至 建康 的行御史台。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札记》:“又 至元 十四年初立行御史臺於 扬州 ……二十七年,徙 扬州 行臺於 建康 ,专涖 江南 之地,号 南臺 。”

(3).台名。即 戏马台 。在 江苏省 铜山县 南。 晋 义熙 中, 刘裕 尝大会群僚赋诗于此。 南朝 宋 元嘉 时, 魏 主南侵至 彭城 ,亦尝登此。《水经注》谓即 项羽 掠马台 ,其下有玉钩斜道。 宋 苏轼 《次韵吕梁重屯田》:“待君笔力追 灵运 ,莫负 南臺 九日期。” 王文诰 辑注:“ 縯 曰:‘ 刘裕 为 宋 公,在 彭城 ,九月九日,出游 戏马臺 ,送 孔靖 辞位归乡。 谢灵运 、 宣远 等,并从作诗。’” 宋 苏轼 《台头寺送宋希元》诗:“相从倾盖只今年,送别 南臺 便黯然。” 查慎行 注:“ 南臺 即 戏马臺 ,以在 徐州 城南,故名。”

(4).台名。 瀛台 的旧称。在 北京 。 清 吴伟业 《即事》诗之三:“从游 西苑 花初放,侍宴 南臺 酒半醒。” 清 高士奇 《金鳌退食笔记》卷上:“ 瀛臺 ,旧为 南臺 ,一曰 趯臺坡 。本朝 顺治 年间,别建宫室,为避暑之处。”

(5).山名。即 钓台山 。在 福建省 福州市 南 闽江 中,故亦曰 南台山 。 宋 陆游 《度浮桥至南台》诗:“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説 南臺 试一寻。” 钱锺书 注:“ 南台 ,一称 钓台山 ,在 闽江 中。”《明史·汤和传》:“寻拜征南将军……遂与副将军 廖永忠 伐 陈友定 ,自 明州 由海道乘风抵 福州 之 五虎门 ,驻师 南臺 ,使人諭降。”

(6).山名。在 广州 香山县 (今 中山县 )南五十里,两山相对如台,故名。参阅《明一统志》。

[上御史]纪纲

(1).网罟的纲绳。引申为纲领。《吕氏春秋·用民》:“用民有纪有纲,壹引其纪,万目皆起,壹引其纲,万目皆张。为民纪纲者何也?” 唐 刘知几 《史通·载言》:“夫方述一事,得其纪纲,而隔以大篇,分其次序,遂令披閲之者有所懵然。”

(2).法度。《书·五子之歌》:“惟彼 陶唐 ,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底灭亡。” 汉 崔瑗 《座右铭》:“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 唐 韩愈 《杂说》之二:“善计天下者,不视天下之安危,察其纪纲之理乱而已矣。”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军机御史》:“有阑入者,即时纠劾,然后人不敢私謁,纪纲始严肃焉。” 吴晗 《“一二一” * 与纪纲》:“政府要保持纪纲,必得先明白是谁在破坏纪纲。”

(3).起纪纲作用之人物。《荀子·尧问》:“其知至明,循道正行,足以为纪纲。” 宋 司马光 《言张田第二状》:“臣窃以吏者,民之纪纲。” 宋 陈亮 《酌古论·李愬》:“夫将者,三军之纪纲也。”

(4).指州郡掾属。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四:“时有一物,大如水牛,灰色,卑脚……郡纪纲上祠,请杀之。”

(5).特指州郡录事参军。 唐 刘长卿 《题元录事开元所居》诗:“幽居萝薜情,高卧纪纲行。” 唐 喻凫 《送越州高录事》诗:“官曹权纪纲,行李半舟航。”

(6).治理;管理。《国语·晋语四》:“此大夫 管仲 之所以纪纲 齐国 ,裨辅先君而成霸者也。”《汉书·武帝纪》:“二千石官长纪纲人伦,将何以佐朕烛幽隐,劝元元,厉蒸庶,崇乡党之训哉?” 唐 韩愈 《送水陆运使韩侍御归所治序》:“侍御 韩君 ,前领三县,纪纲二州,奏课常为天下第一。”

(7).统领仆隶之人。后泛指仆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秦伯 送卫於 晋 三千人,实纪纲之僕。” 杜预 注:“诸门户僕隶之事,皆 秦 卒共之,为之纪纲。”《旧五代史·唐书·李存孝传》:“ 梁祖 与 揆 牙兵三千为纪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长清僧》:“又年餘,夫人遣纪纲至,多所餽遗。”

(8).谋略。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五本第十七出:“胸襟儿纪纲,扶持得帝王。” 元 尚仲贤 《单鞭夺槊》第一折:“俺这里虽然是有纪纲,知兴败,那里讨 尉迟 这般样一个身材。” 元 尚仲贤 《三夺槊》第一折:“若不是 唐 元帅少年有纪纲,义伏了 徐茂公 ,礼设了 褚遂良 ,智降了 苏定方 。”

[上御史]凛寒

寒冷。《白雪遗音·马头调·冬景》:“朔风动起,透体凛寒,帝自怯衣单。”

[上御史]乘骢

《后汉书·桓典传》:“﹝ 典 ﹞辟司徒 袁隗 府,举高第,拜侍御史。是时宦官秉权, 典 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驄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驄马御史。’”后因以“乘驄”指侍御史。 唐 杜甫 《哭长孙侍御》诗:“礼闈曾擢桂,宪府旧乘驄。” 唐 杜甫 《渝州候严侍御不到先下峡》诗:“闻道乘驄发,沙边待至今。” 唐 韦应物 《寄洪州幕府卢二十二侍御》诗:“忽报 南昌 令,乘驄入郡城。”《剪灯馀话·泰山御史传》:“纠察每侍於帝傍,讜论佇闻於白简。期迈揽轡 范滂 之右,肯居乘驄 桓典 之间。”

[上御史]青山

长满绿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上御史]执简

手持简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南史氏 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后以指任史官、御史之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爰及太史 谈 ,世惟执简; 子长 继志,甄序帝勣。” 唐 岑参 《送赵侍御归上都》诗:“执简皆推直,勤王岂告劳;帝城谁不恋,回望动离骚!”《明史·李世祺传》:“簪笔执简之臣,接跡囹圄;考槃薖轴之士,抗声鸿举。”

[上御史]白纻

亦作“ 白苧 ”。1.白色的苧麻。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四:“ 晁无咎 诗云:‘上山割白紵,山高叶摵摵,持归当户绩,为君为絺綌。’”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苧麻》:“白苧叶面青,其背皆白。”

(2).指白紵所织的夏布。 唐 张籍 《白紵歌》:“皎皎白紵白且鲜,将作春衣称少年。” 宋 范成大 《晚春》诗之一:“轻颸宜白紵,时节近清微。” 元 郭翼 《阳春曲》:“宫中裁白苧,犹怯剪刀寒。” 清 龚自珍 《莺啼序》词:“凌波袜懒,绣线裙鬆,换 吴 棉白苧。” 刘成禺 《洪宪纪事诗》之一七八:“白紵轻衫紫玉歌,府中狎客妙年多。”

(3).白衣。古代士人未得功名时所穿衣服。 宋 王禹偁 《寄砀山主簿朱九龄》诗:“利市襴衫抛白紵,风流名纸写红牋。” 宋 陆游 《贫病》诗:“行年七十尚携锄,贫悴还如白紵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叶生》:“且士得一知己,可无憾,何必抛却白紵,乃谓之利市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僧术》:“谓君腾达已久,今尚白紵耶?”

(4).乐府 吴 舞曲名。 南朝 宋 鲍照 《白紵歌》之五:“古称《渌水》今《白紵》,催弦急管为君舞。”《新唐书·礼乐志下》:“清乐三十二曲中有《白紵》, 吴 舞也。” 宋 张先 《天仙子·公择将行》词:“瑶席主,杯休数,清夜为君歌《白苧》。”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黄帽雨中游,《白苧》閒时听。” 吴梅 《检点》诗之一:“《白紵》三千才谱曲,碧城十二未开门。”

[上御史]西风

(1) 从西方吹来的风

温带的盛行西风

(2)

(3) 指秋风

(4) 比喻腐朽没落的力量或气势

[上御史]搏击

奋力斗争、冲击;搏斗

搏击风浪

敌出不意,大惊扰,以枪上刺刀相搏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上御史]中泽

(1).沼泽之中;草泽之中。《诗·小雅·鸿雁》:“鸿鴈于飞,集于中泽。” 毛 传:“中泽,泽中也。”《韩诗外传》卷九:“ 孔子 出游 少源 之野,有妇人中泽而哭,其音甚哀。”

(2).喻困境。 清 魏源 《默觚·治篇二》:“天下之责望主德也,亦倍于士庶乎!高明之瞰者千计,中泽之嗷者亿计,敌国肘腋之环伺者万计,无一瑕玷而可匿也,无一体用而可缺也。”

(3).中等大小的沼泽。《周礼·地官·序官》:“泽虞,每大泽大藪,中士四人,下士八人……中泽中藪,如中川之衡;小泽小藪,如小川之衡。”

[上御史]飞翔

(1) 回旋而飞

一群海鸥在轮船上空飞翔

(2) 飞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

云雀在薄薄的熹微中上下飞翔

[上御史]民瘼

民众的疾苦。语本《诗·大雅·皇矣》:“监观四方,求民之莫。” 马瑞辰 通释:“《汉书》、《潜夫论》及《文选》注,并引作‘求民之瘼’。”《后汉书·循吏传序》:“广求民瘼,观纳风謡。” 唐 孙樵 《武皇遗剑录》:“民瘼其瘳,国用有加。” 宋 李纲 《与秦相公书》之十二:“入境之初,询问民瘼。耆老皆云,累年以来,既盗贼之所蹂践,又科需之所搔扰。” 明 方孝孺 《书学斋佔毕后》:“此非躬歷其事,而深究民瘼者,不能述斯言也。” 清 龚自珍 《水调歌头·竹屿病起赋一词送别》词:“帝念东南民瘼,一髮牵之头动,亲问六州鹺。”

[上御史]异日

(1) 以后的一天或一段时间

留待异日再议

曰姑俟异日观,云尔。——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往日;从前

异日情谊,记忆犹新

[上御史]须将

老将,宿将。 宋 叶适 《王运使挽词》诗:“须将未尽赏,酬折在丰碑。”

[上御史]皂囊

亦作“皁囊”。1.黑绸口袋。 汉 制,群臣上章奏,如事涉秘密,则以皂囊封之。《后汉书·蔡邕传》:“以 邕 经学深奥,故密特稽问,宜披露失得,指陈政要,勿有依违,自生疑讳。具对经术,以皁囊封上。” 李贤 注引 应劭 《汉官仪》:“凡章表皆启封,其言密事得皁囊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自 汉 置八仪,密奏阴阳,皁囊封板,故曰封事。” 唐 杜牧 《长安杂题》诗之四:“束带谬趋文石陛,有章曾拜皁囊封。” 明 李东阳 《送董子仁给事使琉球》诗:“归忆皂囊封事在,殿前风采尚崔巍。”

(2).指密封的奏章。 宋 梅尧臣 《大风》诗:“ 风伯 有罪五,孰肯进皂囊。” 明 李东阳 《胡忠安公挽诗》:“皂囊繁出入,彤陛儼周旋。” 清 袁于令 《西楼记·检课》:“官受京畿道御史,皁囊献替,白简绳纠。”

,

  • 【雁】_张仲深 | 元代
  • 【雁】_张仲深 | 元代 >> 【雁】_张仲深 | 元代...

  • 【题平原曾光远所藏先世墨竹】_陈谟 | 元代
  • 【题平原曾光远所藏先世墨竹】_陈谟 | 元代 >> 【题平原曾光远所藏先世墨竹】_陈谟 | 元代...

  • 【【仙吕】一半儿_寄情二首寄】_张可久 | 元代
  • 【【仙吕】一半儿_寄情二首寄】_张可久 | 元代 >> 【【仙吕】一半儿_寄情二首寄】_张可久 | 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