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岩寺】作者:杨惟中 朝代:元代
[栖岩寺]栖岩寺原文
烟锁莲宫缥缈间,岩松郁郁插云端。
远看大华三峰秀,俯视河东一水寒。
楼观恍然惊世梦,是非应不到长干。
我来暂与高人话,不觉斜阳下玉阑。
[栖岩寺]诗词问答
问:栖岩寺的作者是谁?答:杨惟中
问:栖岩寺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栖岩寺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杨惟中的名句有哪些?答:杨惟中
[栖岩寺]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出处:御选元诗卷四十三
[栖岩寺]参考注释
[栖岩寺]莲宫
指寺庙。 唐 皇甫冉 《望南山雪怀山寺普上人》诗:“夜夜梦莲宫,无由见 远公 。” 唐 李咸用 《游寺》诗:“无家身自在,时得到莲宫。”
[栖岩寺]缥缈
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栖岩寺]郁郁
(1) 生长茂盛
郁郁葱葱
(2) 形容忧伤苦闷
郁郁不乐
[栖岩寺]云端
云上,云中
飞机从云端飞来
[栖岩寺]三峰
(1).三山峰。指 华山 之 莲花 、 毛女 、 松桧 三山峰。 唐 陶翰 《望太华赠卢司仓》诗:“行吏到 西华 ,乃观三峰壮。”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泪添九曲 黄河 溢,恨压三峰 华岳 低。”
(2).三山峰。指 江苏 三茅山 之 大茅 、 中茅 、 小茅 三山峰。 唐 陆龟蒙 《寄茅山何威仪》诗之二:“大小三峰次 九华 ,灵踪今尽属 何 家。”
(3). 华州 之代称。《敦煌曲子词·菩萨蛮》:“鑾驾在三峰,天同地不同。” 前蜀 韦庄 《秦妇吟》:“明朝晓至三峰路,百万人家无一户。”
[栖岩寺]俯视
(1) 从高处往下看
从窗户可以俯视下面的院子
(2) 从高处或居高临下的地方向下看
静静地俯视他们下面的如画美景
[栖岩寺]河东
古地区名。黄河流经山西、陕西两省,自北而南的一段之东部,指今之山西省。秦汉时置河东郡、唐初 置河东道,开元间又置河东节度使,宋置河东路,明废
[栖岩寺]楼观
泛指楼殿之类的高大建筑物。《礼记·月令》“﹝仲夏之月﹞可以居高明” 汉 郑玄 注:“高明,谓楼观也。”《后汉书·宦者传·单超》:“其后四侯转横……皆竞起第宅,楼观壮丽,穷极伎巧。” 宋 辛弃疾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词:“楼观纔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城邑如棋局,东则 岳神山 如屏,青松翠柏间隐隐有楼观。”
[栖岩寺]恍然
(1).犹忽然。 三国 魏 阮籍 《达庄论》:“恍然而止,忽然而休。”
(2).猛然领悟貌。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一旦恍然,似有以得其要领者。” 清 戴名世 《<汪武曹稿>序》:“天下之从事於举业者,乃恍然悔悟嚮者之非,而思改其所为。” 鲁迅 《彷徨·肥皂》:“‘哦!今天十六?’ 四铭 恍然的说。”
(3).模糊不清;茫然。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 达 既昇之,意识恍然,不復见家人屋及所乘轝。” 宋 陈师道 《次韵寄答晁无咎》:“往事不回如过雨,醉梦恍然忘恶语。” 明 邵璨 《香囊记·赶散》:“心酸痛,念我姑,神魂茫然失举措。”
(4).仿佛。 宋 韩驹 《题画太一真人》诗:“恍然坐我水仙府,苍烟万顷波粼粼。” 明 归有光 《詹仰之墓志铭》:“予与之谈 秀甫 之为人,恍然如生,相与为泪下。” 明 方孝孺 《书<黄鹤楼卷>后》:“展卷而卧閲之,恍然如乘扁舟出入 洞庭 彭蠡 之上。”
[栖岩寺]惊世
震惊世俗。 宋 苏轼 《祭陈令举文》:“不然, 令举 之贤,何为而不立,何立而不遂?使少见其毫末,而出其餘弃,必有惊世而絶类者矣。” 宋 陈与义 《游岘山次韵》之一:“奇哉此一段,惊世无前轨。”
[栖岩寺]是非
(1) 对与错;正确和谬误
是非问题
(2) 口舌;纠纷
搬弄是非
(3) 评论;褒贬
不屑随人是非
[栖岩寺]不到
(1)
不足,少于…
不到四分钟驶行了一公里
(2)
未到;不出席或未出席
教师抱怨那个孩子不到学校上课
(3)
不周到
我们是粗人,照顾不到,请多原谅
[栖岩寺]长干
(1).古 建康 里巷名。故址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南。《文选·左思<吴都赋>》:“ 长干 延属,飞甍舛互。” 刘逵 注:“ 江 东谓山冈閒为‘干’。 建鄴 之南有山,其閒平地,吏民居之,故号为‘干’。中有 大长干 、 小长干 ,皆相属。” 宋 王象之 《舆地纪胜》卷十七:“ 长干 是 秣陵县 东里巷名。 江 东谓山陇之间曰干。” 清 陈维崧 《醉太平·江口醉后作》词:“ 钟山 后湖, 长干 夜乌。”
(2).借指 南京 。 清 戴名世 《道墟图诗序》:“今年夏,余读书 长干 。” 郑泽 《桃花》诗:“莫问 长干 旧时事,半弯眉月印天涯。”
[栖岩寺]高人
(1)
(2) 高士
高人何点,蹑屩(草鞋)于 钟阿;征士 刘虯,献书于卫兵。—— 南朝梁· 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
(3) 学术、技能高超的人
[栖岩寺]不觉
(1)
(2)
没有发觉,没有感觉到
一路景物极佳,也就不觉路途遥远
(3)
想不到,无意之间
天天作诗著文,天长日久不觉已是著述颇丰
(4)
不禁,不由得
他们两双眼好像无意中碰在一起时,两个都不觉红了脸。——扬沫《青春之歌》
[栖岩寺]斜阳
黄昏前要落山的太阳
元代,杨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