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作者:元好问 朝代:金代
[清平乐]清平乐原文
兰膏香聚。
醉枕闻低语。
一刻春宵水去。
诉得离情几许。
桃花红浅红深。
五年烟草归心。
留得一枝春在。
争教绿叶成阴。
[清平乐]诗词问答
问:清平乐的作者是谁?答:元好问
问:清平乐写于哪个朝代?答:金代
问:清平乐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元好问的名句有哪些?答:元好问
[清平乐]元好问清平乐 书法图
清平乐书法作品
[清平乐]参考注释
[清平乐]膏香
亦作“ 膏薌 ”。牛膏。古代调味八珍之一。《周礼·天官·庖人》:“凡用禽献,春行羔豚,膳膏香。”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膏香,牛脂也。”《礼记·内则》:“春宜羔豚,膳膏薌。” 郑玄 注:“牛膏薌。” 孔颖达 疏:“膏薌,牛膏也。”
[清平乐]醉枕
借指醉梦。 宋 石孝友 《踏莎行》词:“沉水销红,屏山掩素,锁窗醉枕惊眠处。” 宋 石孝友 《谒金门》词:“醉枕惊回蝴蝶,好梦无人共説。”
[清平乐]低语
(1) 轻声细语
她的低语是一句安慰话
(2) 用低声说的话,使在场的某人或某些人听不见
说了几句告别的低语
[清平乐]一刻
(1) 指短暂的时间;片刻
一刻千金
(2) 某钟点之后15分的时刻
十点一刻
[清平乐]春宵
春夜
共度春宵
[清平乐]离情
(1).绝离 * 。《管子·国蓄》:“以正人籍谓之离情,以正户籍谓之养赢。” 郭沫若 等集校:“《海王篇》‘藉於人,此隐情也’,《轻重甲篇》‘藉於万民,是隐情也’,彼二篇言‘隐情’,此言‘离情’,离与隐可为互训。盖隐则离,离则隐矣。意谓使人絶离 * 也。”
(2).别离的情绪。《文选·任昉<出郡传舍哭范仆射>诗》:“将乖不忍别,欲以遣离情。” 李善 注:“言将乖之初,不忍便诀;欲离少选之顷,以遣离旷之情也。” 唐 谢逸 《柳梢青》词:“无限离情,无穷江水,无边山色。”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在志愿军就要跟他们分手的日子,深深的离情却牵着他们的心。”
[清平乐]几许
多少
不知经历几许风波
几许心中言。——清· 袁枚《祭妹文》
[清平乐]花红
(1) 为庆贺喜事而赠送的插花挂红的衣料礼品
花红缎匹
有拏获宋江者,赏钱万万贯,执双花红。——《水浒传》
(2) 盈利
(3)
(4) 一种落叶小乔木( Malus asiatica ),叶子卵形或椭圆形,花粉红色。果实球形,像苹果而小,黄绿色带微红,是常见的水果
(5) 这种植物的果实。也叫[林檎]或[沙果]
(6) 赏金
[清平乐]烟草
一种高而直立的一年生南美洲的草本植物(Nitotiana tobacum),具有卵圆形倒披针形叶片和由管状白色粉红花组成的圆锥花序
[清平乐]归心
(1) 回家的念头。即归思
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晋· 王讚《杂诗》
(2) 真心归附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论语·尧日》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魏· 曹操《短歌行》
[清平乐]一枝春
指梅花。《太平御览》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荆州记》:“ 陆凯 与 范曄 相善,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诣 长安 与 曄 ,并赠花诗曰:‘折花逢驛使,寄与陇头人; 江 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多以“一枝春”为梅花的别名。 宋 黄庭坚 《刘邦直送早梅水仙花》诗之一:“欲问 江 南近消息,喜君貽我一枝春。” 宋 陈师道 《和豫章公黄梅》诗之一:“寒里一枝春,白间千点黄。” 清 余梦易 《一萼红》词:“算消息、 江 南较早,也不须、遥寄一枝春。”
[清平乐]争教
怎教。 唐 白居易 《遣怀》诗:“遂使四时都似电,争教两鬢不成霜!” 金 元好问 《雪谷早行图》诗之一:“雪拥云横下笔难,争教万景入荒寒?”《三国演义》第三四回:“髀肉復生犹感嘆,争教寰宇不三分?” 清 纳兰性德 《好事近》词:“争教清泪不成冰?好处便轻别。”
[清平乐]绿叶成阴
(1) 比喻女子出嫁后已生儿育女
虽说男女大事,不可不行,但未免又少了一个好女儿,不过二年,便也要[绿叶成阴子满枝]了。——《红楼梦》
(2) 也比喻壮年,[阴]亦写作[荫]
我已经过了绿叶成荫的时节,现在是走飘落的路了。——巴金《谈秋》
元好问,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