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次十七叔去郑诗韵二章以寄家叔一章以自咏】作者:陈与义 朝代:宋代
[谨次十七叔去郑诗韵二章以寄家叔一章以自咏]原文
镜中无复故人怜,却愧谋生后计然。
叔夜本非堪作吏,元龙今悔不求田。
怀亲更值薪如桂,作客重看栗过拳。
万事巧违高枕卧,忧来一夕费三迁。
[谨次十七叔去郑诗韵二章以寄家叔一章以自咏]诗词问答
问:《谨次十七叔去郑诗韵二章以寄家叔一章以自咏》的作者是谁?答:陈与义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与义的名句有哪些?答:陈与义
[谨次十七叔去郑诗韵二章以寄家叔一章以自咏] 书法图
谨次十七叔去郑诗韵二章以寄家叔一章以自咏书法作品
[谨次十七叔去郑诗韵二章以寄家叔一章以自咏]参考注释
[谨次十七叔去郑诗韵二章以寄家叔一章以自咏]无复
(1).不再,不会再次。《吕氏春秋·义赏》:“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復。” 陈奇猷 校释:“此文意谓诈伪之道,虽今可以苟且得利,后将不可復得利也。”《晋书·王导传》:“ 桓彝 见朝廷微弱……忧惧不乐。往见 导 ,极谈世事,还,谓 顗 曰:‘向见 管夷吾 无復忧矣。’” 唐 韩愈 《落叶送陈羽》诗:“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復归。”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 圣叹 之评《西厢》,可谓晰毛辨髮,穷幽极微,无復有遗议於其间矣。”
(2).指不再有,没有。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不死之事已定,无復奄忽之虑。”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杂记上》:“少来搜集书史,颇得诸遗书,无復首尾,或失名,凡百餘卷。” 瞿秋白 《赤潮曲》:“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劳工,无论黑、白、黄,无复奴隶种。”
(3).没有履行。 汉 刘向 《说苑·杂言》:“ 仲尼 曰:‘不强不远,不劳无功,不忠无亲,不信无復,不恭无礼,慎此五者,可以长久矣。’”
(4).不能恢复。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必仁且知》:“其规非者,其所为不得其事,其事不当,其行不遂,其名辱,害及其身,絶世无復,残类灭宗亡国是也。”
[谨次十七叔去郑诗韵二章以寄家叔一章以自咏]故人
(1) 旧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国演义》
(2) 古称前妻或前夫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从门入,故人(指前妻)从阁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对门生故吏既亲切又客气的谦称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后汉书·杨震传》
[谨次十七叔去郑诗韵二章以寄家叔一章以自咏]生后
犹死后。 清 龙启瑞 《春秋王不称天辨》:“如谓其为刺讥也者,则 桓 之行恶,宜絶之於生前,何以十八年之内,书天王使人来者三,而独一贬於生后之锡命耶?”
[谨次十七叔去郑诗韵二章以寄家叔一章以自咏]叔夜
周 代“八士”之一。相传为掌管山泽的官员。参见“ 叔夏 ”。
[谨次十七叔去郑诗韵二章以寄家叔一章以自咏]作吏
谓担任官职。 晋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 唐 高适 《封丘县》诗:“乍可狂歌草泽中,寧可作吏风尘下。”
[谨次十七叔去郑诗韵二章以寄家叔一章以自咏]元龙
(1).道教语。犹元阳。道教对“得道”的别称。《西游记》第一回:“有分有缘休俗愿,无忧无虑会元龙。”
(2).指皇帝。《西游记》第十一回:“天下多官称上寿,朝中众宰贺元龙。”
[谨次十七叔去郑诗韵二章以寄家叔一章以自咏]求田
见“ 求田问舍 ”。
[谨次十七叔去郑诗韵二章以寄家叔一章以自咏]作客
(1) 寄居异地
(2) 到别人处做客人
(3) 拜访,访问
[谨次十七叔去郑诗韵二章以寄家叔一章以自咏]万事
一切事情;全部事情
万事如意
[谨次十七叔去郑诗韵二章以寄家叔一章以自咏]高枕
垫高枕头安心睡觉,形容无所忧虑
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又: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战国策·齐策》
[谨次十七叔去郑诗韵二章以寄家叔一章以自咏]一夕
(1).一夜。《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汉 刘向 《九叹·逢纷》:“思南 郢 之旧俗兮,肠一夕而九运。”
(2).指极短的时间。 宋 苏轼 《徐州上皇帝书》:“散冶户之财以啸召无赖,则乌合之众,数千人之仗,可以一夕具也。”
[谨次十七叔去郑诗韵二章以寄家叔一章以自咏]三迁
(1).相传 孟轲 幼年时,邻里环境不好, 孟母 三次迁居,使 轲 得到比较好的学习环境。事见 汉 刘向 《列女传·邹孟轲母》、 汉 赵歧 《孟子题辞》。后常以“三迁”为颂扬母教之词。 宋 叶适 《朱文昭母杨氏挽词》:“义并三迁峻,书成百卷长。” 清 钱谦益 《南京刑部浙江清吏司主事董继周授承德郎制》之五:“三迁之教既成,而一日之养不逮。”
(2).三次迁徙。《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论》:“ 范蠡 三迁,皆有荣名。” 清 黄遵宪 《潮州行》:“一夕輒三迁,踪跡无定所。”
(3).三次升迁。 宋 俞文豹 《吹剑外录》:“ 赵忠肃 号 得全 ,宗 伊川 之学,由司諫三迁至大用。”
宋代,陈与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