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镫词·其四】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上元镫词·其四]上元镫词·其四原文
鱼鳞傍晚隐斜阳,景辏山高与水长。
致戒循环咏排卦,大人休否系苞桑。
[上元镫词·其四]诗词问答
问:上元镫词·其四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上元镫词·其四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上元镫词·其四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上元镫词·其四]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四十四
2. 楼名此地宽敞每岁镫节于此陈火戏凡外藩年班入觐者俱令同观
[上元镫词·其四]参考注释
[上元镫词·其四]鱼鳞
(1).鱼身上的鳞片。《楚辞·九歌·河伯》:“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闕兮朱宫。” 王逸 注:“言 河伯 所居,以鱼鳞盖屋。” 南朝 梁 王筠 《春日》诗:“风生似羊角,云上若鱼鳞。” 徐朝夫 《孤鹜》:“有的干脆说:鱼鳞也没吃过一片!”
(2).鳞次,依次相接。《墨子·备蛾傅》:“荅广丈二尺,□□丈六尺,垂前衡四寸,两端接尺相覆,勿令鱼鳞三。” 孙诒让 间诂:“言为荅之法,以木两端相衔接,以尺为度,不可鳞次不相覆也。”《汉书·刘向传》:“今 王 氏一姓乘朱轮华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蝉充盈幄内,鱼鳞左右。” 颜师古 注:“言在帝之左右,相次若鱼鳞也。” 北周 庾信 《温汤碑》:“ 秦皇 餘石,仍为雁齿之阶; 汉武 旧陶,即用鱼鳞之瓦。” 宋 梅尧臣 《和吴冲卿元会》:“殿前冠剑鱼鳞立,东风入仗旗脚迴。” 章炳麟 《沉荩哀辞》:“块抱关于大别兮,龙蛇虎豹坌沓而鱼鳞。”
(3).引申为依次,一个接一个地。 宋 叶适 《送郑虞任赴京西检法官》诗:“事繁丝唾乱,神静鱼鳞理。”
(4).古代兵阵名。即鱼丽阵。 唐太宗 《<帝范>序》:“躬擐甲胄,亲当矢石,夕对以鱼鳞之阵,朝临以鹤翼之围。”
(5).比喻水面细碎的波纹。 唐 白居易 《早春西湖闲游》诗:“小桥装雁齿,轻浪甃鱼鳞。”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中:“眼看江水成秋色,吹到鱼鳞是断云。”
(6).借指鱼鳞状的云。 宋 梅尧臣 《春晴对月》诗:“云扫鱼鳞静,天开桂魄清。”《花月痕》第五回:“﹝ 痴珠 ﹞便提起笔,另行将那段末数联誊出,是:彩云三素,忽散鱼鳞;宝月一奩,旋亏蟾魄。”
(7).借指瓦片。 宋 陆游 《村舍》诗:“新墙拆龟兆,疎瓦断鱼鳞。”《花月痕》第八回:“阁分三层,上层左临试院,万片鱼鳞,右接东城,一行雉堞。”
(8).代称鱼。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囚笼中的小鸟还想飞返山林,豢池中的鱼鳞还想逃回大海。”
[上元镫词·其四]傍晚
靠近晚上的时候。亦称[黄昏]
[上元镫词·其四]斜阳
黄昏前要落山的太阳
[上元镫词·其四]循环
以环形、回路或轨道运行;沿曲折的路线运行;特指运行一周而回到原处
[上元镫词·其四]大人
(1) 指在高位者,如王公贵族
(2) 对父母叔伯等长辈的敬称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父亲大人
(3) 成年人
大人小孩都可以来
(4) 身材长大的人
(5) 对老者、长者的敬称
(6) 德行高尚、志趣高远的人
[上元镫词·其四]休否
(1).谓止息否运。《易·否》:“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于苞桑。” 陆德明 音义:“休,息也。”《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方今天地气闭,大人休否,智者见险,投以远害。” 李贤 注:“休否,谓休废而否塞。”一说谓恐惧否运的来到。见 高亨 《周易大传今注·否》。
(2).吉祥和凶险。《魏书·元熙传》:“臣闻安危无常,时有休否。” 前蜀 杜光庭 《宣再往青城安复真灵醮词》:“握羣岳之纪纲,司万方之休否。”
[上元镫词·其四]苞桑
(1).桑树之本。《易·否》:“其亡其亡,繫于苞桑。” 孔颖达 疏:“苞,本也。凡物繫於桑之苞本,则牢固也。”《南史·宋纪上·武帝》:“若乃草昧经纶,化融於岁计,扶危静乱,道固於苞桑。”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二书》:“民心固结,国势自繫于苞桑矣。”
(2).比喻牢固的根基;根深柢固。 唐 欧阳詹 《吊汉武帝文》:“已临隧炭,几絶苞桑。”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九:“或覆餗而终焉,或苞桑而振者。” 清 黄宗羲 《子刘子行状》:“除此三大衅,而国家苞桑之业,已在世世。”
(3).《易·否》:“其亡其亡,繫于苞桑。” 孔颖达 疏:“若能其亡其亡,以自戒慎,则有繫于苞桑之固,无倾危也。”后因用“苞桑”指帝王能经常思危而不自安,国家就能巩固。《后汉书·吴汉盖延等传论》:“ 光武 审《黄石》,存苞桑,闭 玉门 以谢 西域 之质,卑词币以礼 匈奴 之使,其意防盖已弘深。” 李贤 注:“言圣人居天位,不可以安,常自危惧,乃是繫於苞桑也。” 宋 黄庭坚 《书磨崖碑后》诗:“ 明皇 不作苞桑计,颠倒四海由 禄 儿。”《三国演义》第十三回:“人君当守‘苞桑’戒,太阿谁执全纲纪。”
(4).丛生的桑树。《诗·唐风·鸨羽》:“肃肃鴇行,集于苞桑。”
上元镫词,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