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胥口,江水大涨,舟楫不进】作者:杨万里 朝代:宋代
[过胥口,江水大涨,舟楫不进]原文
北江西水两相逢,胥口波涛特地雄。
万事向侬冰与炭,一生行役雨和风。
急流欲上人声闹,近岸还移牵路穷。
河伯喜欢侬苦恼,并将恩怨恼天公。
[过胥口,江水大涨,舟楫不进]诗词问答
问:《过胥口,江水大涨,舟楫不进》的作者是谁?答:杨万里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杨万里的名句有哪些?答:杨万里
[过胥口,江水大涨,舟楫不进] 书法图
过胥口,江水大涨,舟楫不进书法作品
[过胥口,江水大涨,舟楫不进]参考注释
[过胥口,江水大涨,舟楫不进]北江
古以 南江 、 北江 、 中江 为三江。 北江 指今 长江 下游。《书·禹贡》:“东为 北江 ,入于海。” 孔 传:“自 彭 蠡 ,江分为三,入 震泽 ,遂为 北江 而入海。”
[过胥口,江水大涨,舟楫不进]相逢
彼此遇见;会见
偶然相逢
[过胥口,江水大涨,舟楫不进]波涛
(1) 江湖海中的 * 浪
(2) 一种大涌浪,尤指出现在外海的
闪烁着阳光的波涛上下翻腾
[过胥口,江水大涨,舟楫不进]特地
特意;特为
他昨晚特地来看你,你不在家
[过胥口,江水大涨,舟楫不进]万事
一切事情;全部事情
万事如意
[过胥口,江水大涨,舟楫不进]一生
整个生命期间
[过胥口,江水大涨,舟楫不进]行役
(1).旧指因服兵役、劳役或公务而出外跋涉。《诗·魏风·陟岵》:“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周礼·地官·州长》:“若国作民而师田行役之事,则帅而致之。” 贾公彦 疏:“行谓巡狩,役谓役作。” 汉 桓宽 《盐铁论·备胡》:“行役戍备,自古有之,非独今也。” 唐 戴叔伦 《将巡郴永途中作》诗:“行役留三 楚 ,思归又一春。”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兵制一》:“夫五十口而出一人,而又四年方一行役,以一人计之,二十岁而入伍,五十岁而出伍,始终三十年,止歷七践更耳。”
(2).泛称行旅,出行。 南朝 梁 柳恽 《捣衣诗》:“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唐 李白 《估客行》:“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跡。”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三:“天下名山福地,类因行役穷日力,且为姑俟回程来观之语所误,竟失一往,貽终身之恨者多矣。” 清 戴名世 《忧庵记》:“余好游,时时行役四方,水行乘舟,舟中即忧庵也。” 郁达夫 《星洲既陷厄苏岛困孤舟中赋此见志》诗:“伤乱倦行役,西来又一关。”
[过胥口,江水大涨,舟楫不进]和风
(1) 风速为每小时13至18里的风
(2) 温和的风
和风拂面
[过胥口,江水大涨,舟楫不进]急流
(1).湍急的水流。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五:“ 江 介多悲风, 淮 泗 驰急流。”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道中》诗之一:“急流腾飞沫,回风起 江 濆。”
(2).谓水流疾速流动。 唐 许浑 《谢亭送别》诗:“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3).比喻官场中复杂的斗争。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三:“﹝ 刘瞻 ﹞孤贫有艺,虽登科第,不预急流。” 元 杨暹 《刘行首》第四折:“恁莫痴,争似 张良 会归,急流中身先退。” 清 杜濬 《肥水先生忽有居》诗:“急流未必从君退,且喜归怀有定踪。”参见“ 急流勇退 ”。
[过胥口,江水大涨,舟楫不进]人声
人类在说话、歌唱、哭泣或喊叫时发出的声音
远处传来人声
[过胥口,江水大涨,舟楫不进]牵路
纤夫拉船时走的小路。 唐 钱起 《江行无题》诗之十六:“牵路沿江狭,沙崩岸不平。” 宋 苏轼 《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今方二十餘年,而两岸人户,復侵占牵路,盖屋数千间,却於屋外别作牵路,以致河道日就浅窄,準法据理并合拆除。”
[过胥口,江水大涨,舟楫不进]河伯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黄河水神《庄子·秋水》:[ 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释文:[河伯姓冯,名夷,一名冰夷,一名冯迟]。因为渡河淹死,天帝封之为水神
[过胥口,江水大涨,舟楫不进]喜欢
(1) 喜爱
喜欢几种蔬菜
(2) 愉快;高兴
[过胥口,江水大涨,舟楫不进]苦恼
(1) 痛苦烦恼
他为失败苦恼不已
(2) 〈方〉∶可怜
俚也苦恼,生仔病就是我一干仔替俚当心点。——《海上花列传》
[过胥口,江水大涨,舟楫不进]恩怨
(1) 感恩之情与仇怨之情
(2) 仇恨
[过胥口,江水大涨,舟楫不进]天公
(1) 天。以天拟人,故称
(2) 神话传说中指自然界的主宰者
天公不作美
宋代,杨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