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二月廿二日)】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雪(二月廿二日)]雪(二月廿二日)原文
风来东北已连朝,酿雨因寒作雪瀌。
落地无妨尽融化,漫天益爱恣飘萧。
装林忽讶开梅萼,亚垄偏欣润麦苗。
应是园亭阙题句,故教六出速清谣。
[雪(二月廿二日)]诗词问答
问:雪(二月廿二日)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雪(二月廿二日)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雪(二月廿二日)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雪(二月廿二日)]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四十六
2. 二月廿二日
[雪(二月廿二日)]参考注释
[雪(二月廿二日)]东北
(1) 指中国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
(2) 泛指东北方向
[雪(二月廿二日)]连朝
犹连日。 唐 杜甫 《奉赠卢参谋》诗:“説诗能累夜,醉酒或连朝。” 元 戴表元 《招子昂饮歌》:“不见朱楼高到天,凤簫龙管连朝起。” 清 魏源 《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我来正值连朝雨,两崖逼束风愈怒。”
[雪(二月廿二日)]作雪
谓醖酿降雪,下雪。 宋 陆游 《大雪歌》诗序:“累日作雪竟不成,戏赋此篇。”
[雪(二月廿二日)]落地
(1) 物体落在地上
(2) 割下头颅或颈部
人头落地
(3) 婴儿出生
呱呱落地
[雪(二月廿二日)]无妨
不妨
有意见,无妨直率提出来
[雪(二月廿二日)]融化
(1) 变为液体
冰淇淋在太阳下融化了
(2) 如冰、雪从冻结变为液态
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
[雪(二月廿二日)]漫天
(1) 遍布天空;满天
漫天大雪
(2) 形容不着边际
漫天胡侃
漫天要价
[雪(二月廿二日)]飘萧
(1).鬓发稀疏貌。 唐 杜甫 《义鹘行》:“飘萧觉素髮,凛欲衝儒冠。” 明 邵璨 《香囊记·庆寿》:“素髮飘萧,朱颜委谢。” 清 纳兰性德 《金缕曲·西溟言别赋赠》词:“一事伤心君落魄,两鬢飘萧未遇。”
(2).零落飘坠貌。 前蜀 贯休 《古塞下曲》之六:“榆叶飘萧尽,关防烽寨重。” 金 元好问 《乙卯十一月往镇州》诗:“野阴时滉朗,冷雨只飘萧。”
(3).飞扬貌。 唐 白居易 《小童薛阳陶吹觱篥歌》:“下声乍坠石沉重,高声忽举云飘萧。” 宋 苏辙 《巫山庙》诗:“採兰为飱蕙为肴,玉缶荐芰香飘萧。” 清 黄景仁 《发一宿庵》诗:“飘萧洞气成飞雨,冥漠丹根护紫泥。”
(4).飘逸潇洒。 唐 白居易 《筝》诗:“云髻飘萧緑,花颜旖旎红。” 明 陆采 《明珠记·买药》:“神清骨秀气飘萧。你是神仙,休得假推掉。” 清 蒋士铨 《临川梦·了梦》:“看他鬚眉巾带恁飘萧,怎不向花前写个神仙照!”
(5).状风声。 唐 元稹 《书异》诗:“飘萧北风起,皓雪纷满庭。” 元 萨都剌 《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之一:“飘萧树梢风,淅沥湖上雨。” 王统照 《沉船》:“四周的树木迎着飘萧的凉风,都在同他们快摇落的叶儿私语。”
[雪(二月廿二日)]梅萼
亦作“ 梅蕚 ”。梅花的蓓蕾。 宋 欧阳修 《玉楼春·题上林后亭》词:“池塘隐隐惊雷晓,柳眼未开梅蕚小。”《隋唐演义》第九八回:“杨花已逐东风散,梅萼偏能留晚香。”
[雪(二月廿二日)]麦苗
麦作物的幼苗
[雪(二月廿二日)]应是
(1).料想是;应当是。 唐 李白 《清平乐》词:“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宋 苏轼 《卜算子·感旧》词:“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明 刘基 《题宋子章效米元晖山水图》诗:“应是前后身,神会造化迹。”《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据此一説,自然应是父亲更重。”
(2).凡是,所有。
[雪(二月廿二日)]园亭
由藤本或树枝或由攀缘灌木或藤本覆盖的格子细工构成的亭子;有荫的隐蔽处
[雪(二月廿二日)]题句
(1).谓就一事一物或一文一图写上一句(或几句)话以表示自己想法。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访僧 红叶寺 ,题句 白云房 。”
(2).指题写的字句。 宋 委心子 《新编分门古今类事·谶兆门下·遐周阿环》引《青琐》:“ 李遐周 有道术, 天宝 中作题句以兆 禄山 之乱,曰:‘ 燕 市人皆去, 函关 马不归;若逢山下鬼,环上记罗衣。’”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死魂灵百图>小引》:“移译序文和每图的题句的,也是 孟十还 君的劳作;题句大概依照译本,但有数处不同,现在也不改从一律;最末一图的题句,不见于第一部中。” 鲁迅 《书信集·致孟十还》:“倘有,乞借给我一用,照出后即奉还,如能将图下的题句译示,尤感。”
[雪(二月廿二日)]六出
雪花的别称
草木花多五出,花雪独六出。——《宋书·符瑞志下》
[雪(二月廿二日)]清谣
指 秦 汉 时四皓所作之歌。 晋 陶潜 《赠羊长史诗》:“駟马无貰患,贫贱有交娱。清謡结心曲,人乖运见疎。” 陶澍 集注:“‘无貰患’,言其患不可贷也,即四皓歌‘駟马高盖,其忧甚大’意。”又引 何孟春 曰:“清謡指四皓所作歌。”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