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亭闲望】作者:曾巩 朝代:宋代
[青云亭闲望]青云亭闲望原文
一登此亭高,夐脱藩庑拥。
开颜广轩辟,吹面惊飙动。
城回石崖抱,山乱寒潮涌。
谷草晚更芳,沙泉细犹汹。
峥嵘四封壮,缥缈佳气捧。
连天广衢走,拂日长檐耸。
区区射声利,浩浩奔蹄踵。
趋营众所便,冒涉吾久恐。
缅想山水宅,环观松桧拱。
属耳天籁乐,脱身人事冗。
幽闲味虽薄,放荡愚所勇。
穷凶势犹竞,杀伐声更詾。
扬扬敛臣贵,烨烨兵宫宠。
谅知草茅微,无补社稷重。
牧放手幽鞭,耕锄躬瘦陇。
尚或此心谐,岂云吾道壅。
[青云亭闲望]诗词问答
问:青云亭闲望的作者是谁?答:曾巩
问:青云亭闲望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曾巩的名句有哪些?答:曾巩
[青云亭闲望]参考注释
[青云亭闲望]开颜
露出微笑
孩子们个个笑开颜
[青云亭闲望]轩辟
开阔。 宋 苏舜钦 《先公墓志铭》:“襟度轩闢,不屑细务,处事若不施虑,其间无不妙当。”
[青云亭闲望]惊飙
突发的暴风;狂风。 三国 魏 曹植 《吁嗟篇》:“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惊飆接我出,故归彼中田。” 宋 周邦彦 《端鹤仙》词:“惊飆动幕,扶残醉绕红药。” 清 谭嗣同 《公宴》诗:“惊飆下纤云,瑶瑟声为哀。”
驚飇:同“ 惊飆 ”。 汉 张衡 《南都赋》:“足逸惊飇,鏃析毫芒。” 宋 司马光 《奉同何济川迎吏未至秋暑方剧呈同舍》诗:“何时惊飇来,扫荡天地清。” 清 李调元 《送舍人徐蒸远回南》诗:“惊飇凄以肃,冻雪欲封瓦。”
驚飈:同“ 惊飆 ”。 晋 殷仲文 《解尚书表》:“洪波振壑,川无恬鳞;惊飈拂野,林无静柯。” 元 揭傒斯 《湖南宪使卢学士移病归颍》诗:“惊飈卷飞辙,寥落从此始。” 清 纪昀 《风土》诗之十九:“惊飈相戒避 三泉 ,人马轻如一叶旋。”
[青云亭闲望]石崖
犹石壁。 唐 元结 《大唐中兴颂》:“石崖天齐,可磨可鐫,刊此颂焉,何千古年!” 宋 张耒 《石楼》诗:“声驱石崖动,气抱晴日冷。”
[青云亭闲望]寒潮
(1).寒凉的潮水。 唐 宋之问 《夜渡吴松江怀古》诗:“寒潮顿觉满,暗浦稍将分。” 宋 梅尧臣 《江宁李谏议》诗:“寒潮日夕至,不与废兴同。” 清 黄燮清 《黄天荡怀古》诗:“从古庸臣好和议,寒潮呜咽使人悲。”
(2).气象学上本指冷空气团离开其源地的移动现象。亦指一昼夜内气温急剧下降的天气现象。 郭小川 《辉县好地方》诗:“山沟中寒潮时常落脚,暖风却不在此流连。”
(3).比喻险恶的政治形势。 张书绅 《正气歌》:“清明节前一天,一股寒潮突然袭击了 沉阳 城。”
[青云亭闲望]谷草
(1) 谷子(粟)脱粒后的秆,可做饲料
(2) 〈方〉∶稻草
[青云亭闲望]沙泉
沙土地涌出的泉水。 唐 贾岛 《送唐环归敷水庄》诗:“松径僧寻药,沙泉鹤见鱼。” 宋 苏轼 《渚宫》诗:“沙泉半涸草堂在,破窗无纸风颸颸。”《宋史·吕公弼传》:“ 麟州 无井,唯沙泉在城外,欲拓城包之,而土善陷, 夏 人每至围城,人皆忧渴死。”
[青云亭闲望]峥嵘
(1) 形容山的高峻突兀或建筑物的高大耸立
(2) 高峻的山峰
敢请相公平贼后,暂携诸吏上峥嵘。——唐· 韩愈《奉和裴相公东征途经女儿山下作》
(3) 高爽空旷
举目四顾,霜天峥嵘。——唐· 李白《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
(4) 魁梧
形容典雅,体段峥嵘。——《西游记》
(5) 卓异,不平凡
元龙( 陈登)本志陋曹吴,豪气峥嵘老不除,—— 苏轼《和刘景文见赠》
[青云亭闲望]四封
(1).四面疆界。《国语·越语下》:“王曰:‘ 蠡 为我守於国。’对曰:‘四封之内,百姓之事, 蠡 不如 种 也。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 种 亦不如 蠡 也。’”《管子·中匡》:“爱四封之内,而后可以恶竟外之不善者。”
(2).四境之内;四方。《晏子春秋·谏下二二》:“今四封之民,皆君之臣也……四封之货,皆君之有也。” 唐 李白 《虞城县令李公吉思颂碑》:“由是百里掩骼,四封归仁。”
[青云亭闲望]缥缈
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青云亭闲望]佳气
(1).美好的云气。古代以为是吉祥、兴隆的象征。 汉 班固 《 * 通·封禅》:“德至八方则祥风至,佳气时喜。” 唐 李白 《明堂赋》:“含佳气之青葱,吐祥烟之鬱嵂。” 宋 王安石 《南乡子》词之二:“自古帝王州,鬱鬱葱葱佳气浮。” 明 高启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诗:“ 秦皇 空此瘞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远望宫殿嵯峨,满山翠柏,丽日阳春,佳气腾腾。”
(2).泛指美好的风光。 唐 储光羲 《洛阳道五首献吕四郎中》之三:“大道直如髮,春日佳气多。”
(3).清雅的气味。 唐 杜甫 《枯楠》诗:“涷雨落流胶,衝风夺佳气。” 宋 王安石 《朱朝议移法云兰》诗:“幽兰有佳气,千载閟山阿。”
[青云亭闲望]连天
(1) 持续许多天
连天连夜
连天赶路
(2) 连续不断
叫苦连天
(3) 与天相连,比喻非常高的样子
水连天
[青云亭闲望]区区
(1) 小;少。形容微不足道
区区之薛。——《战国策·齐策四》
区区之地。——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何乃太区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区区百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区区之数
区区五毛钱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2) 犹方寸。形容人的心
区区之心
(3) 旧时谦辞,我
区区向往之至。——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4) (语气不庄重)
此人非他,就是区区
(5) 诚挚
感君区区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青云亭闲望]射声
(1). 汉 代武官。射声校尉的简称。 汉武帝 初置八校尉之一。《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射声校尉掌待詔射声士。”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工射者也。冥冥中闻声则中之,因以名也。” 南朝 宋 谢惠连 《祭古冢文》:“射声垂仁, 广汉 流渥。”
(2).比喻射技精良。 唐 令狐楚 《少年行》:“等闲飞鞚秋原上,独向寒云试射声。” 清 顾炎武 《赠于副将元剀》诗:“乍领射声兵,南都已沦倾。”
[青云亭闲望]浩浩
(1) 广阔宏大
浩浩的宇宙
(2) 水势很大
浩浩汤汤。——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浩浩长江水,奔流向东海
[青云亭闲望]蹄踵
指牲口的脚。亦泛指蹄迹。 唐 韩愈 《送水陆运使韩侍御归所治序》:“自他郡往输,乘沙逆河,远者数千里,人畜死,蹄踵交道,费不可胜计,中国坐耗。” 宋 路振 《祭战马文》:“蹄踵纍纍,通乎鬼区。”
[青云亭闲望]营众
(1).惑众。《荀子·宥坐》:“言谈足以饰邪营众。” 杨倞 注:“营读为荧。营众,惑众也。”
(2).指营内官兵。《清史稿·职官志四》:“营总以下掌辖营众警夜巡昼。”
[青云亭闲望]冒涉
谓不顾艰险而跋涉。《后汉书·东平献王苍传》:“帝以 苍 冒涉寒露,遣謁者赐貂裘。” 唐 韩愈 《送灵师》诗:“ 灵师 不掛怀,冒涉道转延。”《宋史·外国传四·交趾》:“﹝ 丁承正 等﹞由 海口 入大海,冒涉风涛,颇歷危险。”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二》:“﹝ 葛洪 ﹞寻书问义,不远数千里,崎嶇冒涉,期於必得。”
[青云亭闲望]缅想
见[缅怀]
[青云亭闲望]山水
(1) 山上流下来的水
(2) 山和水,指山明水秀的自然风景
山水相连
(3) 指山水画
泼墨山水
吴道玄…因写 蜀道山水,始创山水之体,自为一家。—— 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青云亭闲望]属耳
(1).以耳触物。常谓窃听。《诗·小雅·小弁》:“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 郑玄 笺:“王无轻用谗人之言,人将有属耳於壁而听之者。”《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宰相又於便殿论之,后属耳於屏风后。”参见“ 属垣有耳 ”。
(2).注意倾听。《东观汉记·马援传》:“﹝ 援 ﹞嫺进对,尤善述前事……皇太子、诸王闻者,莫不属耳忘倦。” 晋 张华 《答何劭》诗之一:“属耳听鸎鸣,流目翫儵鱼。” 宋 岳珂 《桯史·郑广文武诗》:“ 广 矍然起于坐,曰:‘ 郑广 麤人,欲有拙诗白之诸官,可乎?’众属耳。乃长吟。”
[青云亭闲望]天籁
自然界的声音,物自然而然发出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等
[青云亭闲望]脱身
抽身摆脱
脱身独骑。——《史记·项羽本纪》
脱身独去。
脱身以逃。——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他正忙着,一时不能脱身
[青云亭闲望]人事
(1) 指人世间的事
人事沧桑
人事不可量。——《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人事调动
(3) 人情事理
不懂人事
(4) 人的意识的对象
不省人事
(5) 人力能做到的事
尽人事
(6) 馈赠的礼物
送人事
[青云亭闲望]幽闲
(1) 形容安详文雅
目秀眉清,口方耳大,丰姿俊雅,气度幽闲。——《鼓掌绝尘》
(2) 闲适自得
[青云亭闲望]放荡
(1) 任意妄为,淫乐放纵
(2) 行为不加检点
放荡不羁
[青云亭闲望]穷凶
亦作“ 穷兇 ”。极端凶恶。《宋书·文帝纪》:“恶稔身灭,戎丑常数;虐虏穷凶,著於自昔。”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罪臣孥戮》:“虽谋叛非实,然 鸞 ( 仇鸞 )稔恶穷凶,天下共恨,故不以为滥刑,而远近称快焉。”《二刻拍案惊奇》卷四:“穷兇乡宦,拘挛为黑狱之囚。”参见“ 穷凶极恶 ”。
见“ 穷凶 ”。
[青云亭闲望]杀伐
(1) 杀戮
互相杀伐
(2) 攻打,泛指征战
杀伐之声
(3) 指整治人,使吃苦头
他们乱扣帽子,打棍子,大行杀伐之能事
(4) 指处事果断的魄力
他是个有杀伐决断的人
[青云亭闲望]扬扬
(1) 凯旋地,胜利地
得意扬扬
(2) 满足地,自觉地;得意的样子
扬扬自得
意色扬扬。——清· 方苞《狱中杂记》
裘马扬扬。——《聊斋志异·促织》
(3) 心情愉快的样子
意气扬扬。——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青云亭闲望]烨烨
(1).明亮;灿烂;鲜明。 唐 卢纶 《割飞二刀子歌》:“刀乎刀乎何燁燁,魑魅须藏怪须慑。” 清 朱之瑜 《谢木下贞干启》:“胸罗燁燁之文彩,自成表表之词章。”《诗刊》1978年第5期:“夜晚,十团火焰烨烨,将满天墨黑染出一幅银帘。”
(2).灼热貌;显赫貌。 汉 王粲 《初征赋》:“薰风温温以增热,体燁燁其若焚。” 宋 司马光 《答谢公仪书》:“某官以英伟之才,负天下燁燁之望。” 宋 丁谓 《大蒐赋》:“律戎索以济济,飭军威而燁燁。”
[青云亭闲望]草茅
亦作“ 草茆 ”。亦作“艸茅”。1.杂草。《楚辞·卜居》:“寧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 唐 杜甫 《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诗:“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 清 唐甄 《潜书·柅政》:“虽无不肖攘民之事,而视民若忘,等於草茅。”
(2).草野;民间。多与“朝廷”相对。《仪礼·士相见礼》:“凡自称於君,士大夫则曰下臣,宅者在邦则曰市井之臣,在野则曰草茅之臣。”《梁书·张弘策传》:“英雄今何在?为已富贵,为在草茅?” 宋 欧阳修 《上范司谏书》:“夫布衣韦带之士,穷居草茅,坐诵书史,常恨不见用。”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下》:“朝廷有顽钝无耻之大臣,而后草茅有激浊扬清之名士。”《醒世姻缘传》第一回:“分明是草茆儿戏,到像 细柳 规模。”
(3).在野未出仕的人;平民。《新唐书·马周传赞》:“ 周 之遇 太宗 ,顾不异哉!由一介草茅言天下事。” 章炳麟 《秦政记》:“建国之主,非起于艸茅,必拔于搢绅也。” 吴晗 《朱元璋传》第二章三:“﹝ 刘基 ﹞以 贾谊 、 屈原 自比,怨 元 朝政府不用草茅,不问采薇,自艾自叹。”
(4).比喻鄙陋微贱。 唐 陈子昂 《为宗舍人谢赠物表》之二:“自国之宠贵,未闻此荣。草茅孤臣,何以堪处!”
(5).比喻浅陋微贱的人。 宋 曾巩 《与杜相公书》:“閤下以旧相之重,元老之尊,而猥自抑损,加礼於草茆之中,孤煢之际。” 宋 曾巩 《福州谢到任表》:“草茆弱质,素依及物之仁;犬马微诚,终冀因心之恕。”
[青云亭闲望]无补
没有补益,无益
这样恐怕无补于事
[青云亭闲望]社稷
土神和谷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 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史记·陈涉世家》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青云亭闲望]牧放
把牲畜放到草地里吃草和活动。《旧唐书·宪宗纪上》:“乙卯,畿内军镇牧放,駙马贵族略获,并不得带兵仗,恐杂盗也。” 宋 曾巩 《青云亭闲坐》诗:“牧放手幽鞭,耕锄躬瘦陇。” 郝斯力汗 《阿吾勒的春天》二:“他对自己牧放的每只牲畜知道得就像自己的十个手指头一样。”
[青云亭闲望]耕锄
(1).耕田除草。亦泛指农作。 唐 储光羲 《田家杂兴》诗:“日旰懒耕锄,登高望川陆。”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四》:“﹝ 黄帝 ﹞因民之欲便于耕锄饁饟守望,而以庐井合之。”
(2).犹铲除。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其数 京 之罪曰:‘列圣詒谋之宪度,扫荡无餘;一时异议之忠贤,耕锄略尽。’”
[青云亭闲望]吾道
我的学说或主张。《论语·里仁》:“子曰:‘ 参 乎!吾道一以贯之。’” 唐 杜甫 《屏迹》诗之二:“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宋史·道学传二·杨时》:“ 顥 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章炳麟 《致陶柳二子书》:“闻 孙逸仙 亦倡是説,窃幸吾道不孤。”
宋代,曾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