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哂】作者:陈普 朝代:宋代
[自哂]自哂原文
宽博麻1一1衣折角巾,疏慵不似少年身。
白云半枕山中午,犹梦乘槎去问津。
[自哂]诗词问答
问:自哂的作者是谁?答:陈普
问:自哂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普的名句有哪些?答:陈普
[自哂]参考注释
[自哂]宽博
(1).谓衣服宽大。《孟子·公孙丑上》:“不受於褐宽博,亦不受於万乘之君。” 朱熹 集注:“宽博,宽大之衣。” 唐 韦瓘 《周秦行纪》:“更一人厚肌敏视,小,质洁白,齿极卑,被宽博衣。”
(2).泛指面积或容积大。《周书·文帝诸子传》:“弟儿女成长,理须宽博,此寺褊小,詎是所宜?”
(3).大,多。
(4).谓心胸开阔,能容人。《汉书·成帝纪》:“ 元帝 即位,帝为太子。壮好经书,宽博谨慎。”《南史·谢弘微传》:“ 弘微 性宽博,无喜愠。”《新唐书·崔日用传》:“子 宗之 袭封,亦好学,宽博有风检,与 李白 、 杜甫 以文相知者。”
[自哂]折角巾
即林宗巾。 东汉 郭太 ,字 林宗 。名重一时。一日道遇雨,头巾沾湿,一角折迭。时人效之,故意折巾一角,称“林宗巾”。见《后汉书·郭太传》。 宋 张耒 《赠赵景平》诗之一:“定知 鲁国 衣冠异,尽戴 林宗 折角巾。”后用以泛指文士之冠。《周书·武帝纪下》:“初服常冠,以皂纱为之,加簪而不施缨导,其制若今之折角巾也。”《水浒传》第九八回:“忽见一秀士,头戴折角巾,引一个緑袍少年将军来,教 琼英 飞石子打击。”亦省作“ 折巾 ”。 清 侯方域 《九日登高》诗:“荒径遥开丛菊泪,折巾欹落短毛霜。”
[自哂]疏慵
亦作“疎慵”。亦作“疎庸”。亦作“踈慵”。疏懒;懒散。 唐 元稹 《台中鞫狱忆开元观旧事》诗:“疏慵日高卧,自谓轻人寰。” 宋 梅尧臣 《自咏》:“非同 叔夜 傲,切莫怪疎慵。”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二六:“疎庸厌人事,疲病畏交游。” 明 高启 《东师寓廨》诗之三:“鼠跡尘凝帐,蛙声雨到池。踈慵堪置散,不敢怨名卑。” 清 姚鼐 《怀陈伯恩》诗:“壮年车马剧驰奔,晚节疏慵日闭门。”
[自哂]少年
古称青年男子,现在指人大约十岁到十五岁这个阶段
少年儿童读物
[自哂]云半
犹天半。半空中。 唐 宋之问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凤刹侵云半,红旌倚日边。”
[自哂]枕山
谓垫得很高的枕头。 茅盾 《无题》:“于是她又照老样子将上半身靠着枕山,左手支着头,左腿一半搭在床沿。”
[自哂]中午
太阳在子午线上方时;白天十二点时,亦称[正午]
[自哂]乘槎
亦作“ 乘楂 ”。乘坐竹、木筏。传说天河与海通,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见有浮槎去来,不失期,遂立飞阁于查上,乘槎浮海而至天河,遇织女、牵牛。此人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 蜀 郡访 严君平 则知之。”后至 蜀 , 君平 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正是此人到天河时。见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十。《艺文类聚》卷八引“查”作“楂”。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也载有类似的传说: 汉 张骞 奉命出使 西域 等 河 源,乘槎经月,到一城市,见有一女在室内织布,又见一男子牵牛饮河,后带回织女送给他的支机石。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序》:“况復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飇道阻, 蓬莱 无可到之期。” 宋 苏轼 《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岂知乘槎天女侧,独倚云机看织纱。” 清 孔尚任 《岸桴记》:“予乘槎三年,江淮湖海,住若里巷。”后用以比喻奉使。 唐 杜甫 《有感》诗之一:“乘槎断消息,无处觅 张騫 。” 清 汪懋麟 《得舟次二只琉球使还消息》诗之一:“闻道乘槎客,安流实快哉。” 清 黄遵宪 《远归》诗:“且图傍岸牵舟住,竞説乘槎犯斗还。”参见“ 星槎 ”、“ 浮槎 ”。
[自哂]问津
打听渡口,引申为探求途径或尝试
使子路问津焉。——《论语·微子》
遂无问津者。——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无人问津
宋代,陈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