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寄与平杜公】作者:马钰 朝代:元代
[满庭芳-寄与平杜公]满庭芳 寄与平杜公原文
星移斗转,四时交换。
无人暂时思算。
恰做婴童,不觉渐为老汉。
酒色气财历遍。
好休心、也好舍弃。
好回首,好把元初事,好生了干。
奉劝疾些下手,恐阎罗不测,差鬼叫唤。
早与丘刘谭马,物外为伴。
静意清心径路,便名为、长生彼岸。
神光灿,跨青鸾归去,天地难管。
[满庭芳-寄与平杜公]诗词问答
问:满庭芳 寄与平杜公的作者是谁?答:马钰
问:满庭芳 寄与平杜公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满庭芳 寄与平杜公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马钰的名句有哪些?答:马钰
[满庭芳-寄与平杜公]马钰满庭芳 寄与平杜公 书法图
满庭芳 寄与平杜公书法作品
[满庭芳-寄与平杜公]参考注释
[满庭芳-寄与平杜公]星移斗转
星斗转移位置,表示时序变迁,比喻时间变化
早星移斗转回,碧天边月又高。——《雍熙乐府·思忆》
[满庭芳-寄与平杜公]时交
天时的变换。 汉 袁康 《越绝书·计倪内经》:“吾闻先生明於时交,察於道理,恐动而无功,故问其道。”
[满庭芳-寄与平杜公]无人
(1).没有人才。《左传·文公十三年》:“﹝ 士会 ﹞乃行。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八:“吾谋未及用,勿谓 秦 无人。”
(2).没有人;没人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王 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良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叔田》有无人之歌,闉闍有匪存之思,风人之作,岂虚也哉!” 宋 柳永 《斗百花》词:“深院无人,黄昏乍拆鞦韆,空锁满庭花雨。”参阅《诗·郑风·叔于田》。
[满庭芳-寄与平杜公]暂时
短时间内
因内部维修,暂时停止营业
[满庭芳-寄与平杜公]思算
思量筹划。 宋 张咏 《旅中感怀》诗:“人世贪名岂是闲,几回思算几凄然。” 元 刘庭信 《一枝花·咏别》套曲:“愁和闷难思算,闷和愁几样般。”《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 瑞虹 ﹞向着床里垂泪,思算报仇之策。”
[满庭芳-寄与平杜公]不觉
(1)
(2)
没有发觉,没有感觉到
一路景物极佳,也就不觉路途遥远
(3)
想不到,无意之间
天天作诗著文,天长日久不觉已是著述颇丰
(4)
不禁,不由得
他们两双眼好像无意中碰在一起时,两个都不觉红了脸。——扬沫《青春之歌》
[满庭芳-寄与平杜公]老汉
(1) 年老的男子
(2) 老年男人的自称
[满庭芳-寄与平杜公]色气
色泽。 李古北 《农村奇事》四:“这驴没有什么病,不是中结,又不是水结,舌头的色气也正道。” 扎拉嘎胡 《小白马的故事》:“不,马的岁口和色气都没写上呢。”
[满庭芳-寄与平杜公]也好
(1) 两个或几个连用,表示不论这样还是那样都不是条件,用法跟[也罢]相近
插秧也好,收割也好,都不要误了农时
(2) 表示容忍或只得如此
让他们自己干一干也好,实践出真知嘛
(3) 愿意;不反对;高兴
也好,谢谢
[满庭芳-寄与平杜公]舍弃
放弃,抛弃
你不会舍弃科学或者你的事业的
为革命的事业而舍弃个人利益
[满庭芳-寄与平杜公]回首
(1) 把头转向后方
(2) 回顾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婉辞。死亡
回首之日
[满庭芳-寄与平杜公]初事
犹故事。惯例成规。《仪礼·觐礼》:“某日伯父帅乃初事。” 贾公彦 疏:“初犹故者,以其四时朝覲,自是寻常,故使恒循故事之常也。”
[满庭芳-寄与平杜公]好生
(1) 多么
这个人好生奇怪
(2) 很,极
好生面熟
(3) 〈方〉∶好好儿地,小心地
好生拿着
[满庭芳-寄与平杜公]了干
谓精明干练。 宋 苏轼 《录进单锷吴中水利书》:“欲乞朝廷指挥下两 浙 转运司,择智力了干官员,分布诸县,则不越数月,其工可毕。”
[满庭芳-寄与平杜公]奉劝
敬辞。郑重劝说
奉劝你放规矩些
[满庭芳-寄与平杜公]下手
(1) 助手
打下手
(2) 座次的下方者,即右方
坐在主人的下手
(3) 指知识、技能低下的人
[满庭芳-寄与平杜公]阎罗
(1) 地狱之王。梵语 Yamarāja音译[阎魔罗阇]的简称。义译为平等王,或译为缚,即缚罪人之义
(2) 旧时比喻刚正、不畏权势的执法官
(3) 比喻极凶恶的人
[满庭芳-寄与平杜公]不测
料想不到的事情,多指祸患;意外
祸且不测,敢望报乎?——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战国策·燕策》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汉·贾谊《过秦论》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以防不测;险遭不测;不可探测的
[满庭芳-寄与平杜公]叫唤
大声喊叫
乱叫唤
[满庭芳-寄与平杜公]物外
世外;世俗之外
飘然物外
[满庭芳-寄与平杜公]静意
(1).安定心意。《后汉书·梁节王畅传》:“王其安心静意,茂率休德。”
(2).意态安闲。 南唐 王周 《早春西园》诗:“静意崖穿溜,孤愁笛破空。”
[满庭芳-寄与平杜公]清心
(1) 心情恬静,没有牵挂
清心寡欲
(2) 纯正之心
月白清心
(3) 又指居心清正
一向清心做人
[满庭芳-寄与平杜公]径路
(1).小路。《易·说卦传》:“艮为山,为径路。” 孔颖达 疏:“为径路,取其山虽高,有涧道也。” 晋 左思 《吴都赋》:“径路絶,风云通。” 宋 苏轼 《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诗:“幅巾不拟过城市,欲踏径路开新蹊。”
(2).泛指道路。 三国 魏 曹操 《苦寒行》:“迷惑失径路,瞑无所宿栖。”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十七:“皋兰被径路,青驪逝駸駸。” 唐 李翱 《平赋书》:“方里之内,以十亩为之屋室、径路、牛豚之所息,葱韭菜蔬之所生植,里之家给焉。”
(3).捷径;近路。 宋 岳飞 《奏郾城捷状》:“探得有番贼酋首 四太子 、 龙虎盖天大王 、 韩将军 亲领马军一万五千餘骑,例各鲜明衣甲取径路离 郾城 县北二十餘里。”《三国演义》第三三回:“兵贵神速……不如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备,但须得识径路者为引导耳。”
(4).比喻私人关系的门路。 宋 叶适 《校书郎王公夷仲墓志铭》:“某叨忝未逾月,便作御史,人不谓有径路乎?”
(5).比喻处世行事的途径。 宋 苏轼 《上张安道养生诀论》:“文章书口诀,多枝辞隐语,卒不见下手径路。” 章炳麟 《哀韩赋》:“死不可趣兮,奔走淫淫之无径路。”
(6). 匈奴 所奉之神名。《汉书·郊祀志下》:“ 云阳 有 径路 神祠,祭 休屠王 也。” 颜师古 注:“ 休屠 , 匈奴 王号也。 径路 神,本 匈奴 之祠也。”
[满庭芳-寄与平杜公]长生
(1).永久存在或生存;寿命很长。《老子》:“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庄子·在宥》:“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 唐 杜甫 《月》诗:“入河蟾不没,擣药兔长生。”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三三:“且莫空山听雨去,有人花底祝长生。”
(2).指道家求长生的法术。 南朝 宋 鲍照 《代淮南王》诗:“ 淮南王 ,好长生,服食鍊气读仙经。” 宋 苏轼 《过大庾岭》诗:“仙人拊我顶,结髮授长生。”
(3). 唐 宫 长生殿 的省称。 明 无名氏 《解三酲·咏马嵬事》曲:“再不见鬭草龙池春昼暖,再不见私语 长生 秋夜迢。”参见“ 长生殿 ”。
[满庭芳-寄与平杜公]彼岸
(1) 另一边,对岸
大西洋彼岸
(2) 比喻所追求和向往的一种境界
到达理想的彼岸
(3) 佛教。认为脱离尘世烦恼、取得正果之处
[满庭芳-寄与平杜公]光灿
光辉灿烂。《初刻拍案惊奇》卷七:“此月普照万方,如此光灿,其中必有非常好处。” 老舍 《赶集·微神》:“我决不是入了复杂而光灿的诗境。”
[满庭芳-寄与平杜公]青鸾
(1).古代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赤色多者为凤,青色多者为鸾。多为神仙坐骑。 北周 庾信 《谢赵王赉干鱼启》:“文鳐夜触,翼似青鸞。” 唐 李白 《凤凰曲》:“ 嬴 女吹玉簫,吟弄天上春。青鸞不独去,更有携手人。” 王琦 注引《艺文类聚》:“《决疑註》曰:……多赤色者凤,多青色者鸞。” 元 杨暹 《刘行首》第二折:“跟着我骑白鹤,上青霄;跨青鸞,远市朝。” 清 陈珮 《哭程夫人》诗:“忽驾青鸞返碧虚,琼花吹折痛何如。”
(2).即青鸟。借指传送信息的使者。 宋 赵令畤 《蝶恋花》词:“废寝忘餐思想徧。赖有青鸞,不必凭鱼雁。” 清 纳兰性德 《月上海棠·中元塞外》词:“青鸞杳,碧天云海音絶。”
(3).相传 罽宾王 于 峻祁之山 ,获一鸾鸟,饰以金樊,食以珍羞,但三年不鸣。其夫人曰: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悬镜以映之。王从其意,鸾睹形悲鸣,哀响中霄,一奋而绝。见《艺文类聚》卷九十引 南朝 宋 范泰 《鸾鸟诗序》。后因以“青鸞”借指镜。 闽 徐夤 《上阳宫词》:“妆臺尘暗青鸞掩,宫树月明黄鸟啼。” 明 汤三江 《题唐玄宗还宫感旧·双调夜行船序》套曲:“侍儿扶傍粧臺,懒把青鸞高照。”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三:“青鸞不用羞孤影,开匣常如见故人。”
(4).亦作“ 青鑾 ”。銮铃。天子之车衡上有鸾,鸾口衔铃,故以“青鑾”借指天子车驾。 南朝 齐武帝 《耕藉诏》:“鸣青鸞於东郊,冕朱紘而莅事。” 南朝 梁 江淹 《倡妇自悲赋》:“侍青鑾以云耸,夹丹輦以霞飞。”
(5).指女子。 唐 王昌龄 《萧驸马宅花烛》诗:“青鸞飞入合欢宫,紫凤衔花出禁中。” 宋 柳永 《木兰花》词:“坐中年少暗消魂,争问青鸞家远近。” 明 杨珽 《龙膏记·错媾》:“偷看,分明旧识青鸞,却做双栖新燕。”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二十八日生归,见惟空室,悵悢若失,乃为诗曰:‘灵琐知何处,青鸞杳不回。’”
[满庭芳-寄与平杜公]归去
回去
离家已久,今当归去
[满庭芳-寄与平杜公]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元代,马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