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和录事吴正传登景德寺阁韵(按宣城县志作开元寺阁)】_潘泰之 | 元代

【和录事吴正传登景德寺阁韵(按宣城县志作开元寺阁)】作者:潘泰之 朝代:元代

[和录事吴正传登景德寺阁韵(按宣城县志作开元寺阁)]原文

上国大贤吴季子,风流非复旧潘郎。

君诗秋色同潇洒,我兴沧州空渺茫。

宦海才名虽异调,骚人胸次岂殊乡。

三生杜牧今何处,眼冷禅林木叶黄。

[和录事吴正传登景德寺阁韵(按宣城县志作开元寺阁)]诗词问答

问:《和录事吴正传登景德寺阁韵(按宣城县志作开元寺阁)》的作者是谁?答:潘泰之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潘泰之的名句有哪些?答:潘泰之

[和录事吴正传登景德寺阁韵(按宣城县志作开元寺阁)]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宛陵群英集卷八、御选元诗卷五十一

2. 按宣城县志作开元寺阁

[和录事吴正传登景德寺阁韵(按宣城县志作开元寺阁)]参考注释

[和录事吴正传登景德寺阁韵(按宣城县志作开元寺阁)]上国

(1).指国都以西的地区。《左传·昭公十四年》:“夏, 楚子 使 然丹 简上国之兵於 宗丘 。” 杜预 注:“上国,在国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谓之上国。”

(2). 春秋 时称中原各诸侯国为上国,与 吴 楚 诸国相对而言。《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吴子 ﹞使 延州来 季子 聘于上国,遂聘于 晋 ,以观诸侯。”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曰:“上国,中国也。盖以 吴 辟在东南,地势卑下,中国在其上流,故谓中国为上国也。”《国语·吴语》:“ 越 灭 吴 ,上征上国。” 韦昭 注:“上国,中国也。” 三国 魏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 夫差 ﹞抗衡上国,与 晋 争长。” 清 刘大櫆 《送张福清序》:“昔在自古, 闽 粤 不齿於上国。”

(3).外藩对帝室或朝廷的称呼。《后汉书·陈蕃传》:“夫诸侯上象四七,垂耀在天,下应分土,藩屏上国。” 李贤 注:“上象四七,谓二十八宿各主诸侯之分野,故曰下应分土,言皆以辅王室也。”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吾虽德薄,位为蕃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 唐 白居易 《祭迴鹘可汗文》:“抚有九姓,制临一方,气吞诸戎,名播上国。”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惟 布达拉 一区,其土膏衍,其人秀好,其音 华夏 ,故 吐番赞普 都之,以鞭挞四夷,抗衡上国。”

(4).指京师。 南朝 梁 江淹 《四时赋》:“忆上国之綺树,想 金陵 之蕙枝。”《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二年》:“今海内无事,自上国来者,皆言天子聪明英武,志欲致太平,深不欲诸侯子孙专地。” 胡三省 注:“时藩镇窃据,自比古诸侯,谓京师为上国。”《红楼梦》第四回:“ 薛蟠 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来送妹待选,二来望亲,三来亲自入部销算旧账,再计新支,--其实只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

[和录事吴正传登景德寺阁韵(按宣城县志作开元寺阁)]大贤

非常有道德才能的人

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和录事吴正传登景德寺阁韵(按宣城县志作开元寺阁)]季子

〈方〉∶约两三月的一段时间

他家里有病人,花了不少钱,这季子难买牛了

[和录事吴正传登景德寺阁韵(按宣城县志作开元寺阁)]风流

(1) 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

是真名士自风流

(3) 放荡不羁

如此风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响的婚礼

(4) 具有 * 特点或 * 上得到满足

风流小说

(5) 风俗教化

风流笃厚,禁罔疏阔。——《汉书·刑法志》

(6) 遗风,流风余韵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风度;仪表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唐· 杜甫《咏怀古迹》

(8) 风韵,多指好仪态

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红楼梦》

[和录事吴正传登景德寺阁韵(按宣城县志作开元寺阁)]复旧

①恢复陈旧的习俗、观念、制度等。②恢复原来的样子:~如初。

[和录事吴正传登景德寺阁韵(按宣城县志作开元寺阁)]潘郎

指 晋 潘岳 。 岳 少时美容止,故称。 南朝 陈徐陵 《洛阳道》诗之一:“ 潘郎 车欲满,无奈掷花何。” 宋 史达祖 《夜行船》词:“白髮 潘郎 宽 沉 带,怕看山,忆他眉黛。” 明 叶宪祖 《夭桃纨扇》第一折:“ 河阳 城里鬭丰神,好映 潘郎 彩色新。” 宁太一 《秋兴四迭前韵》之二:“ 潘郎 老去情丝减,谁与重栽一县花?”后亦以代指貌美的情郎。 前蜀 韦庄 《江城子》词之一:“缓揭绣衾,抽皓腕,移凤枕,枕 潘郎 。” 宋 周邦彦 《玲珑四犯》词:“穠李夭桃,是旧日 潘郎 ,亲试春艷。”参见“ 潘安 ”。

[和录事吴正传登景德寺阁韵(按宣城县志作开元寺阁)]秋色

(1) 一种中常橄榄棕色,它比一般橄榄棕色稍暗,且稍稍绿些

(2) 秋天的景色

秋色宜人

[和录事吴正传登景德寺阁韵(按宣城县志作开元寺阁)]潇洒

(1) 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神情潇洒)

画法潇洒

(2) 不拘谨的或无拘束的;不矫揉造作的

衣着潇洒文雅

[和录事吴正传登景德寺阁韵(按宣城县志作开元寺阁)]沧州

也作“沧洲”。靠近水的地方。常喻指隐士的居处:赴沧州访求贤才。

[和录事吴正传登景德寺阁韵(按宣城县志作开元寺阁)]渺茫

(1) 时地远隔,模糊不清

一别音容两渺茫。——白居易《长恨歌》

(2) 烟波辽阔的样子

扶桑已在渺茫中。——韦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和录事吴正传登景德寺阁韵(按宣城县志作开元寺阁)]宦海

官场;喻为官如同海水似的起伏跌荡

宦海风波,实难久恋。——《儒林外史》

[和录事吴正传登景德寺阁韵(按宣城县志作开元寺阁)]才名

(1).才华与名望。《三国志·魏志·贾诩传》:“是时, 文帝 为五官将,而 临菑侯 植 才名方盛,各有党与,有夺宗之议。” 宋 陆游 《读李杜诗》:“才名塞天地,身世老风尘。” 清 黄景仁 《夜坐述怀呈思復》诗:“似水才名难疗渴,投閒芳序易消魂。”

(2).指兼有才华与名望。《北齐书·文襄纪》:“至於才名之士,咸被荐擢。”

[和录事吴正传登景德寺阁韵(按宣城县志作开元寺阁)]骚人

(1) 指诗人

骚人墨客

(2) 泛指忧愁失意的文士、诗人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李白《古风》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和录事吴正传登景德寺阁韵(按宣城县志作开元寺阁)]胸次

胸间。亦指胸怀。《庄子·田子方》:“行小变而不失其大常也,喜怒哀乐不入於胸次。” 宋 黄庭坚 《题高君正适轩》诗:“豁然开胸次,风至独披襟。”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头折:“人説他胸次高傲,果然如此!” 郑振铎 《桂公塘》十四:“ 天祥 觉得胸次很光明,很舒畅,前之未有的放怀无虑。”

[和录事吴正传登景德寺阁韵(按宣城县志作开元寺阁)]殊乡

不同的趋向。乡,通“ 嚮 ”。《文选·扬雄<羽猎赋>》:“壮士忼慨,殊乡别趣,东西南北,骋耆奔欲。” 李善 注:“乡,音向。 毛萇 《诗》传曰:‘趣,趋也。’”

异乡;他乡。 晋 王嘉 《拾遗记·轩辕黄帝》:“帝乘云龙而游,殊乡絶域,至今望而祭焉。” 唐 王勃 《夏日登韩城门楼寓望》诗序:“流离岁月,羈旅山川,輟仙驾於殊乡,遇良朋於异县。” 宋 张炎 《南楼令》词:“风雨客殊乡,梧桐傍小窗。”

[和录事吴正传登景德寺阁韵(按宣城县志作开元寺阁)]三生杜牧

唐 杜牧 去官后,郁郁不得志,落拓 扬州 ,好作青楼之游,以风流名。有《遣怀》诗云:“十年一觉 扬州 梦,赢得青楼薄倖名。”后言风情者,多以“三生 杜牧 ”比况出入歌舞繁华之地的风流才士。 宋 黄庭坚 《广陵春早》诗:“春风十里珠帘卷,髣髴三生 杜牧 之。” 宋 姜夔 《琵琶仙》词:“十里 扬州 ,三生 杜牧 ,前事休説。” 清 赵翼 《红桥》诗:“三生 杜牧 曾游处,前度 刘郎 再到年。”

[和录事吴正传登景德寺阁韵(按宣城县志作开元寺阁)]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和录事吴正传登景德寺阁韵(按宣城县志作开元寺阁)]林木

(1) 生长在树林中的树

(2) 树林

林木葱郁

,

  • 【【双调】拨不断_老书生、小】_佚名 | 元代
  • 【【双调】拨不断_老书生、小】_佚名 | 元代 >> 【【双调】拨不断_老书生、小】_佚名 | 元代...

  • 【晓色】_谢宗元 | 元代
  • 【晓色】_谢宗元 | 元代 >> 【晓色】_谢宗元 | 元代...

  • 【千秋岁 寿词】_沈禧 | 元代
  • 【千秋岁 寿词】_沈禧 | 元代 >> 【千秋岁 寿词】_沈禧 | 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