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七月十五日)】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月(七月十五日)]月(七月十五日)原文
毕景群山暝,林端满月飞。
呈寒无纤翳,委照有馀辉。
拂我文木床,搴我薄罗帷。
静对无不佳,况此深翠微。
奚问中元节,河灯满液池。
[月(七月十五日)]诗词问答
问:月(七月十五日)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月(七月十五日)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月(七月十五日)]注释
1.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五十一
2. 七月十五日
[月(七月十五日)]参考注释
[月(七月十五日)]毕景
(1).日影已尽。指入暮。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下》:“﹝ 昭帝 ﹞乃命以文梓为船……随风轻漾,毕景忘归,乃至通夜。” 齐治平 注:“毕景,日影已尽,谓日暮也。” 唐 杜甫 《陪章留后惠义寺饯嘉州崔都督赴州》诗:“出尘閟轨躅,毕景遗炎蒸。” 仇兆鳌 注:“毕景,谓尽一日之影。” 清 黄景仁 《泥涂叹》诗:“毕景不半程,用力亦云竭。”
(2).比喻人之暮年。 唐 杜甫 《寄司马山人十二韵》:“髮少何劳白,颜衰肯更红,望云悲轗軻,毕景羡冲融。” 仇兆鳌 注:“四句衰老之叹。”
(3).竟日;整天。《南史·殷臻传》:“﹝ 臻 ﹞幼有名行, 袁粲 、 储彦回 并赏异之,每造二公之席,輒清言毕景。” 唐 孟浩然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诗:“两心喜相得,毕景共谈笑。”
[月(七月十五日)]群山
(1) 山连山
群山环抱
(2) 必须飞越的山脉或山峰——主要用于航空学
飞越从智利到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群山
[月(七月十五日)]满月
(1) 望月、圆月
(2) 婴儿出生后满一个月
[月(七月十五日)]纤翳
(1).微小的障蔽。多指浮云。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司马太傅 斋中夜坐,于时天月明浄,都无纤翳。” 宋 陆游 《入蜀记》卷六:“是日,天宇晴霽,四顾无纤翳。” 明 刘基 《梁甫吟》:“谁谓秋月明?蔽之往往由纤翳。”
(2).指事情的障碍。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蔡专使元培代表布 * 文》:“其至少数抱猜忌之见,腾离间之口者,皆将为泰和所同化,而无復纤翳之留。”
[月(七月十五日)]木床
木制的床榻。 汉 刘向 《列女传·楚老莱妻》:“ 莱子 避世,耕於 蒙山 之阳,葭墙蓬室,木牀蓍席。”《南史·宋纪上·武帝》:“帝素有热病,并患金创,末年尤剧,坐卧常须冷物。后有人献石牀,寝之极以为佳,乃叹曰:‘木牀且费,而况石邪!’即令毁之。” 宋 欧阳修 《于刘功曹家见杨直讲 * 弹琵琶》诗:“娇儿两幅青布裙,三脚木牀坐调曲。”
[月(七月十五日)]罗帷
丝制帷幔。 战国 楚 宋玉 《风赋》:“躋于罗帷,经于洞房。” 汉 刘向 《说苑·善说》:“居则广厦邃房,下罗帷,来清风。” 唐 张鷟 《游仙窟》:“锦障划然卷,罗帷垂半敧。”
[月(七月十五日)]无不
没有不;全是。《礼记·中庸》:“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幬。”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序:“风雨晦明,无不从顺。”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序》:“凡六经 孔子 之书,无不牵合其论,而上下其词也。”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爱。”
[月(七月十五日)]翠微
青翠的山色,也泛指青翠的山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毛 * 《答友人》
[月(七月十五日)]中元
(1).指农历七月十五日。旧时道观于此日作斋醮,僧寺作盂兰盆会,民俗亦有祭祀亡故亲人等活动。 唐 韩鄂 《岁华纪丽·中元》:“道门寳盖,献在中元。释氏兰盆,盛於此日。” 唐 令狐楚 《中元日赠张尊师》诗:“偶来人世值中元,不献玄都永日閒。”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闲话》:“昨夜乃中元赦罪之期,想是赴盂兰会的。” 冯至 《北游》诗:“清冷的月色使我忽然想起,啊,今天是我忘掉了的中元。”
(2).称中元节。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一三一:“ 法云寺 里中元节,又是官家诞降辰。” 沉从文 《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这天正是七月十五中元节,我记得分明,到河边还为的是拿了些纸钱同水酒白肉奠祭河鬼。”
(3).古代术数家以第二甲子为“中元”。参见“ 三元 ”。
犹言高中。谓中试。《玉佛缘》第一回:“到得五十三岁那年,乡试归家,三场文字,十分得意,亲友都拟他一定中元的了,及至榜发,依然落第。”
[月(七月十五日)]河灯
旧时 北京 中元节夜沿 运河 所放之灯。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中元》:“每岁中元建盂兰道场,自十三日至十五日放河灯,使小内监持荷叶燃烛其中,罗列两岸,以数千计。”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纪·放河灯》:“ 运河 二闸,自端阳以后游人甚多。至中元日例有盂兰会,扮演秧歌、狮子诸杂技。晚间没河燃灯,谓之放河灯。”
[月(七月十五日)]液池
即 太液池 。 汉 、 唐 、 元 等朝皆有开凿,所在地方亦不相同。 汉 太液池 也称 蓬莱池 ,池中筑 渐台 ,高二十馀丈,起 蓬莱 、 方丈 、 瀛洲 、 壶梁 ,像海中神仙、龟、鱼之属。 明 杨慎 《白云岩为谢左溪赋》:“ 震泽 昔从龙, 液池 曾下鵠。”参见“ 太液 ”。
乾隆,清代